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下内容仅供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夏天的脚步悄然而至,孩子们翘首以盼的暑假也即将来临,疫苗圈精心准备了一份健康提示,祝大家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愉快充实的盛夏!

0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目前我省新冠感染疫情处于低水平波动态势,建议群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健康提示

(1)建议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或者18-59岁患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高风险人群等重点人群按条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优先推荐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疫苗。

(2)做好日常防护,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3)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0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现已进入我省手足口病发病的高发期(4-7月)。

健康提示

(1)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也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2)注意手卫生,儿童在接触摸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以及家长及看护人在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至少洗20秒。

(3)勤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做好清洁消毒,奶瓶、奶嘴、尿布、玩具等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对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表面(台面、门把手)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5)注意观察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03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近年来全球多国出现百日咳疫情回升的情况,我国百日咳疫情近年也呈上升趋势。

健康提示

(1)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降低婴幼儿发生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要求,适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

(2)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注意合理作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3)做好个人防护。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

(4)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青少年和婴幼儿,出现持续性咳嗽等疑似症状后应及时就诊。百日咳患者所在房间应及时通风消毒。患者接触物品应做好清洁和消毒。易感人群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04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蚊虫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动物尤其是猪后,再经叮咬将病毒传给人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夏秋季节(7-9月)多见。

健康提示

(1)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所有适龄健康儿童均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鉴于当前成人乙脑高发的情况,推荐全省宝鸡、咸阳和延安市农村地区40-74岁人群于乙脑流行季前(7月前)在“知情、自费、自愿”原则下进行1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或2剂次乙脑灭活疫苗接种。

(2)应做好防蚊、灭蚊。家居环境中可以使用纱门、纱窗、蚊帐防蚊,室内可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庭卫生杀虫剂驱蚊、灭蚊。

(3)做好家庭和畜(禽)舍环境卫生,排清可能滋生蚊虫的积水,进入多雨汛期一定要注意定期“翻盆倒罐”清积水。

(4)做好个人防护,如外出活动时应避开蚊虫喜好的阴暗隐蔽环境,穿浅色长袖衣裤,也可在暴露部位涂抹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

(5)一旦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嗜睡等可疑乙脑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05

狂犬病

夏天是犬伤的高发期,闷热天气,动物尤其是犬类易烦躁,人们衣物单薄,被猫狗抓伤、咬伤的情况增多。

健康提示

(1)科学管理宠物,饲养宠物的家庭应办理养犬登记证,及时主动给宠物接种疫苗,同时圈养好自己的宠物。

(2)外出遛狗时,应使用犬链、嘴套、犬笼等,以便控制犬类的活动范围和行为,避免犬伤人事件的发生。

(3)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不要挑逗、玩弄猫、狗等动物,不要打扰在进食、睡觉或看护幼崽的狗,不要让动物舔舐皮肤伤口。

(4)儿童身材矮小,躲避危险能力差,极易伤及头面、颈部等部位,遇到陌生狗狗要把孩子抱起来。

(5)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应尽快到附近的规范犬伤处置门诊处理。

06

食源性疾病

夏天气温高、湿度大,食品及原料易受到微生物污染,易引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另外,随着雨水增多,各种毒蘑菇、有毒植物生长茂盛,易误食引起食源性疾病。同时随着高/中考结束、暑假的来临,需要注意外出聚餐、游玩增多可能导致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健康提示

(1)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不吃野味,不吃野生蘑菇,不吃有毒植物,不吃感官异常的食品,饭前便后、加工食品前等要洗手。

(2)食堂和家庭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食材的新鲜、清洁、安全、无害;在外就餐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的餐厅;不购买无资质的食品。

(3)食品经充分烧熟煮透后再食用,注意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生熟分开,避免生熟食混用砧板菜刀,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每餐按需备餐,尽量不剩饭菜,剩饭菜用冰箱保存时要注意加盖储存,食用前要充分加热。

(4)如出现腹泻、发热、腹痛和便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07

洪涝灾害

进入夏季,降水强度增大,易出现洪涝灾害,提醒广大公众应预防意外伤害、注意饮用水安全、防止病从口入、注意环境卫生。

健康提示

(1)出行前提前了解气象和路况信息,恶劣天气应避免出行,远离危险地带。如确需外出,建议备好安全措施,保持通讯畅通,提前规划好路线并告知家人。暴雨来袭时,应选择地势高、牢固的建筑物进行躲避;下雨天行走时要注意井盖,发现水面有漩涡、突泉时应绕道而行,注意车辆行驶安全,控制车速、谨慎变道。

(2)遭受暴雨灾害后,要注意:①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容器要定期清洁,以防污染;饮用井水、河水等临时水源时,一定要消毒后才取用。②食品卫生。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溺死禽畜、来源不明的食物等;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③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居室周边雨水、垃圾,减少蚊虫滋生,同时注意防蚊、灭蝇,做好垃圾、粪便的卫生管理。尽量减少接触污水,不要在污水中洗衣、游泳等,避免光脚踩水。做好家畜管理,避免家畜粪便污染水源、食物。④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

(3)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08

暑期安全

暑假即将来临,在孩子们愉快享受假期、放松身心的同时,家长和孩子们的健康防护可不能“放假”,家长要悉心引导孩子度过一个既快乐又健康,既平安又充实的假期。

健康提示

(1)暑假期间,树立交通文明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交通安全。

(2)防止溺水,确保游泳安全。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陪同人员的情况下游泳,不去池塘、水库、沟、河等情况复杂的自然水体内游泳戏水,应前往有专业救生设施和人员的地方游泳戏水,下水前要做好热身,避免空腹或饱腹状态下游泳,家长应全程关注孩子的活动轨迹和状况,避免发生意外。

(3)防止中暑,出门应做好防护工作,注意遮挡,避免太阳直射。避免长期呆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用空调、风扇等降温。要少量、多次、充足饮水,并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4)暑假期间应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做到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注意膳食营养均衡,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适量食用肉、鱼、蛋,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足量饮水,少喝或不喝饮料,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来源:陕西疾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多板块,静待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本文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文中涉及药物、技术、产品等只做表达所需,不具任何治疗建议,具体治疗方式请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检查及治疗。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