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了很多关于公考选岗的私信,其中很多并非考生本人,因为工作的关系一直没能来得及回复。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不少考生家长选择越俎代庖提前为孩子规划公考,在近几年越来越普遍。

尤其是那些原本身处体制内,或者渴望孩子进入体制内的家长,尽管临近高考已经错过了志愿填报期,还是不由自主的把心从高考操到了公考。

说实话,看到很多家长的殷切之心不免有些感慨。不是所有家长都能在孩子的人生规划上提供有建设性的参考意见,也不是所有家长都有为考生规划人生的能力。很多时候,公考考生都是自己在一步步摸索,尤其是在前些年的公考里,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考的信息差

很多人说公考一直在变,题型题量也一直在变,这话不假。但如果非要说公考近十年来最大的变化,那就是公考的信息差越来越小了。

在公考还未普及的上一个十年里,哪些人能考公务员,怎么去报考公务员,公务员到底是干什么的,这些在现在看来很低级的问题在当时就是不可翻越的大山。有人借着信息差成功捡漏,有人因为信息差与公考失之交臂。直到现在,有些当时不了解公考而如今已经超龄的人提起来仍然悔不当初。

十年之前上岸的公考人,多多少少都有点运气成分在里边的,甚至不少考生的成绩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但丝毫不影响他们上岸。尽管用现在的眼光去衡量之前的公考有点不合时宜,但公考的信息差在早年间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落的公考机构

公考的发展变革有点像当年的下海经商,都知道跳出来做生意有奔头,但怎么做生意,做什么生意,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新鲜事物。公考也一样,从招录单位的角度来看,打通公务员的进出制度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但在普通大众看来,考试就能“吃皇粮”不过是传闻。

该说不说,在抹平公考信息差的过程中,公考培训机构立下了汗马功劳。以中公、华图、粉笔为代表的全国性公考培训机构在公考普及和快速入门方面都做得可圈可点。

尤其是中公,当年A股巅峰市值一度接近2700亿。正是利用公考的信息差,公考培训机构遍地开花,野蛮生长,各种协议班、包过班尽管饱受争议,但也实实在在把公考抬到了如今的高度。

但成也信息差,败也信息差。随着公考的普及,公考是什么,公考该怎么准备,大多数考生也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如今的公考培训行业式微,看似是教育培训的整顿,实际上还是公考考生整体认知的提升,公考信息差的泯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考捆绑高考

如果说公考竞争的上半场在于信息差,那公考下半场的重心无疑回归到了专业上。高考选择什么专业,公考报考什么岗位,这是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考试却深度捆绑的现实。

公考的难度,冥冥之中在高考已经有了定数。但专业决定公考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考生和家长都会根据专业来框定单位。事实上很多专业并非某一单位独有,专业只能决定岗位,决定不了报考单位。

举个例子,会计专业对应的是财务岗位,但财务岗位并不一定就得是对应的财政部门,教育局也需要会计,城管局也有会计岗。所以说,根据自身专业可以选择的岗位不多,但选择的单位可以有很多。学会计不一定非要去财政局,学计算机不一定做大数据管理。

大多数人公考的难度,在高考时就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