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利用‘项目资金’,在汾河水库下游构建起汾河水养鱼、休闲垂钓、乡村渔庄、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的产品体系,打造集生态养殖、垂钓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旅游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渔场,让杜交曲镇百姓吃上了‘旅游饭’。”近日,娄烦县杜交曲镇党委书记孙亚峰告诉记者。

孙亚峰口中的“项目资金”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021年以来,娄烦县抢抓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机遇,撬动政府配套资金、社会资本投入资金超1亿元,将辖区内汾河水库周边杜交曲镇、静游镇以及峰岭底村、下石家庄村和罗家曲村作为乡村振兴进行重点规划和建设,探索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治理优、乡村美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百业强。娄烦县地势较高,光照充足,这里生产的西红柿汁多味正、香甜可口。“以前几乎每个村都种小西红柿,但都是零星种植,不成规模。项目启动后,我们逐步探索形成‘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庭院经济发展新模式,村集体统一提供种植技术、统一帮建种植大棚、统一收购销售。村民收入有了保障,干劲儿更足了。”娄烦县人大副主任、静游镇党委书记王丽军介绍道。

高君宇故居纪念馆位于峰岭底村,年接待游客超过11万人次。基于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近年来,峰岭底村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坚持以经济发展带动红色建设,以红色旅游助力乡村发展,改造民宿30多家,发展庭院经济18户,带动200多名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与此同时,通过种植中药材、养殖生猪和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等途径,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80多万元,去年村集体收入更是突破20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娄烦县建成了百公里自行车赛道。赛道把云顶山、汾河水库、高君宇故居纪念馆等主要景点连在一起,同时也把环汾河水库各个项目连为一体,将特色农业、田园观光、休闲度假、红色文化等农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形成一步一景、景景相连的旅游发展格局。

“村庄变美了!家家门前绿树成荫,自来水通到庭院里,出门就是水泥路,村里还有了休闲娱乐的广场,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都是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大变化。”细数村子这两年的变化,下石家庄村村民李俊海高兴地说。

乡村美,看颜值,更看气质。据了解,娄烦县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建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注重生态价值转化、文化资源活化,持续发挥部分乡村农文旅资源的深度整合、产业支撑和方向引领优势,高质量推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如今,在示范区内,集休闲度假、采摘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石楼山景区与汾河湾营地交相呼应,汾河水库沿线农家乐鳞次栉比;汾河湿地公园景色宜人,游人如织,成为省城市民打卡拍照的热门地;传统村落罗家曲村的刺绣、剪纸等非遗项目得到保护性开发,焕发出新的生机……一路行一路看,红色旅游区、休闲康养区、农旅融合区、传统村落区“区区相连”,一幅“以农为主、以游促农、融合发展”的娄烦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实习记者 李京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