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车墩镇高桥村举行“桥桥蛙”稻蛙共生项目揭牌仪式,约18万只蛙苗被投放至家庭农场主金政权的5亩农田里,这也是车墩镇首次尝试稻蛙共生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午10点,前来帮忙的志愿者纷纷将成筐的蛙苗从低温运输车中搬运下来,在技术人员尤奥中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拎着网袋的两端,按照每平方米投放70只蛙苗的比例,分散撒入田中的沟渠。刚入水的蛙苗快速地蹦跳至田间,活力十足,工作人员所到之处,更是惊起蛙群一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从现场获悉,眼前的蛙苗品种为黑斑蛙,可以合法养殖。看似简单的蛙苗投放,其实大有学问,特意选在阴雨天气,正是为了保障黑斑蛙的存活率,后续还要从投喂、防控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蛙苗到成蛙大约需要4个月的生长周期,恰好可以赶在国庆稻收割前捕捞,既不闲置稻田,又不需要额外花费精力为黑斑蛙遮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以往经验,相较于常规的水稻种植,稻蛙共养可以实现亩产增收万余元。”尤奥中告诉记者,“稻蛙共生”主要是通过田间种稻、浅水养蛙、蛙除害虫、蛙粪肥田等方式,实现稻蛙共养,有“稳粮”和“共富”两个优势。稻蛙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对农业生产条件有着严苛的要求,必须全程无农药化肥,大范围推广稻蛙共生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产业效益,还可以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高桥村党总支班子成员在外培训时了解了稻蛙共养模式,询问家庭农场主金政权后双方一拍即合,结对探索“种养结合”新模式,希望实现“一田双收”,让稻蛙共生成为村里的致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来源:上海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