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服务企业 惠民有感”发言人来了——江津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专场发布活动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闻发布活动现场

发言人:

易启宏 区安委办主任、区应急管理局局长

曾庆洋 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张建荣 江津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

詹 殷 区道安办主任、区公安局副局长

主持人:

黄 艳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政府新闻办主任

江津区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总体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区安委办主任、区应急管理局局长易启宏介绍我区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总体情况

全区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2026年)有关情况:

一、为什么要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市安委会统一部署,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从2024年到2026年,在全区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等治本措施,在安全理念、安全责任、安全企业、安全规划、安全标准、安全监管、安全素质、安全科技8个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主要任务

我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十大行动”,即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提升行动、重大安全风险源头管控行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行动、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行动、企业全员安全能力提升行动、安全生产监管效能提升行动、数字整体智治能力提升行动、安全工程治理行动、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行动、全民安全素质提升行动,形成我区“十大行动”、22项重点任务、123条具体措施,涵盖安全生产工作各个方面。

三、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系统谋划部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全区2024年重点工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通过“1+29+14+37”模式统筹工作推进,区安委会下发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总方案,教育、经信等29个重点部门分别编制子方案,组织、宣传等14个保障部门分别制定重点任务清单,30个镇街、7个特设机构分级分类制定本辖区总方案和系列子方案,层层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强化组织保障。区长动员启动全区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担任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专班组长,区政府其他领导全部担任专班副组长,49个重点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专班成员,从区安委会12个专项办公室分别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专班办公室,建立信息汇总、动态研判、晾晒通报、宣传教育、督导检查等五大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和过程督导。截至目前,区领导共研究部署26次、调度检查20次,督办交办5次,晾晒通报1次。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兴安”,专班推进“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问题清单”管理工作,闭环整改各类隐患问题18987个;立足自储自用柴油“购买难、运输难、储存难”等具体问题,创新谋划“自储自用柴油全链条管理”一件事并策划开发特色应用,被全市纳入第三批区县应用“一本账”,目前已在区级层面试运行;完成全区中小河流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升项目建设、预警响应发布平台智能升级,为取得“战汛”胜利夯实技防基础。采取“1+1+N”联合体经营模式,通过实施浮动保险费率,创新开展“重庆市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江津示范项目”,探索“保险+安全”先进经验,助力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提升。

四是提升防范水平。抓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区安委办印发《关于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通知》《52个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重点检查事项汇编》,统筹推动“学标、懂标、践标”各项工作,目前已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贯31次、宣贯培训1705人;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304家,排查重大事故隐患排查169个、已整改136个、整改率80.47%;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240家。抓全民安全素质提升,通过“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五进”等系列活动,开展安全宣传44万余人次,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强化安全风险隐患研判和隐患排查整治,加大安全宣传培训力度,强化数字应急智能化建设,强化基层安全能力建设,抓实抓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全区安全管理水平。

区应急管理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曾庆洋介绍相关情况

全区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情况如下:

一、工作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守好安全“主阵地”。今年以来,组织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培训8期860人次。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班前会”制度,提高一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充分发挥“12350”举报投诉的监督作用,实现安全问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二是强化监管执法,实施专项整治。第一,持续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对全区重点工贸企业开展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解读培训,指导企业建立完善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常态化机制。今年以来,共检查企业165家,发现隐患550条(其中重大隐患12条),约谈企业5家,行政处罚企业13家,罚款12万元。第二,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家指导服务。组织市政府专家开展1次专题培训,并于昨天在中粮粮油重庆公司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现场观摩会,进一步提升了重点企业有限空间管理水平。第三,有序推动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督促企业开展燃气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并建立台账,重点整治工贸企业燃气安全使用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强化达标考评,推进标准化创建。1-6月完成安全标准化三级评审33家,参与二级评审3家,目前全区规上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为79%,有力提升企业本质安全。

四是强化服务理念,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在执法监督检查中既帮助企业找准找实问题根结,又为企业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建议,提高行政处罚的说服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实现行政监管执法与企业安全管理良性互动。

五是强化科技赋能,推进安全监管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2024年底前完成全区涉粉作业10人以上企业100%接入国家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依托“工贸安全在线”构建重大事故隐患动态分析、全过程记录管理机制,推动安全隐患共查共治、动态清零、闭环管理。

二是努力提升企业标准化创建质量。2024年底全区规上工贸企业标准化达标率85%以上,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加快数字应急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应用,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降低高危场所和岗位现场作业风险。四是执法与服务并重,构建工贸行业安全治理格局。组织位置相邻、行业相近、业态相似的工贸企业,建立安全互助联盟,构建安全管理互助、共享、自治格局。鼓励生产经营单位依法投保安责险,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江津消防救援支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津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张建荣介绍相关情况

消防救援支队在三年攻坚行动中主要是负责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是消防安全治本攻坚,整治情况如下:

一、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主要任务

一是着力解决标准不完善、强制性不足的问题。严格实施国家关于电动自行车和锂电池等系列标准规定,强化产品认证、检测机构管理,推动落实国家互认协同要求;督促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规定,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鼓励研发推广更加安全的新型蓄电池,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着力解决设施不足、违规停放充电的问题。强化新建项目和新增停车场所用地规划管控,明确落实电动自行车配建标准,推进既有小区、公共开放空间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规划、建设;进一步简化建设审批程序,优化电动自行车充电费用;严格民用建筑架空层使用管理,全面整治违规停放充电行为,鼓励推行技防物防设施建设,切实防范化解电动自行车安全风险。

三是着力解决非法改装屡禁不止的问题。强化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经营网点、维修店铺检查力度,严打非法改装行为,集中整治一批典型违法行为;加强线上电商平台、寄递渠道管控,严查非法改装和寄递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的行为,强化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和路面执法,指导即时配送平台企业完善配送管理制度,坚决遏制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现象。

四是着力解决违法违规生产销售的问题。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电动自行车、锂电池行业规范的有关规定,强化生产企业质量管控和监督执法,加大销售企业日常监管力度,持续开展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集中查处、曝光一批严重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严防假冒伪劣电动自行车及其配件产品流入市场,切实斩断制假售假链条。

五是着力解决老旧蓄电池报废回收的问题。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以旧换新工作,鼓励引导群众淘汰更换不符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进一步完善老旧蓄电池报废回收处理体系,建立报废淘汰机制,强化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环境监管,科学规范开展废蓄电池回收处理。

六是着力解决溯源追责力度不够的问题。强化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全链条溯源追责,建立“一车一池一充一码”识别代码和电动自行车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电动自行车亡人事故责任倒查机制。加强违法行为联合惩戒,发动群众查找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加大违法违规案件曝光力度,综合运用信用、舆论和群众监督等手段,切实增强电动自行车安全违法行为震慑力。

区公安交巡警支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区道安办主任、区公安局副局长詹殷介绍相关情况

此次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工作目标是通过三年全方位、全链条、多层次的综合专项整治和制度机制建设,实现全区公安机关,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理念进一步强化,安全红线、底线意识更加强烈;实现安全监管工作与传统公安业务深度融合,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意愿显著增强;实现公安机关安全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从根本上提升爆炸危险物品、大型活动、道路交通等公安监管领域的本质安全水平,着力消除重大风险,全力整治群众身边突出安全隐患,努力以高水平保障高质量发展。

其中道路交通安全作为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为减少亡人交通事故总量,防控较大及以上亡人交通事故,公安部从2020年开始在全国公安交管系统部署开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专项工作。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区公安机关紧紧围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主线,立足我区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从车辆和驾驶人管理、公路隐患排查治理、重点违法查处、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应用、应急处置和危货运输管理、推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建设、“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事故深度调查和隐患整改工作八项重点工作着手,狠抓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确保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方面:区公安局交管部门组织警力深入重点企业开展安全检查1916次,督促指导企业加强安全教育监管、落实动态监控措施;区道安办针对全区所有公路隐患进行全覆盖排查,记录隐患点位2032处,并协同相关部门全部完成治理,其中11处部级隐患治理工程经验向全国推广。争取资金完成了370公里全区国省道和农村公路“生命护栏”工程建设,消除临水临崖路段安全隐患。

严查严管交通违法方:区公安局根据事故警情研判结果和道路情况预警,动态调整勤务措施,有针对性加强警力部署,织密路面防控网络,持续重拳打击易肇事肇祸交通违法行为。近年来依托防控体系共查处酒驾醉驾、无牌无证、三超一疲劳等重点违法103288起。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方面:区公安局结合“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美丽乡村行”等活动持续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开展主题宣传634场次,开展“五进”宣传教育活动867场次。围绕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恶劣天气预警等开展“两公布一提示”宣传报道1176条次。通过自建信息平台和行业微信群向重点群体推送提示信息975条。开展八类重点车辆专项整治宣传147条次。组织满分和审验驾驶人开展“两个教育”807场次。

从事故预防成效来看,近年来全区道路交通亡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2023年道路交通亡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2020年同比下降37.21%和40.66%,连续2年未发生死亡3人及以上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全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2023年,我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专项工作取得全市第六的优秀成绩,我区也获评全市公安机关2023 年度推动道路隐患排查工作“先进单位”和2023年度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先进单位”。

下一步,全区公安机关将持续开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推进源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城市交通出行综合治理、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强基治理、信息研判制导精准治理、交通安全宣传引导治理、部门联合监管协同治理等“六项治理”,继续深化公路安全隐患突出路口路段治理、省级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两项攻坚”,集中开展“两客一危一货”、网约车、租赁及非营运大客车、6座以上小型客车、两三轮摩托车“八项整治”,最大限度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确保全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完成区委区政府制定的“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零发生、道路交通亡人事故三年(2021年至2024年)下降50%”工作目标。

问答互动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在深化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方面有哪些举措?

易启宏:我区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十大行动”中,其中一大行动是“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行动”,要求推动企业建立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常态化机制,严格落实“日周月”隐患排查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季度带队至少开展1次检查(高危行业领域每月至少1次),主动消除隐患,不能等靠政府;建立健全责任倒查机制,对于未开展排查、有问题查不出、查出后拒不整改等导致重大事故隐患长期存在的,参照事故调查规定进行处理,依法依规严肃责任追究;完善政府挂牌督办和部门把关销号等机制,加大专业指导力度。

2024年,基本消除2023年及以前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存量;2025年,有效遏制重大事故隐患增量;2026年,形成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常态化机制。

全媒体记者:陈 婷

编辑:傅婧 编审:吴 刚

值班副总编辑:涂 鹏

总编辑:罗玉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