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知名评论员马光远针对姜萍关于中专生受歧视的视频发声了,他说:咱们能不歧视吗?

你看,想考个公务员或者找份工作,连中专这关都难过。

所以他提议,只要是考试选拔,不如干脆取消学历限制,有能力你就来考,真正的英雄哪在乎出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学历大于能力?≻—●

她本是平平无奇的数学狂热爱好者,一次偶然的机遇,竟以第12名的惊人成绩闯入了“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圈。

纵观整个成绩单,来自北京大学且排名第一的徐啸宇,却并没有引起全网的热议,而唯独第12名成为全网关注的重点对象。

她就是“显眼包”姜萍,在众多参赛选手中,除了她是一名中专生外,其余学生几乎全部来自于985、211等国内高等学府,甚至有的还是国外知名院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学历上看,这位来自于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业余选手,又有什么实力能够和清北的专业选手相抗衡呢?

但是年仅17岁的姜萍在强者面前并没有退缩,用短短2年的时间,就一举拿下绝大多数人最为头疼的高等数学。

虽然她只是一名中专生,但是她的学历能力不比本科生差,甚至比研究生还要强,然而阵阵褒奖过去却是余音不断的质疑声,难道承认别人优秀就这么难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姜萍一夜爆火,她所在的学校以及老家,也成为了不少有心之人博取流量的地方。

只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喷子却对这位年仅17岁且正在竭尽全力备考的少年下了黑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竟然拿着一张姜萍板书数学解题思路的照片大做文章,表示其中有很多低级错误,这水平简直让人怀疑先前成绩是否存在作弊行为。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以这样的噱头引起关注,真的是可笑至极,不过透过这一现象再看背后隐藏的实质,不就是对学历为中专的“姜萍们”存在偏见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谣言止于智者”,承认姜萍出类拔萃的网友也是一抓一大把!

他们纷纷化身“招生专家”,在这场学历与能力的大战中,他们强烈建议国内高等院校能够破除学历门槛的限制,将姜萍这样的“数学天才”收入囊中。

而早在先前记者采访姜萍时,曾了解到她的心仪大学是浙大,只是让全网失望的是,浙江大学的正面回应却很官方:“有关破格录取等情况涉及相应程序,暂无法解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马光远为“姜萍们”发声 ≻—●

如此傲慢的态度,如此高冷的回复,这也让我们看到社会各界对中专生的偏见!

这种带着有色眼镜的歧视,难道真的合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持续关注姜萍事件的知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彻底坐不住了,就在6月16日,他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大胆地站出来为“姜萍们”发声。

让马光远不理解的是,中专生能够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绩,为何却还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呢?对中专生学历的偏见真的要从一纸文凭上定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从最为致命的“中专学历”作为切入口,很多大学或许认可姜萍在数学方面的才能!但一看学历是一个中专生,内心难免会犯嘀咕,一度会觉得,区区一个中专生的学习能力,怎么能够和本科生的研究能力相抗衡呢?

这种“一锤子把人敲死”的定论,简直是可笑至极,如此高高在上的眼光,倒不如将自家学子拿出来和姜萍对比一下,看看孰轻孰重?

运动员都能破格进清华北大,凭什么数学天才却不能?谁会知道冒险的代价呢?说不定“破格录取”而来的是一块值得雕琢的璞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萍事件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教育制度存在的诟病,明明程序是死的,人是活的,在人才选拔方面,难道真的要墨守成规吗?

如果不是姜萍事件,还真看不清部分高校“双标”的嘴脸,不知道培养人的能力如何,但毁人的能力可见一斑。

难道高校就不能放下高傲的头颅,给那些有能力没学历的中专生一次机会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种偏见不止存于高校,残酷的现实是它真实的存在于社会中!

尤其是在当前“逢进必考”的背景下,中专生基本上那个并不具备“考公考编”的资格,就连用人单位,也将用人的标准提高至本科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设置这样的学历门槛,真的公平吗?

一纸文凭并不足以证实一个人的真实实力,想要拥有铁饭碗的人,都应该拥有平等的机会去竞争,谁能考上谁就有资格上,而不是在一开始就用学历的门槛将人拒之门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结语 ≻—●

倘若部分高校能够听进去马致远专家的建议,用“冒险”的心态去筛选有能力的人才,而非死咬着学历这一固定的原则不松口,或许会发现更多像姜萍这样的“偏才”。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下,仍旧能够教育出像姜萍这样优秀的人才,所以承认别人优秀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人才的发现就像是一种缘分,一旦错过了那就是真的再也无法拥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