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上方 “▶” 收听朗读音频

/洞见

古往今来,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水”的哲理:滴水穿石的坚持,逆水行舟的勇气,高山流水的诗意与美好……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虽天下至柔,却能滴水穿石,攻天下至坚,它看似常见普通,却藏着万般哲理,蕴含人生智慧。

人生若能像水一样,便可无处不自在,无时不逍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柔软似水

水无常势,却可因势利导,水低则静,水高则欢;水无常形,却可因形而变,遇圆成圆,遇方成方。

有时,正面回击生活中所遇到的坎坷,效果或许适得其反。若选择如水一样,慢慢浸润,分流而行,或许将会迎来“柳暗花明”。

若不能改变环境,就要像水一样去适应环境;如果不能改变别人,就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如果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得改变看待事情的态度。

如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其柔和、缓慢、轻灵,一招一式都蕴含着“柔”的智慧,在四两拨千斤间,迸发强大的力量。

真正的强大,不是锋芒毕露,而是低头守拙,放低姿态。

大海是最睿智的水,懂得守在最低的地方,所以它最大,才能成为江、河、湖、泊、百川的王。

我们应如山泉,平和流淌,按规律前行。遇阻碍,绕开或暂歇,积蓄力量再跨越。遇到不顺的事,与其直言冒进让自己陷入险境,不如柔软应对,积蓄自己的力量。

上善若水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至善之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

人生之道,莫过于此。不争一时之长短,有无限的胸怀,能容万物。

作家杨绛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的一生,读书写作、翻译治学,只是因为兴之所至,并没有一丝争名逐利之心。善良从容,优雅温润,就是她的人生底色,所以众人尊称她一声“杨绛先生”。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人一旦能够做到虚怀若谷,便能够汇集百川而成为汪洋;人如能做到无欲无争,便能如峭壁一般,屹立云霄。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这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学习的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逍遥如水

“逍遥”并非为所欲为,也不是无所事事、虚度人生,而是强调一种内心的精神状态,像水一样“既来之,则安之”,主动去适应环境,不为外物所累,不被外界所扰。

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庄子·山木》中记载了一个“方舟济河”的故事。

一个人在湖面上划船,迎面而来的另一只船撞到了自己的船上。

如果来船上有人,自己必会大呼小叫,责令其避开;如果对方没有回应,更会勃然大怒,破口大骂。

但是,如果来的是一艘空船呢?这个时候,即使是心胸再狭小的人,也不会跟一艘没有人的空船而生气。

不同的外界环境会带来不一样的心态,一旦内心摆脱了束缚,许多事情就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糟。

生活亦如此。

很多时候,能帮助你的并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心胸宽广,无惧世事变迁,身心舒畅,更能体会世间幸福。

水,无形无色,应时变化,遇物赋形,能适应各种地形和各种环境。

君子如水,随方就圆,随遇而安。做人,多学习水的智慧,不言胜万语,柔软胜刚强,包容胜计较。在干净通透中,处处自在逍遥。

主播:刘志红

媒体人

用声音温润心灵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洞见(ID:DJ00123987)

画家:王翚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全民夜读”栏目

“人民旅游”

分享游记与攻略,展示美景与美食,在这里,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