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领域加速发展,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拉索”记录“宇宙烟花”爆发全过程、国产大型客机C919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成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科技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关键地位更加凸显。必须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科技强国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整个社会形成强大合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立足国家需要,勇攀科技高峰。广大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工作前沿的开拓者,应当志存高远,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要努力攻克科技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不断提高我国科技自主性、安全性。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谨记曾祖父“爱我中华,兴我家邦”的家训,谢绝国外科研院所的邀请,毅然回国任教。带着学生们“技术报国”,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要激励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科技报国的优秀品质,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结合实际需求凝练科学问题,开展原始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勇攀科技高峰。

完善奖励机制,释放创新活力。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释放科技创新活力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因此,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鼓励各行各类科技研究人员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大力培养和践行创新思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精神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面向世界科技领域前沿,服务于国家发展重大需求,让创新成为发展的活头源水。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关键核心技术是国家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也就是掌握了国际竞争的主动权、话语权,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率领团队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应霍尔效应,破解创新发展难题,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学术影响。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必须要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去除科技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的弊病,破除制约科技创新成功转化应用的思想藩篱。在新时代的科技事业发展中,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开展科技攻关。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共同、持续发力。

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征程上,必须始终以科技现代化为指引,加强顶层设计和谋划布局,勇攀科技创新高峰。使科技创新发展始终与国家发展重大需求相契合,以科技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来源: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