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部分枪械爱好者的心里,源自AK血统的81式步枪是所有AK系枪械在地表最佳的优化,有人说它精度最好,能当狙击;有人说采用了半吊子的恒定后坐原理,后坐力最小;有人说它是光浸河水测试就复试26次,超级可靠,是名副其实的丛林之王;也有人认为81式的话题是老兵给小孩讲的故事,过分夸大了它的性能,已成坊间虚吹的传说;更有人说它威慑强悍,一声怒吼就炸聋了卡拉什尼科夫的耳朵;……关于81式的话题,真的多的数不清,让然,更多的是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从AK47到81式步枪,历经30多年,对战争理念发生的变化导致枪械对战术性能指标的排序发生变化。不管是设计还是使用,都产生了新的极限认识。怎么优化AK才能获得最佳成为每一位枪械设计者思考的问题。从81式步枪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是总体还是没跳出AK的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贸版的81式步枪

在81式步枪的优化项目中,发射机构是关键优化之一,直接关系到射击性能的卓越展现以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直观体验。深入对比81式步枪与AK步枪的发射机构,以细致探讨81式步枪在发射机构设计上的独特之处。发射与击发机构彼此关联,发射机构中的击锤也是击发机构的构件之一,在分析发射机构之前,先看看它的击发机构。

1 击发机构

81式步枪的击发机构在继承AK步枪经典设计,进行了精心的尺寸链优化。从外观上看结构特征如出一辙,难发现视觉的差异,应该属于完全承袭。其采用了回转式击锤与浮动式击针结合的机构,击针贯穿在枪机的击针孔内,由击针销限制射击过程中不存在后移可能。击针装入枪机后被击针销限位在一个很小范围内运动,它与底火的位置关系并不确定,有可能与底火接触,也有可能无接触,但不管怎样,都不存在意外击发的可能。81式和AK一样,击发瞬间击针孔的锥度部位与击针的锥体部位精准配合,都严格控制击针突出于枪机弹底窝平面的尺寸。

将81式的枪机倒立在桌面,观察弹底窝的凸出情况,会发现凸出弹底窝1mm多,它的击发是一个强制性的冲击。用同样的办法观察美国市面上的AK枪机,会发现击针是不突出弹底窝的,它的击发全靠冲。81式击针凸出量由强制凸出量加惯性凸出量,这样的组合更多的是为可靠击发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1式步枪的枪机、击针和击针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1式弹底窝内的击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1时步枪枪机尾部的击针状态图

2 发射机构

81式步枪发射机构的运行机理与AK是完全相同的,但零件并没有通用性或互换性,所有构件都是全新设计的。由扳机、阻铁、扳击簧、单发阻铁、单发阻铁簧、连发机、连发机簧、快慢机、卡片及轴等零件组成。发射机构与机匣的结合关系依然沿袭了AK的思路,全部都是零件的平级结合,而不是采用模块化组合隶属关系。在80年代,模块化的概念已经提出,但在普及或形成共识方面还没有统一思想,81式步枪的设计中没有贯彻或是没有重视这一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K47的发射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击锤、扳机和阻铁在待发状态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1式步枪的发射机组成图

从发射机构各构件的结构特征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将击锤和扳机的扣合齿设置在击锤的右侧,在击锤的脑勺上加了一个撞击凸笋,让击锤每次仰翻后都装在机匣。击锤每次都要撞机匣,而与扳机无关,消除了撞击扳机的振动感。这项优化非常实用,体验感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1式步枪发射机的装配图

将击锤簧与扳机簧独立设置,在AK上,击锤簧两个支腿压在扳机两立壁后方,同时为扳机提供复位力。这对击锤簧的制造要求较高,而且易于出现支腿姿态怪异或是影响机构运行的情况。在AK步枪上,经常有扳扭击锤簧支腿的故障排除操作。81式步枪将其独立设置,在控制扳机力性能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但笔者对81的扳机力的体验感方面没有好感,更喜欢56式冲锋枪(AK47)轻而柔且稳的触发。

阻铁采用了侧置的办法,设置在击锤的右壁一侧,扳机簧设置在扳机中间。单发阻铁与扳机之间有阻铁簧作用,两者在一定范围内有小幅转动空间。早期样机中阻铁与扳机的相互关系中是存在缺陷的,这在后期才得以优化,这是个额外话题,鉴于篇幅,在此就不讨论了。

第四项是快慢机的设置,对AK彻底革新,设计为拇指操作,每个档位之间夹角90°。说是拇指操作,其实大拇指只能操作其中2个档位,从保险档位向发射档位转换时,拇指极其难操作,几乎够不上,不得不利用左手去转换。当然,拇指特别长的人是可以转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1式步枪快慢机的指示图

81式步枪的连发机与AK差异较大,它的压转臂长而躬,枪机压转时阻力较小。但它缺少了连发机与击锤静态平衡的功能。AK步枪的连发机被枪机压下时,连发机解除了对击锤的限位,击锤转动敲击击针。当枪机框在开锁行程内向后移动时会逐步解除对连发机的挤压,连发机在簧力作用下向后转动。如果击锤在这种状态下被释放,则击锤受到连发机作用从而不能打击击针,这个细节很微妙,构件之间的几何关系都不重要,不仔细分析就发现不出。在连发机与击锤相向而行时,两者之间形成静态平衡关系。很多人都不理解AK的枪机框在反跳时如何实现安全功能或是如何抑制反跳的故障。其实它的关键就是连发机、枪机框和击锤三者之间彼此关系的问题。在美国的绝大多数枪械都没有理清这一关系,导致很多枪在枪机框没有复进到位,但击锤能够打击上击针的情况下能够击发弹药。

发射机构装入机匣后的结合,主要依靠击锤轴、连发机轴和扳机轴来限位,对这三个构件依靠一个大的联合卡板限位,在81式步枪上对该构件优化的非常到位,可徒手拆装。为发射机的维护提供了便利。

将QCQ171型冲锋枪(CS/LS7型冲锋枪)的发射机构与81式的对比,就会发现,两者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QCQ171冲锋枪的扣合齿在左侧,81式步枪的在右侧,两者时间就是个对称设计,不同的是连发机的设计,QCQ 171体现的更为紧凑,更为巧妙。说171型冲锋枪的发射机构是81式步枪的优化升级,应该没有人反对吧。有兴趣的读者可看号内文章《中国CS/LS7型冲锋枪的内部揭秘 ///中国QCQ171型冲锋枪的创新与使命》。

3 机构动作

首先将快慢机柄尖部转至位置“1”,快慢机轴的缺口部位对着单发阻铁的尾部,单发阻铁能够跟随扳机转动。击锤处于待击状态,扣压扳机,其前端的击锤扣合齿下移并释放击锤,实现击发。此时如果扣住扳机不放,击锤被后坐的机框压倒,扣合齿越过单发阻铁,击锤下部的凸出部被连发机卡主,待机框复进到位压倒连发机时,解脱击锤。在击锤簧的作用下回转,转动一个很小的角度后,又被单发阻铁卡主,在无法转动。这时松开扳机,单发阻铁跟随扳机复位,再一次释放击锤,当击锤向前回转很小的角度后,又被扳机上的扣合齿扣住。此时,扳机处于待发状态,再扣压扳机方可进行击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待发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击发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发状态

如果将将快慢机柄尖部指向位置“2”时,快慢机轴限制单发阻铁的的尾部,使其无法转动,不能与击锤扣合而失去作用。在扣住扳机时,枪机框在后坐时将击锤压倒并被连发机卡停,当枪机框复进到位时将连发机压倒,自动解除对击锤的限位,击锤在簧力作用下打击击针。扣住扳机不放时,上述机构动作重复运行,当松开扳机复位时,击锤被扳机上的扣合齿钩挂。等待再次扣动扳机,释放击锤并撞击底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