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永远是我们向往的地方

在家乡,或有风、有雪、有我们熟悉的味道

回家,我们可以做什么?

你还不知道什么是“返家乡”社会实践?

这一次,我们诚挚邀约

2024年暑期全国大学生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就在你的家乡!

在你记忆中最熟稔的地方

一大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

群团组织、企业单位一线岗位

和特色实践团体活动已经就位

归来吧!少年!

来一场与家乡的“实践”重逢

用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

留下最珍贵的青春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论党的青年工作》、《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指引和生动教材,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现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开展2024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关事项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活动目标

在过去开展试点等工作基础上,发挥县区级团委“生源地”作用,通过争取政策、建立机制、完善保障、扩大覆盖等,构建县区级团委组织实施、高校团委宣传发动、校地各方密切协作的工作格局,推动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成效持续增强。

三、活动原则

1.坚持为党育人。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首要任务,注重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牢理想信念、提高社会化能力,激发投身基层、服务家乡的深厚情怀,推动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深度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

2.把准工作定位。把握基层所需、青年学生所能,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帮助和引导学生立足专业专长参与实践、服务基层,并树立和强化正确就业观。

3.强化协同联动与学校思政课建设有机衔接,加强与大学生“三下乡”、实习“扬帆计划”以及各地招才引智等工作的协同联动,推动高校与地方实现人才共育、平台共建、成果共享。

4.实现双向奔赴。通过活动开展,健全县区团组织与本地大学生常态化联系、与有关部门单位长期合作等机制,为学生了解基层民情、运用所学所长创造条件和平台,促进大学生在外求学成才与服务家乡发展的双向奔赴。

四、活动内容

主要从3方面开展。

1.岗位实习实践。开展政务实践,组织学生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工作一线,在具体岗位上承担工作,增进对国家治理体系运转逻辑和工作方式的了解。开展企业实践,匹配好学生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参与企业实际工作。开展兼职锻炼,组织安排学生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团组织兼任团干部、参与实岗锻炼。

2.乡情民情考察。开展家乡发展观察,组织学生深入开发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等,了解家乡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感悟家乡发展变化。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村屯农家,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国情民情,加深对家乡的真挚情感。倡导文化宣传交流,组织学生运用网络新媒体,宣传家乡文化,推广家乡物产,讲好家乡生动故事。

3.服务家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学生开展生态保护、文明倡导等,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服务基层治理,聚焦温暖社区、活力社区、美丽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开展公益服务,组织学生在村、社区活动中心和青年之家等场所,开展科学普及、扶弱助残、课业辅导、自护教育等服务工作。组织学生立足所学专业,为乡村规划、艺术设计、文化传承等家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宣传各地各高校有关团组织依托电视、广播、广告屏等平台和新媒体手段开展宣传、发布信息,提高学生及家长的知晓度。鼓励高校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通过主题团日、社团活动、总结分享会等形式,做好宣传动员、政策解读、培训指导、经验总结。

2.争取支持保障各省级、地市级团委加强指导协调,力争出台有关政策措施,为县区团委开展工作提供支持支撑。各县区团委主动向同级党委政府及组织人社部门汇报,力争纳入地方人才发展规划,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开发岗位,有条件的地方为学生适当提供公共交通补贴、餐补、保险等工作保障。

3.强化过程管理各县区团委在活动前加强宣讲培训和安全教育,在活动中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在活动后做好考核评价、跟踪联系工作,形成有效工作链条。鼓励各高校团委与相关县区团委建立日常联系机制,形成育人工作合力。全国层面对优秀组织、团队、个人进行通报表扬,组织开展“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返家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征集宣传活动。

大学生申请参加步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获取:请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和家乡所在地的省、地市、县区团组织微信公众号,了解“返家乡”更多相关实践项目。

报名申请: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社会实践”栏目入口登录“全国社会实践管理系统”—“返家乡项目”,按分类、区域搜索岗位信息,确认选择合适的岗位后,填报并提交报名信息,等待审核和系统提示信息,按信息指示开展后续操作。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

参加实践:返乡后按照当地团组织和用人单位要求,及时了解岗位、认知岗位、适应岗位,加强学习,高质量完成岗位任务;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守秘密,积极主动参与具体工作,彰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记录成长: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将实践日记、体会制作成文案和短视频,通过后台留言方式或@的方式参与投稿;及时与校院团委、指导教师、朋辈同学等分享交流,向更多的同学老师宣传展示自己的家乡。

总结分享:做好实践总结思考,对返乡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可以邀请指导教师做进一步提升挖掘,转化成学术型实践成果或活动型实践成果。积极参加各级团组织开展的总结交流活动以及“返家乡”社会实践个人和团队评先推优活动。

地市级、县级团委发布岗位步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社会实践”栏目入口登录“全国社会实践管理系统”—“返家乡项目”,完成申请入驻、设置岗位信息、招募选拔学生、生成鉴定等。多渠道发布招募通知,通过与学生双向选择方式录取。

鼓励地市级、县级团委聚焦地方发展需要、群众服务需求等具体任务,依托“全国社会实践管理系统”面向青年学生广发“任务榜单”,吸引学生个人或实践团队通过科技支农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制作文创产品、带动文旅推介、撰写咨政报告等方式,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揭榜攻关”“地方发榜、学生揭榜”提升实践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国全年拟推出1000个示范县区、100个重点组织高校各省级团委根据名额分配表(见附件)做好申报遴选、推优示范培育工作。原则上,全年每个示范县区发布岗位数不少于50个每个重点组织高校发动学生参加“返家乡”实践活动不少于500人年度表扬组织、个人和特色项目原则上在示范县区和重点组织高校中推荐产生。

各省级团委要充分做好谋划部署、指导督促、管理落实、交流评价等工作,重点组织开展“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专项活动,加强对“返家乡”社会实践示范县区和重点组织高校的指导与管理,于6月30日前将确定的示范县区和重点组织高校相关信息录入“全国社会实践管理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快来!等你回家!

主 办 | 共青团都江堰市委员会

主 编 | 唐继宗

责任编辑 | 瞿 丹

值班编辑 | 小团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