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广东三名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分别救助三位白血病患者,广东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总数在全国率先突破2000例。

三名志愿者同日捐献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平时的工作中经常接触到重症血液病患儿,深知血液病患者的痛苦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重要性。”戴振源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医生,2022年9月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2024年4月,经检索,戴振源与一名白血病患者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他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

经过供患高分辨配型、健康体检等一系列程序,戴振源在6月26日为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希望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还能挽救一个生命、挽救一个家庭,希望有更多的健康适龄人士加入志愿捐献行列。”戴振源说。

这天,36岁的陈浩和22岁的文萍也为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两人分别于2019年、2023年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都在2024年4月接到与患者配型相合的通知。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采集,三名志愿者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三份饱含着爱心和祝福的“生命种子”由专人分别送到患者所在医院,移植入患者体内,点燃患者生命的希望。

每千例捐献速度不断加快

据了解,2001年8月,广东省实现第1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2020年12月实现第1000例捐献,2024年6月实现第2000例捐献。从最初的近20年捐献1000例,发展到如今的“3年半捐献1000例”,每千例捐献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志愿捐献行列,奉献大爱成就新生。

截至目前,广东省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达15万人,捐献造血干细胞2000例,其中为美国、韩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境外患者捐献24例。库容使用率1.3%,年度捐献量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捐献总数及库容使用率均居全国第一。

捐献者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医护人员、公司职员、公务员、工人、自由职业者等。他们中,有默契做出相同决定的兄弟,有彼此感召的夫妻,还有为救同一病患两次捐献的医生……捐献者中,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55岁,大家用一腔热血带给血液病患者第二次生命。

加强捐献服务体系建设

据介绍,以往社会公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不高是制约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发展的最大难题。省红十字会将捐献知识的普及作为常态化工作,组织开展“爱心相髓+生命教育”行动,深入机关、社区、高校、企事业单位普及捐献知识。

为更好地服务捐献者和救助患者,省红十字会着力加强捐献服务体系的建设。

省一级成立管理中心,21个地级市依托当地红会和血站建立工作站,设有176个报名采样点,形成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捐献协同共进、联动共推的工作模式;在广州、深圳、东莞、汕头等地认定了七家定点合作采集医院,为捐献者就近捐献、奉献爱心提供便利;积极推动省内33家移植医院完成在中华骨髓库的备案,方便省内患者检索配型及就医;全省共有53个红十字捐血献髓志愿服务组织,1.2万余名红十字志愿者活跃在全省各地,参与宣传招募、捐献者采集陪伴等服务工作。

此外,省红十字会还设立造血干细胞捐献人道关爱基金,用于对捐献者的关怀慰问及困难救助。

文|记者 高焓 通讯员 粤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