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月26日西藏2024年高考分数线的新鲜出炉,全国31省份高考分数线均已公布。

综合官方发布信息来看,6月23日起,全国多个省份先后“放榜”。全国各省份陆续公布高考成绩及各批次各类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考生及时查询成绩,除官方网站外,部分省份还开通了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种查分渠道。

分数出炉后,填报志愿则成为考生和家长面临的另一项头等大考。关于专业的选择,网上流传的热门专业或“天坑专业”有各种版本,如此前网红张雪峰关于新闻学、土木工程学专业前景和实用性的观点就曾引发争议。

专业到底怎么选?

“永远要选擅长的,适合自己的才是好专业”

关于志愿填报,教育部发文强调,选择专业时,考生应结合个人志向、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生涯规划等多种因素,着眼于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综合考虑。

对于分数档位中间段的学生,学校、专业、城市哪个优先,到底该怎么选?

“分数一般的孩子,能选的院校都在伯仲之间,应更注重专业。对这类孩子,选到哪个城市就读可能更重要,大学生就业有就近原则,像深圳这种城市不仅意味着机会多,更重要的是机会的获得过程更公平透明,公平公正。”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坦言。“我也从不相信热门专业这一说,专业、行业都有盛衰周期,一个本科4年,硕士7年过去,一个行业发生兴衰交替都是正常的。同时,人生是扬长避短,如果数学物理不好,选人工智能,芯片不是为难自己吗?永远要选自己擅长的,适合自己的才是好专业,自己的热门专业。”

今年高考的清华附中学生白宇(化名)正常发挥,采访中对记者笑称“985应该没问题。”对于报志愿,他认为首先是得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和清晰的目标,过程中也要不断综合评估多方信息,灵活修正调整各档,“现在很多家长考生都愿意付费买个一对一志愿填报咨询,可以理解,不过不能指望花个钱,所有的路都有别人帮你选,还是要自己有大方向,最终决策权在自己。”白宇认为,钱可以花,但咨询不一定全信,多方信息还是要自己去深入考证了解,很多藏在官方信息水面下的指标也要靠自己去搜集和拼接。

高招志愿填报三大注意事项

1、填报志愿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考生在志愿填报前要做到三个了解,做到“知己知彼”。

一是了解个人情况。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考生要综合考虑自己的高考成绩、兴趣特长、未来志向等因素,理性考虑意向学校。

二是了解高校情况。了解意向高校近年录取分数(位次)情况、所在城市、就业前景等情况,新高考省份考生还要注意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

三是了解招生政策。了解本省(区、市)志愿填报办法、投档录取规则等信息。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向有关招生考试机构、高校和中学咨询。

2、填报志愿时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对于考生填报志愿时的总体思路,教育部提示,应结合考生本人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各方面信息,科学选择,自主填报。

一是合理定位。知分、知线、知位次。考生要合理定位,理性选择志愿,不盲目攀高,也不妄自菲薄。二是统筹考虑。高校专业没有所谓“冷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考生和家长切忌盲从。三是初选方案。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思路,同一区间段内几所高校应参照往年录取位次适当拉开距离,保持一定的梯度。要注意选好保底志愿,防止所有志愿偏高脱档。四是优化完善。平行志愿在投档检索时有先后顺序,考生应对初选志愿进行综合优化,根据意愿,合理排序,避免志愿顺序安排不合理带来的风险。

3、填报志愿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牢记填报时间,尽早进行填报。考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志愿,填报志愿系统按照规定时间关闭,关闭后考生将不能再填报。建议考生尽早填报,尽量避免集中在截止时间临近前填报。

增强防范意识,管好个人信息。考生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号、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和志愿填报系统密码等登录信息,不要泄露给他人,防止志愿被他人篡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勿信小道信息,谨防上当受骗。社会上一些机构或个人开展的各类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准确、信息提供不真实、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此外,还存在有机构或个人以所谓的“权威专家”“内部信息”等名义开展虚假诈骗活动,提醒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严防被骗。

采写:南都记者吕虹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