个体工商户是重要的市场主体,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业创新、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帮助个体工商户“强起来”?本市将有新政策。近日,由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的《北京市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工作方案(试行)(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工作方案》将整合各方资源,为本市个体工商户提供政策精准供给和梯次帮扶培育,提升个体工商户的稳定经营能力、总体生存周期、活跃度和发展质量。

《工作方案》中提到,本市将在全市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按照全市制定的基础参考标准,将个体工商户划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和“发展型”,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在分型基础上,各区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分类指标体系,开展“知名”“特色”“优质”“新兴”,即“名特优新”四类个体工商户的认定,实施重点培育。

《工作方案》的三大重点任务分别为:有序推进分型分类划分认定;开展精准帮扶培育;持续加强帮扶提升个体工商户发展质量。其中再细分为8个细项,分别解答了分型分类标准的建立,如何开展集中分型判定,有序开展分类认定,以及具体的帮扶和培育计划,政策供给等。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每一条细项中提出了具体的落实举措。如对处于初创阶段、缺乏竞争力的“生存型”个体工商户,将采取优化市场准入服务,降低用地、经营场所等成本,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对“知名”类个体工商户,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化品牌创建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拓展便民服务,支持参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工作方案》中,发挥京津冀协同优势,推动实现同事同标是一大亮点。《工作方案》明确,要着力推动京津冀三地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实行统一的分型分类参考标准,并对三地市场监管部门认定的“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结果予以互认。同时,针对全国各省份对电子商务平台认定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发挥京津冀协同优势,明确在京津冀三地任一登记机关已提交电子商务平台出具的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对其网络经营场所证明,京津冀三地登记机关予以互认,优化“个体网店”登记流程,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这些同事同标的举措,将为三地个体工商户的跨区域经营提供便利。

目前,《工作方案》的公开征集意见时间为2024年6月24日至30日。市民可登录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官网或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在“政民互动”版块下的“政策性文件意见征集”专栏中提出意见。

分型分类参考标准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工作方案》中,北京市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参考标准也同步发出。

个体工商户的分型标准按照存续时间、经营状况、纳税情况、雇员人数等指标,将个体工商户划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和“发展型”三型。分型将基于登记注册、信用监管、税务、社会保障等数据完成。每年7月份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结束后,市市场监管局进行一次个体工商户集中分型判定。

“生存型”:登记在册状态(即不含吊销、注销、撤销状态),并且上一年度已报送年度报告等,当年新成立的个体工商户,自动划定为“生存型”;“成长型”:成立2年(含)以上,已做税务登记纳入税务管理,且满足上一年度年报中填报的销售额或者营业收入达到一定数额的,上一年度实际缴纳过一定数额税款且符合当年认定标准的,上一年度以单位形式为3名(含)以下员工(含经营者本人)缴纳社保的3个条件之一的个体工商户;“发展型”:成立2年(含)以上,已做税务登记纳入税务管理,且满足拥有1件(含)以上以个体工商户或其经营者为商标持有人,并在经营中实际使用的商标等5个条件之一的个体工商户。

个体工商户分类标准,则按照品牌影响、经营特点、技艺水平、创新潜力等指标,将个体工商户划分为“名特优新”四类。符合本地分类标准的个体工商户,经自主申报或者部门推荐,由区市场监管部门认定后,成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

“知名”类,主要涉及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或知名度等;“特色”类,主要是依托区域文化和旅游资源,经营旅游接待、餐饮服务、手工艺制作、土特产品销售等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等;“优质”类,主要涉及在本地长期诚信经营超过30年,或拥有区级及以上政府认定的老字号、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等传统文化标志等;“新兴”类,主要涉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营,或依托互联网从事文艺创作、自媒体、直播带货等活动,在相关平台的美誉度高、粉丝量或用户数量大,经营状况良好等。

政策亮点

对商户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精准帮扶培育,个体工商户将获哪些发展红利?《工作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

对处于初创阶段、缺乏竞争力的“生存型”个体工商户,本市将优化市场准入服务,降低用地、经营场所等成本,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对处于稳定经营阶段,有一定销售额或者营业收入的“成长型”个体工商户,将畅通招工渠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引导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强抵御风险、持续经营能力。对处于持续壮大阶段,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发展型”个体工商户,则引导增强合规管理水平,支持转型升级为企业组织形式,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可享受“成长型”和“发展型”个体工商户的各项支持政策措施,在相关专业领域享受行业主管部门政策支持,优先享受本地区在资金、培训、贷款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对“知名”类个体工商户,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化品牌创建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拓展便民服务,支持参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对“特色”类个体工商户,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检验检测、质量追溯、营销推广等方面加大服务支持力度;安排特色产品展示宣传;给予特色产业发展资源倾斜;鼓励和支持参加消费季、美食节活动等。对“优质”类个体工商户,注重对传统手工艺、祖传手艺等的传承指导,积极培养新一代传人、匠人;加大传统技艺挖掘整理和宣传报道等。对“新兴”类个体工商户,引导参加互联网经营技能培训;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给予合规指导等服务措施;积极推动有实力的个体工商户“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等。

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

个体工商户想要强大起来,提升自身发展质量必须提上日程。《工作方案》中也制定了相应的举措。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优化开业、变更、注销等个体工商户全生命周期登记注册服务;优化年报服务,指导个体工商户重视信用、如实按时报送年报;各级税务部门要做好对个体工商户的税法宣传和涉税服务等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公布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信息,鼓励参加市场化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创业就业能力;金融管理部门要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将分型分类结果应用于授信评价、金融产品匹配、预授信等工作,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推动解决融资难题。

各监管部门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落实轻微免罚、“首违不罚”等柔性监管措施。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个体工商户以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等方式融入各类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配套服务体系,实现与中小微企业基于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创新链的融通发展等。

另外,本市还要为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建立与个体工商户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定期召开座谈会或专题研讨会,健全督办和反馈机制,及时为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税务部门结合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标准,提供缴纳不同幅度税款情况的个体工商户纳税人名单。

相关行业部门做好分型分类数据支撑和本行业本领域“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推荐工作,持续丰富分型帮扶和分类培育支持政策。

马上就访

40余年个体工商户新掌门的期待

成立于1980年的悦宾饭馆坐落在北京的翠花胡同,作为本市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从事餐饮的个体工商户,它曾见证了首都个体私营经济在北京胡同里的繁荣发展。2022年11月1日,对于有着40多年历史的悦宾饭馆来说是个大日子,那一天《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在全国实施。悦宾第三代掌门人郭华搭上了新政的快车,拿到了《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实施后全国首张直接变更经营者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悦宾饭馆40多年的经营历史不用“清零”,老店得到了延续和传承。

昨天,听到《北京市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工作方案(试行)(公开征求意见稿)》开始征求意见的消息后,这家老个体工商户的新掌门人用“激动、兴奋”来形容自己的心情。郭华看到网上发出的征求意见稿后,忙不迭地找起了能够为自家餐馆带来更大发展的帮扶政策。“我觉得我们可以是成长型,也可以是发展型,要是能跨型发展就好了。”“现在招工是个体工商户的难题,新政里说的畅通招工渠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信息,是不是我们个体户今后可以组团去招聘了?”看着信息量满满的《工作方案》,郭华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作为一家在胡同里经营的个体餐馆,招工难的情况一直存在。在招工的过程中,郭华发现,现在的年轻打工人多数会选择结伴去工厂做工,而40岁左右的中年人,因为家政工作收入多,多数不会选择来他们这种个体餐馆干活。“我自己也曾到一些专业学校去招工,我最多可以要4个人,可人家连锁餐饮企业一次就能要走20到30人,我这点儿量,人家很难来应聘。”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工作方案》中就提到了招工的问题,对于“成长型”个体工商户,政府部门将畅通招工渠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如果我们有了获取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的渠道,可以降低招工的难度。帮我们更快、更好地发展。”

作为和悦宾饭馆一起长大的个体经营者,郭华坦言在生产经营领域,个体工商户的确存在自己的“弱势”。“我们个体工商户准入门槛比较低,造成水平参差不齐、资金薄弱等的现象。大家都需要非常务实的帮扶。”郭华说,个体工商户大多生存在“商业+居民”混合的交叉地界。就拿自己的餐馆来说,它坐落于老北京的居民区,紧邻王府井、故宫,每天的客人除了大量的游客还有本地居民,它和商圈的餐馆最大的不同是在这样的小馆子里,可以体会到地道的北京原生态居民的烟火气。“我注意到《工作方案》里的分类培育,可以帮助个体工商户更好地找准适合自己的市场定位。让个体工商户在更好经营的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服务品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郭华说道。

谈到个体工商户在经营中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郭华建议相关部门是否可以在社保缴纳上给予个体工商户一些帮扶政策,减轻负担,提高个体经营者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积极性。

“40多年前,奶奶成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40多年后,我也成为个体工商户改革推进中的受益者,十分期待北京《工作方案》的落地,它不仅可以提高社会对个体工商户的认知度,让经营者更自信,也会帮助个体工商户提高抗风险能力,更好地搞经营。”供图/视觉中国

内存

优化营商环境实现跟跑到领先的转变

近年来,北京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从跟跑摸索到领先示范的转变。

2020年4月28日,《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同日,作为配套文件《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办法》在全市实施,从营造公平透明的准入环境、进一步释放住所资源、进一步压缩企业办事时间、优化企业注销程序四方面,提出16项举措。

2021年12月,北京市发改委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改革5.0版,包括12个方面299项任务。内容涉及保护市场主体、维护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审批、投资建设、政务服务、监管执法、外资外贸等。此次改革以数字化引领、协同化推进、场景化应用为突破,强化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更大力度推进优化营商环境迭代升级。

2022年1月,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与本市优化营商环境5.0版共同形成了北京“创新+活力”的新一轮改革态势。数据显示,《方案》共精简审批环节33个、精简申报材料29份、新建和提升系统18个,大幅提升企业办事创业便利度。

2023年,北京正式印发《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这是北京优化营商环境的第6版改革方案。重点推广“一业一证”改革,制定全市推广“一业一证”改革行业目录,完成药店、餐饮店、便利店等40个场景改革,将“一业一证”事项纳入综合窗口,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证准营”。

2024年,《2024年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发布,明确了全年重点任务,包括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环境、打造高效规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打造首善之区的法治环境等七大部分,涵盖60项任务,计划年底前全部完成。

记者手记

让个体工商户生活更有奔头儿

个体工商户伴随着改革开放而生,又随着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如今,他们不仅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参与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年来,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北京服务”在个体工商户的扶植和壮大的路上一直没有停下脚步。2021年11月,北京市市场监管局“e窗通”服务平台升级打造个体工商户网上开办“加强版”,实现了为个体工商户提供网上办理营业执照并免费发放公章、领用发票、员工登记、银行开户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功能。个体工商户开办由原来的十余天缩短至一天,每年为新开办个体工商户节省印章费用600余万元。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级全域个体工商户开办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线上线下全流程一体化办理。

个体工商户发挥着就业“蓄水池”、社会稳定器的重要作用,其数量和活力,也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2022年11月,北京全市个体工商户存量达到42万户,约占全市市场主体总户数的1/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是最集中的行业,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新个体经济”的发展,更是带动了北京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更好地发挥了个体技能优势,促进个体经营者融入经济网络。今年一季度,全市统一代码赋码量中,个体工商户再次进入赋码量较大的机构类型行列。

采访时,本市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从事餐饮的个体工商户——悦宾饭馆的新掌门人郭华总爱说一句话:“我们个体工商户有人记得,我们没有被‘抛弃’。”郭华一家三代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人,40多年个体工商户的延续,是他们对自己事业的一份坚守,也是对政府扶植个体工商户发展的一份信任。这次《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发出,让本市个体工商户对未来有了期盼,扶持政策举措的精准让他们有了生活的奔头儿。

本版文/本报记者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