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有一位二野悍将身经百战,英勇无畏。他曾在战场上活捉敌军一名将领,当时伤亡惨重,他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杀敌。谁曾想,35年后的一次政协会议上,当年被他活捉的那名将领,如今却高高在上坐在主席台,而他只是一名普通代表坐在下面。这一幕令他勃然大怒,当场就要拂袖而去,幸亏战友及时拉住了他。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位英雄愤怒至此?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本文将为您娓娓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悍将凶猛战功卓著

提起二野悍将刘昌毅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满身勋章的老将军,从15岁纪念加入红军,就已经是个勇猛无比的小战士。那时的中国大地阴云密布,枪炮硝烟无处不在。年少的刘昌毅在这炮火连天的环境里成长起来,很快就成为一名令敌人胆寒的悍勇之士。

刘昌毅在红军时期,立下了无数赫赫战功。他曾在万源保卫战中负伤, 当时敌军兵力是红军的数倍,武器装备也远胜一筹。为了守住万源这个重镇,双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恶战。作为一名连长,刘昌毅亲自冲在最前线,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最终负伤落马。当时大家都以为他这次是凶多吉少了,纷纷准备为他治丧。谁知这位"王疯子"般的小伙子,却在绝境中顽强挺了过来,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昌毅就奉命前往豫西去开辟根据地。当时豫西地区形势异常混乱,除了日伪军外,还有不少土匪流氓肆虐一时。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刘昌毅这个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不惜与当地一个叫"武圣学"的抗日武师比武,最终一举收服了3000多名江湖好汉,编为了抗日武装。

1942年,刘昌毅所率部队在白庄伏击战中,一举歼灭了一个日军大队,战果极为可观。在那次战斗中,他们缴获了一门御赐的日本天皇山炮,日方多次用重金物资交换,但都被刘昌毅拒绝。他在回信中写道:"若在战场上赢我,必还。否则,休想得到此炮。"临危不乱的英勇作风,令日军闻之丧胆。

随后的中原突围作战中,刘昌毅又一次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不料一颗敌军炮弹爆裂,他的面部被击中,十多块弹片嵌入下巴,血流不止。因伤在脸部不易动手术,医生们反复研究也没有定下方案。就在众人为难之际,刘昌毅写下三个大字"大胆割",要求医生直接给他动手术。最终他的命是捡回来了,可那张刀疤遍布的脸庞,也从此成为他不朽的硬汉印记。

二、尴尬相见旧怨重燃

功成名就后的刘昌毅,肩头的战绩可谓是赫赫在目,勋章簇拥。然而就在1983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却出现了一幕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场面。

当年的淮海战役,刘昌毅身为二野三纵的副司令员,亲率部队一路杀将御侮,最终将国民党军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活捉归案。那一役凶险万分,双方的火力交锋持续数日,伤亡惨重。最终在刘昌毅的英勇指挥下,黄维被活捉,我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俘虏黄维后,刘昌毅曾专门接见过他,向他解释了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并诚心诚意地劝他重新回到人民这一边来。不料黄维这人十分顽固,根本听不进去任何善意的劝导。在随后的改造期间,他以研究永动机为名,逃避学习,始终我行我素。直到最后一批被特赦,他才重获自由身。

没想到的是,就在35年后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当年被捕获的黄维如今却高高在上,成为了政协常委,而自己只是一名普通代表。会议开始后不久,主席团宣布黄维等人入场就坐,刘昌毅一看黄维竟高坐台上,自己却要坐在下面听他讲话,当时就来了火气。35年前战火纷飞,他浴血奋战方才活捉此人,如今反而要俯首贰身受其压迫,这滋味可想而知有多难受!

愤怒之下,刘昌毅当即就要起身离去,并已抬起了步伐。若非同行的战友们眼明手快,当即拽住他,只怕这位脾气暴躁的老帅定会一怒之下翻出阵来。虽然最终还是安抚住了他,但会议过后,刘昌毅对这一幕却耿耿于怀,久久难以释怀。

这种怨恨从何而来?其实都源于刘昌毅根深蒂固的英雄主义情结。从小就在枪林弹雨中成长,他对革命事业的付出是血淋淋的,换来的荣誉更是沾满鲜血。而眼前这个当年被他生擒、如今却能遥遥领先的老对手,分明是在打击他多年前建立起来的英雄自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政协会场上下的反差分明,更突出了刘昌毅内心的一种无法释怀的矛盾感。作为当年的野战军悍将,他曾指挥千军万马在前线杀敌,扬威扫地。但转眼到了和平年代,摇身一变成了一介书生,只配在台下静候发言。这种戎马生涯与文职生活的落差,当真让这位习惯杀伐果断的刚毅老将,有些应接不暇。

三、改革开放新思维挣扎

刘昌毅在政协会场的那一幕怃气事件,实际上反映出一种更深层次的矛盾。这是战争年代英雄主义思想,与和平时期新思潮的一次正面碰撞。

作为彪炳战绩的二野悍将,刘昌毅的一生几乎全部度过在枪林弹雨之中。从15岁起就加入红军,多少年来他见惯了残酷厮杀、血腥杀戮,发扬着"杀人不眨眼"的英雄气概。到了繁荣昌盛的和平年代,他依旧怀着战争年代锻炼出来的英雄情结,很难适应新环境。

从小就生长在军旅之家的刘昌毅,身上自然带着一股浓浓的军人作风。凭借无所畏惧的英勇豪气,他才会有那番惊天动地的战功。然而到了和平年代,这股子英雄气概却渐渐不合时宜。文质彬彬、循规蹈矩才是新时代的主流价值取向,而他身上根深蒂固的悍将作风,明显已经有些格格不入。

就拿那次会议来说,假如还是在前线带兵作战,作为副司令员的刘昌毅理所当然应该高坐台上,俯视全场指挥有作。但现在时代已经变了,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政协代表,高下级别自是低于那些常委会委员。眼睁睁看着曾被自己生擒的黄维如今倚老卖老气昂昂,却要乖乖听从其摆布,这怎能不让他心有不甘?

进入和平时期后,刘昌毅显然还没有完全习惯新角色的转变。虽然曾被他生擒的黄维如今已经老态龙钟,但在他的印象里,那人永远都是当年被自己镇压的顽固俘虏。一时间还无法彻底接受现实,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使得他在新旧思想的转换中,步履维艰,进退两难。

此外,在战时习惯了血腥杀伐、制敌人于死命的生存环境下,刘昌毅养成了一种决断果敢、爱恨分明的性格。新形势下讲究圆滑世故、节节退让,这种柔中有刚的处事之道,显然与他平生秉持的豪爽本色有些出入。这种文质彬彬的做事风格,确实让一心只想直白了当的他,感到有些无所适从。

种种新旧思维的碰撞交织,使得刘昌毅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时间难以立足。庆幸的是,作为一代英雄,他终究还是较快地适应了新形势,在思想上全面实现了自我升华。

四、英雄慷慨解气风范

尽管刘昌毅当时在政协会场大发脾气,差点当场爆发冲突,但他最终还是迅速冷静了下来,化解了当时的剑拔弩张的局面。

作为曾经杀伐决断、身经百战的野战军指挥员,刘昌毅对于什么是真正的风范,早已有着独到的体会。那一次会场的怒火,不过是他矫正旧有思维定式时的一次短暂放纵。很快便恢复了英雄应有的从容与大度。

当战友们连忙拉住他、勉力安抚时,刘昌毅瞬间明白了自己的失态。一位真正的英雄将士,应该胸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而非计较个人得失。曾几何时,他也是视死如归冲锋陷阵,从不计较个人利弊。如今安享和平时代的硕果,又怎能小家子气地争那一时一事?

想通了这层道理后,刘昌毅立刻就收敛了心神,恢复了应有的高度。当即深呼吸平复了情绪,回到自己的座位继续静听会议。会后他更是主动找到了当年曾被自己活捉的黄维,诚恳地与他亲切交谈。当年两人生死搏斗,今日却能并肩而坐,和气相见,这种场景正体现了新时代的宽阔胸襟。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当年曾将黄维生擒,刘昌毅却从未对他加以报复或歧视。相反,他还曾诚心诚意地想让黄维改过自新,重新投靠人民这一边。在和平年代后来再度重逢,他虽有一时怃气,但很快便恢复了英雄的从容大度。在后来的交往中,刘昌毅总是以极大的友好示人,从不体现出半分英雄附体的得意或者骄纵之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谦逊有礼的举止,同样也让身为当年俘虏的黄维心服口服。在一次公开场合,黄维曾对全场观众打趣地说:"我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摸摸英雄的钢枪。"这话一出,场下哄堂大笑。当年血腥杀戮的交手对手,如今能不分彼此笑着互诉当年往事,正说明双方都已彻底卸下了仇恨,化干戈为玉帛。

另外值得称道的是,刘昌毅晚年在军中扎根多年,也并没有固步自封地拘泥于旧有的军人作风。他十分推崇"文武双全"的做人之道,特别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下足了功夫。每每军中文化生活会演出时,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头观看并及时提出批评意见,展现了一位英雄将士应有的谦逊品格。

人民解放军自诞生之初,就不仅仅追求单纯的武力,更注重德育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刘昌毅晚年这种以身作则的从容胸怀,正体现出一位真正英雄将士应有的高尚品德。

五、悟道晚年德高望重

年过八旬的刘昌毅,从一位叱咤风云的战地猛将,最终蜕变成为一代英雄楷模。这一转变,源于他在晚年时期对人生的顿悟和超脱。

人到晚年,世事无常,生命短暂,刘昌毅自然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人生感悟。他开始静下心来反思自身一生,领悟到虽然革命战争年代需要斗争和杀伐来争取胜利,但和平年代则应当以德化人、以文化人。曾几何时他也是个好勇斗狠、热血沸腾的小伙子,如今已是垂垂老矣,唯有顺应时代发展,放下过往执念,才是一种先进境界。

有了这层思想升华,刘昌毅渐渐摒弃了过去英雄情结中的一些糟粕。他开始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努力在为人处世、举止言谈上注入更多的文化养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他只受过几年私塾教育,但对诗词歌赋却有着特殊的爱好。在他80多岁高龄时,还为自己亲手编撰了一本诗集,题为《高龄怀抱有涯事》。书中洋溢着他对祖国和平发展的热切祝福,也透露出他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由衷赞美。

除了亲自挥毫泼墨外,刘昌毅在晚年时期还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大力支持当地的文化建设事业。他发起在自己家乡所在的宜兴地区建立一个以文化扶贫为目标的基金会,专门用于资助那些家境贫寒但有文化天赋的子弟求学。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其中,倾囊以资,为家乡多所学校冠名捐资,出钱出力培养后继有人。这种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做法,不仅为乡亲们树立了一个良好楷模,也彰显了他自身对德育事业的重视。

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由于晚年时期大力弘扬德育文化,刘昌毅这位当年凶猛的"二野悍将"最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尊重。他不仅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劳模、全国道德模范推荐树人等荣誉称号,还被南京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聘为名誉教授。而在那次曾让他大为光火的政协会场内,如今更是被人们视为德高望重的一代长者和楷模。

从血腥杀伐的英雄将士,到文明有德的耆宿长者。刘昌毅的晚年转变之路,见证了一代英雄在和平岁月下的思想升华。他依旧保有了刚正不阿的英雄气概,却又华丽转身,融入了时代新风尚。这种完美蜕变,让他最终成为新时代最值得敬佩的一批楷模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