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面图片由AI生成

6月19日,港交所官网显示,绿茶集团(以下也称“绿茶餐厅”“绿茶”)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据了解,这家公司分别在2021年3月、10月,以及2022年4月冲击港交所IPO,并两度通过聆讯,但直到招股书三度失效,仍未真正踏入资本市场。

时隔两年之后,绿茶集团四战港交所。钛媒体APP注意到,绿茶餐厅此次“回归”,依然要面临许多问题。种种数据显示,在激烈的竞争下,绿茶餐厅的竞争力不复鼎盛时期。此外,去年,绿茶餐厅进行了高额分红,一次性分掉了2年净利润。近两年,在餐饮企业普遍上市难的背景下,绿茶餐厅能否在四冲IPO下通过考验,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竞争力有所减弱

招股书显示,绿茶餐厅主推融合口味菜品。2021年—2023年,绿茶的营收分别为22.93亿元、23.75亿元和35.89亿元。同期,集团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38亿元、0.25亿元和3.03亿元。

经调整净利率则分别仅为6.0%、1.1%和8.5%那么,绿茶赚的钱都去了哪里?数据显示,以2023年为例,绿茶餐厅所用原材料成本就有12.05亿元,占比33.6%,员工成本9.1亿元,占比25.4%,租金水电费等相关成本6.57亿元,占比18.3%。三大核心成本占去收入的77.3%,且近年来居高不下。

在相关成本里,2023年,绿茶餐厅的“其他成本”占比也达到11.7%,而前两年的成本分别为11.5%和13%,但对于其他成本的具体描述,公司却并未说明。

对于一家餐厅来说,翻台率是衡量其服务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显示出餐桌的重复使用率。2021年—2023年,绿茶的翻台率分别为3.23次/天、2.81次/天和3.30次/天。

值得注意的是,绿茶餐厅的创始人王勤松曾于2014年公开表示,“绿茶餐厅的翻台率一天4次是下限,7次是上限。”可见,虽然绿茶的翻台率在去年已经有所回升,但已不复鼎盛时期。

绿茶集团似乎寄希望于扩张来打破盈利的瓶颈,2021年—2023年,绿茶餐厅总数由2021年末的236家,增至2023年末的360家。其中,2023年开设了89家新餐厅。

截至2024年6月11日,绿茶餐厅总数达到382家。公司表示,计划于2024年开设112家新餐厅,截至6月11日,公司有30家餐厅已开始营业,且已就另外37家餐厅签订租赁协议,该37家餐厅中有27家已开始装修。并且绿茶集团还计划将进军海外市场,将于2024年至2027年期间在海外总共开设约30家新餐厅,但具体目的地尚未透露。

绿茶餐厅如此大规模扩张,主要是因为国内休闲中式餐厅的竞争十分激烈,且各家整体差距并不算大。截至2023年末,绿茶集团在国内休闲中式餐厅运营商中排名第四。而排名前三位的餐厅分别为西北菜的西贝、主营安徽菜的小菜园以及主营酸菜鱼的太二。

具体来看,西贝仅以355家餐厅就占据了1.1%的市场,位列第一,而绿茶餐厅以360家餐厅占据0.7%的市场份额,竞争力稍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绿茶餐厅后一位的“品牌C”仅靠103家门店就分得了0.4%的市场份额,是绿茶餐厅的强劲对手。但总体来看,各家的市场份额相差并不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面图片由AI生成

从自身优势来看,绿茶餐厅会定期更新菜单,通常每年更新约20%的菜品,2021年—2023年,其分别推出178个、172个及168个新菜品。不过,在大众点评网站上,绿茶最受消费者推崇的菜品,依然是其刚创立时就推出的面包诱惑、绿茶烤鸡、石锅豆腐等。

在网红光环逐渐褪去时,绿茶集团也曾为品牌寻找新的增长点。此前,绿茶集团曾推出两个子品牌,定位西餐的“playking”和东北炖菜品牌“关东造”,但皆惨淡收场。赴港上市前,公司关停了相关子品牌店,也只剩绿茶餐厅。

一次性分掉2年净利润

招股书显示,2021年及2022年,绿茶集团董事会并无向股东宣派任何股息,但2023年5月,绿茶向其股东派发股息3.5亿元,比2022年和2023年全年净利的总和3.13亿元还要多。而2021年至2023年,绿茶的净利润共计4.66亿元。也就是说,绿茶集团报告期三年内累计分红占同期净利润的75.1%

按照股权比例,这笔分红大多流向了绿茶掌门人——王勤松、路长梅夫妇的口袋中。目前,创始人王勤松、路长梅夫妇通过多个主体,合计控制绿茶餐厅65.8%的股份。分红获取金额达到2.3亿元。

新“国九条”规定,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将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纳入发行上市负面清单。A股市场要求严苛,港股市场也不例外,此前全品文教、容大合众等冲击港股IPO的企业,均因递表前大举分红而受到证监会追问。据披露,全品文教报告期内分红占同期净利润近七成,容大合众2023年分红金额超出当年净利润2760.30万元。目前,两家公司尚未通过聆讯。

此次再度重启IPO,绿茶集团欲将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扩展餐厅网络;设立中央食材加工设施;升级信息技术系统和相关基础设施;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餐饮企业普遍面临上市难困境

此前,绿茶集团在2021年3月首次递交招股书,但材料存在财务单位矛盾、“流动负债总额”写成了“流动资产总额”等多处信息错误。2021年9月港交所披露,绿茶此前递交的招股书已失效。

2021年10月,绿茶集团再次递交上市申请,并于2022年3月7日通过上市聆讯,但2022年4月7日,其招股书再次失效。2022年4月8日,绿茶集团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再度以材料失效告终。

据了解,“失效”是港交所的正常机制。可以简单理解为拟上市公司财务审计数据过期,需要补充最新一期的财务数据,并不意味着IPO进程的终止,也不代表港交所对公司资质有负面意见,只需要发行人在“失效”后的3个月内补充最新财务资料,便可继续上市流程。

而绿茶的屡次止步或许意味着,公司有意暂缓上市脚步。

目前,绿茶餐厅虽然已经做好准备重新出发,但随着融资环境的收紧,监管层面开始对餐饮企业的IPO的考核或许会更为严格。在2020年之前,仅有西安饮食、全聚德、中科云网(湘鄂情)、广州酒家四家餐饮企业成功登陆A股。

在2020年之后,受疫情的影响,许多餐饮企业现金流承压,企业运转困难,同时参与投资餐饮企业的许多投资机构也面临着基金到期的变现压力。无论是企业自身的需求,还是来自财务投资人的压力,都促使餐饮企业需要上市来打开融资渠道。不过,在2020年之后实现A股上市的餐饮企业中,属于中式正餐品类的也仅有同庆楼一家。

在2020年之后,餐饮企业又掀起了港股上市热,以九毛九(09922.HK)、奈雪的茶(02150.HK)、海伦司(09869.HK)为代表的餐饮企业成功在港股上市。2022年以来,七欣天、乡村基、杨国福、达美乐中国、捞王、绿茶、上井、特海国际均向港股发起冲击。

不过,这些冲刺上市的餐饮企业中,目前仅有达美乐中国(达势股份01405.HK)和海底捞的海外业务特海国际(09658.HK)成功上市。可见,对于绿茶餐厅来说,未来上市之路仍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