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亚洲首间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呈献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1917–2019)的首个全面回顾展“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将于2024年6月29日(星期六)至2025年1月5日(星期日)在M+西展厅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贝聿铭是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深具影响力的建筑师,本展览前后筹备七年,钜细无遗地审视他的作品,并回顾他的传奇人生。

贝聿铭首个全面回顾展

贝聿铭的建筑项目备受瞩目,纵贯七十载,横跨辽阔地域,包括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巴黎大罗浮宫现代化改造计划、香港中银大厦和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这些地标奠定贝聿铭在建筑史和流行文化的显赫地位。其人生与事业经历绚烂繁富,他的跨文化视野为当代世界奠下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展览获得贝聿铭遗产管理委员会和贝考弗及合伙人事务所(该公司继承自贝聿铭创立的建筑公司)的支持,由M+设计及建筑策展人王蕾、荷兰鹿特丹Nieuwe Instituut (New Institute)馆长兼艺术总监陈伯康共同策展。此回顾展筹备七年,展出逾400件展品,包括一系列来自机构或私人收藏的绘图手稿、建筑模型、相片、录像和其他档案纪录,当中不少展品将首次公开亮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分为六大主题,近距离探索贝聿铭的生活和工作。这些主题不但充分展示贝聿铭独特的建筑手法,更将其作品与社会、文化及其人生轨迹交相对照,显示建筑和生活之密不可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使新一代建筑系学生了解贝聿铭的作品,M+与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的两个硕士课程合作,邀请两校学生分别聚焦于高楼和文化空间的设计。学生同心协力在工作室参与制作总共五件模型,展现贝聿铭生平最重要的建成和未实现的项目。这些项目包括贝聿铭的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硕士毕业论文中的设计“上海中华艺术博物馆”(1946,未建成)、纽约双曲面大楼(1954–1956,未建成),以及台中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1954–1963)。

展览亦展示十一幅委约七位国际摄影师在全球疫症大流行期间拍摄的照片,重新审视贝聿铭仍具影响力的作品。参与摄影师包括何兆南(香港)、久保田奈穗(纽约)、李国民(台北)、乔瓦娜.席尔瓦(米兰)、穆罕默德.萨姆吉(杜拜)、田方方(上海)和米田知子(东京/伦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表示:“M+念兹在兹要推动全球文化交流,而能够在其人生中淋漓尽致、潇洒从容地体现这种愿景的人少之又少,贝聿铭是其中之一。我们很荣幸能为这位传奇建筑巨擘举办首次大型回顾展,他的设计塑造了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的建筑面貌。这个展览项目将为全球当代观众重新介绍贝聿铭及其贡献,同时展示他职业生涯中长期被忽略的重要部分。”

贝聿铭的儿子、建筑师、贝氏建筑事务所董事长及创始人贝礼中更是亲自现身开幕仪式。他表示:“这个全面回顾展首次向公众展示我的父亲丰硕且影响深远的事业生涯,阐明造就他成为不同凡响的建筑师和世界公民背后的跨文化影响及独特历史背景。透过多年在众多来源搜集而成的资料,展览仔细描述出色的个人故事,只有通过完整的阐述,才能揭示他漫长而乐观的一生中所经历的复杂性、挑战和成就。我们对这次展览感到自豪,感谢M+团队全面而有见地、富启发性地记录了父亲的一生。”

M+副总监及总策展人郑道炼则表示:“这次展览是对多年研究原始档案资料的成果,记录了贝聿铭杰出的职业生涯,并追踪他在世界各地设计建筑作品的轨迹,彰显他对当代建筑的深远影响。是次展览体现了M+以聚焦亚洲且跨地域的框架,介绍脍炙人口及鲜为人知的项目。本次展览的筹备过程亦让M+收藏了新的建筑模型和文献,丰富了博物馆的馆藏。”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联合策展人王蕾和陈伯康表示:“贝聿铭是世界上享负盛名的建筑师,尽管如此,人们对他及其贡献的了解却相对少。我们希望这次展览能进一步揭示这位建筑师在个人、城市甚至整个世界多个层面的影响力。贝聿铭的建筑汲取地区元素,却塑造全球文化。其建筑体现艺术和文化理想,同时透过对话和合作塑造了城市的天际线,带来创新的建筑形式和工程创举。我很荣幸能够首次从贝考弗及合伙人事务所、美国国会图书馆、贝聿铭的家人和客户,以及在他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合作伙伴的档案中,首次汇集大量未曾面世的资料。由此呈现出的图景,是一种从根本上与广泛地域的建筑、城市化、建设和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发展交织在一起的建筑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众活动及放映节目

M+将于“贝聿铭:人生如建筑”举行期间呈献一系列公众活动,包括公众导赏团、讲座、放映节目和工作坊。M+将于展览开幕首日(2024年6月29日〔星期六〕)在大台阶举行一场免费公开讲座“建筑如人生:贝聿铭”,由建筑师兼贝氏建筑事务所董事长及创始人贝礼中,以及贝聿铭的长期合作伙伴曹慰祖和阿斯勒汗.德米尔塔主讲。讲座由展览联合策展人王蕾主持,透过贝聿铭的重要建筑项目,例如北京香山饭店(1979–1982)、香港中银大厦(1982– 1989)、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2000–2008),思考他对生活、建筑和城市的看法所带来的意义和影响。本次讲座登记名额已满,公众可于稍后在M+网站观看讲座录影。

为配合这次展览,M+戏院亦将于2024年7至9月的夏季节目推出放映活动,播放聚焦贝聿铭建筑项目的剧情片与纪录片。亮点包括见解精辟的纪录片《贝聿铭‥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1997),由贝聿铭带领观众细看他在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项目,并畅谈其人生和设计理念;保罗韦浩云执导、以美国德州的达拉斯市政厅(1966–1977)为场景的科幻经典《铁甲威龙》(1987);而活地亚伦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傻瓜大闹科学城》(1973),则展示了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1961–1967)。M+亦将于2024年7至12月在大台阶免费放映两部纪录片,讲述贝聿铭在亚洲的建筑项目。

一系列适合不同观众参与的学习活动亦将于夏季陆续举行。在“家庭日设计工作坊:『贝』着建筑走”,建筑师黄君诺邀请大人和小朋友借着动手学习重塑贝聿铭的经典作品,从而发掘背后的设计巧思。而“家庭日随玩现场:贝聿铭的幻想游乐园”由M+教学人员带领,鼓励参与者运用形状及大小不一的组件,体验贝聿铭如何借着建筑模型来测试并实践天马行空的设计概念。除公众特别导赏及工作坊之外,M+亦提供专为本地中小学和不同社群而设的学校及通达导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