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卖艺出身的总统,仿佛天生就沾染了点“戏剧性”,拿着老天爷给的剧本一步步走向了我们想“吃瓜”的方向。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段时间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内信源来自(参考消息等),并掺杂部分个人观点,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密谋"暗杀"事件回顾

今年5月7日,乌克兰安全局突然宣布,他们挫败了一场针对泽连斯基和其他高官的"暗杀"阴谋,还逮捕了两名国家警卫局的"内鬼"。

安全局指着鼻子骂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是幕后黑手,俄罗斯则一脸懵逼地表示"关我啥事"。

有媒体采访佩斯科夫,佩斯科夫表示“无语”——我不好评论,因为基辅方面的新闻“很少可信”。

国际社会的反应就更热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媒体抓住机会大肆渲染,仿佛泽连斯基已经九死一生;也有人怀疑这是乌克兰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目的是抹黑俄罗斯。

反正吃瓜群众是看得津津有味。

笑归笑,泽连斯基对这事却不能掉以轻心。

要知道,那两个被抓的"刺客"可是国家警卫局的上校,说白了就是自己身边的警卫啊!俗话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回算是应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泽连斯基下令整肃国家保卫局

密谋暗杀事件曝光后,泽连斯基雷厉风行,立即对乌克兰国家保卫局进行大清洗。

他毫不犹豫地解除了局长鲁季的职务,这一出"斩首行动"震慑了整个国家保卫局上下。

据悉,鲁季自2019年起担任国家保卫局局长,曾被视为泽连斯基的亲信。

然而,这次针对总统的暗杀阴谋却发生在他的眼皮底下,暴露出国家保卫局在反间谍和安保工作中存在严重漏洞。

泽连斯基对此勃然大怒,认为鲁季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

在将鲁季"赶下课"后,泽连斯基于6月任命了新局长莫罗佐夫。

莫罗佐夫曾在苏联时期服役于克格勃,又在乌克兰独立后长期供职于国家安全局,可谓情报安全工作的老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泽连斯基对这位新"保镖头子"寄予厚望,特意叮嘱他要彻底清理门户,将那些对乌克兰不忠诚、为虎作伥的"害群之马"揪出来,还国家保卫局一个朗朗乾坤。

然而,泽连斯基对国家保卫局的整肃,绝非只是简单地"换汤不换药"。

外界普遍认为,被捕的两名涉嫌暗杀的"内鬼"只是冰山一角,国家保卫局内部恐怕还潜伏着更多俄罗斯安插的"眼线"和"地鼠"。

这些人披着乌克兰军警的外衣,干着出卖祖国的勾当,对国家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一些乌克兰媒体甚至爆料,泽连斯基手中掌握着国家保卫局多名高官与俄罗斯勾结的确凿证据,这次整肃行动只是一个开始,后续还将有更多官员被绳之以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消息属实,那么国家保卫局内部的"窝案"恐怕比外界想象的还要严重得多。

当然,也有观察人士指出,泽连斯基此番大动干戈,除了清洗俄罗斯的"内应",也有借机铲除异己、巩固权力的考量。

国家保卫局作为掌控国家安全和情报工作的重要机构,历来是各方政治势力角力的战场。

泽连斯基上台后,虽然对该局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组,但受制于政治斗争和利益交换,不可能对其完全掌控。

此次"暗杀门"爆发,无疑给了泽连斯基整肃国家保卫局的最佳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可以以肃清"内鬼"为名,对那些与自己政治立场不同、威胁到自身权力的官员进行清洗,从而加强对国家保卫局的控制。

一些亲泽连斯基的人士可能会趁机上位,而那些与之不和的官员则有可能被贴上"通俄"的标签而遭到清算。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提醒,泽连斯基在整肃国家保卫局的同时,务必要讲究策略和分寸。

如果搞"一刀切",不分青红皂白地全盘否定,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毕竟,国家保卫局内部不乏爱国敬业的军警官兵,他们对乌克兰的安全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泽连斯基在"剿内奸"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忠诚干净的官兵的团结和激励,让国家保卫局尽快走出阴霾,重振士气。

无论如何,可以预见的是,在泽连斯基的铁腕整肃下,国家保卫局内部正在发生新一轮的人事地震。

那些与俄罗斯沆瀣一气的"害群之马",恐怕都要坐卧不安了。

而对广大局内官兵而言,如何在动荡的政治斗争中把握方向、坚守立场,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合部队司令索多尔被免职

就在国家保卫局风雨飘摇之际,乌克兰军队高层也迎来一场"地震"。

6月24日,泽连斯基宣布解除乌克兰武装部队联合部队司令索多尔中将的职务。

当天,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称,由于指挥不利,索多尔中将被免职,由赫纳托夫准将接任联合部队司令。

消息一出,国内外媒体纷纷猜测索多尔中将落马的原因。

一些乌克兰军事博主爆料称,索多尔中将被免职与此前国民警卫队司令克罗特维奇少将发出的一封公开信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中,克罗特维奇直指索多尔军事指挥不当,战术落后,导致乌军在东部战场损失惨重,"阵亡的将士比敌人杀死的还多"。

克罗特维奇的指责引发军中震动。

尽管乌克兰国防部随后辟谣称,克罗特维奇并未实名举报索多尔,相关说法系谣言。

但在泽连斯基宣布免除索多尔职务后,坊间再次流传克罗特维奇的那封"万言书"是导火索。

在东部战场接连失利的大背景下,索多尔中将这个联合部队总指挥自然难辞其咎。

据报道,自去年11月俄军发起新一轮进攻以来,乌军在巴赫穆特、索列达尔等关键战略据点损失惨重,大量阵地和村镇被俄军攻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索多尔中将虽然指挥部队奋勇抵抗,但终因实力悬殊而节节败退。

不过,索多尔中将的支持者认为,战场失利的责任不能都算在他一个人头上。

乌克兰军队长期缺乏现代化武器,又面对俄罗斯在火力、装甲等方面的绝对优势,打败仗实属正常。

索多尔中将能率部队坚持这么久,本身就实属不易。

更何况,索多尔还曾在去年初乌东战事最吃紧时,指挥部队打退俄军多次进攻,为乌克兰赢得了宝贵的战略喘息。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索多尔中将最终还是难逃背锅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上国家保卫局刚刚发生"暗杀门",泽连斯基对军中高层将领的忠诚度产生怀疑。

在这种背景下,索多尔中将无疑成了一个现成的替罪羊,成为泽连斯基整肃军队的第一个靶子。

值得玩味的是,继索多尔中将之后,泽连斯基紧接着又宣布撤换了乌东地区另一名重要将领——哈尔科夫州州长奥列格·申尼古博夫。

申尼古博夫同样被指战场指挥不力,是俄军攻占哈尔科夫州大片领土的重要责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观之,泽连斯基对军队高层动刀,绝非孤立事件,而是一场在特殊时期不得不为之的大清洗。

面对国内外越来越大的压力,泽连斯基急需找出"背锅侠",平息军民的不满情绪。

通过撤换那些指挥失利的将领,泽连斯基可以向乌克兰社会释放出整饬军风、力挽狂澜的强烈信号。

不过,光靠"斩将"能否扭转战局,令人怀疑。

要知道,乌克兰军队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硬实力"方面的劣势,并非通过换将就能弥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暗杀危机背后,泽连斯基面临的困境

表面上看,泽连斯基此番整肃军方高层,是为了稳定军心,重振士气。

但背后恐怕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目前乌克兰的反攻遭遇了不小的阻力,战线陷入了僵持。

俄军虽然也损失惨重,但凭借其在武器装备上的优势,仍然牢牢控制着战场主动权。

久战不利,必然会动摇军心士气,引发军中不满的声音。

而密谋"暗杀"事件的发生,无疑更是火上浇油。

试想一个最高统帅连自己人都搞不定,还指望他带领大家打胜仗?于是质疑和反对泽连斯基的声浪日渐高涨,给本就岌岌可危的执政根基雪上加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不得不采取强硬措施,铁腕整军,以平息军中的不满情绪,巩固自身的权威。

但问题在于,他这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治标不治本。

归根结底,乌克兰要扭转败局,不能只靠清洗军中异己,还需要改变目前在战略、战术上的劣势,为前线将士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否则,光靠泽连斯基一个人在后方折腾,恐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更何况,泽连斯基对军方高层的频繁大动干戈,也给外界传递出一种动荡不安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国内连"暗杀"都出现了,民众还会信任这个政权吗?乌克兰要想成功"攘外",内部的团结至关重要。

而眼下看来,泽连斯基的压力恐怕不小。

"暗杀门"折射出泽连斯基所面临的重重困境,作为一个从艺人转型而来的政治家,泽连斯基施展浑身解数,力图在国内军政系统中整合资源,巩固权力。

但战争局势的持续恶化,使其在军队和民众中的支持率岌岌可危。

能否安内攘外,正急剧考验着泽连斯基的政治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