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句在学生时代我不屑的鸡汤,却在备考的日子里,鼓舞了我无数次。

考公动机

工作前景不佳以及独生子女异地就业

先简单介绍一下个人情况和备考背景。我是2019年本科毕业参加工作,2021年5月开始在职备考,备考一年省考上岸家乡的区直单位。

我毕业后从事房地产相关的行业。虽说专业对口,但在2019年参加工作后,我渐渐觉得这份工作的各方面前景并不符合我的职业规划,转行的想法便慢慢在我脑中浮现。

又因为父母接连生病住院,我远在异地工作,综合考虑父母以后养老的问题,我便决定考公,考回老家去!因为家境一般,所以我选择了在职备考。

上岸关键

全力以赴的努力,挤海绵般挤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我备考期间的日历,上面记录了每天的起床时间和累计学习时长

上学的时候,课本上有一句古话“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以前对这句话没什么感觉,回看自己一年的考公路,我基本身体力行地践行了“五更起”和“贵有恒”。

在职备考的最大难题,就是学习时间。之前,我一直想着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赚大钱,根本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去考公;所以我是从零开始去备考。我知道自己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才有机会上岸,于是我像挤海绵一般,尽可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尽力地“压榨”自己。

在备考的一年里,我通常早上六点不到就起床学习,学到七点半才去洗漱、准备出门上班白天尽可能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用手机刷题。下班回到住处后,吃饭、洗澡这些事情就像按了快进键一样,一般晚上八点前就会投入到学习中,一直坚持到十一点、甚至凌晨一两点。

就这样,我的学习时间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工作日每天学习五个小时左右,周末每天学习八个小时左右。这样的作息时间,我坚持了一年。

这是十分疲惫的一年,因为早起晚睡,我每天都像“特困生”一样。经常中午一下班就在工位上深深地睡过去,同事们吃外卖、聊八卦、四处走动都吵不醒我这条睡虫。睡到接近午休结束时,便去楼下随便吃点,对付一下。

晚上的学习更是难熬,因为学习是很枯燥的。我时常看着书就不自觉地趴在桌上睡过去了,醒来的时候通常已经是深夜;有时候太困了,甚至站着看题的时候也能眯着。

对于学习时睡着这件事情,我没有内疚,没有去内耗自己,我知道自己是真的累了。虽然犯困是常态,但我很庆幸我坚持下来了。

精神力量

“具象化”的付出给了我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备考刚开始的阶段,我经常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为了鞭策自己,我在书桌上放了本台历,在台历上记下自己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学了多久。

用台历记录的方法,一方面解决了我拖延的毛病,另一方面极大地鼓舞了自己。看到记满了早起晚睡时间、记满了每天好几小时学习时长的台历,满满的成就感便从心里溢了出来。

我经常在A4大小的草稿纸上写一些统计数据、名言金句、以及解题思路。因为我一直没有丢,慢慢地,积累的草稿纸越来越厚。在我上岸后,用过的草稿纸大概有一本《西游记》上册那么厚,大概4厘米左右吧。

无聊的时候我喜欢一张一张去翻,看着那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心情就会莫名地愉悦。

到备考的后期,每当我看到台历上密密麻麻的时间记录,看到厚厚一沓的草稿纸,心中就涌起一股上岸的底气。它们仿佛在说着,你都这么努力了,你会上岸的。

考公之路

开头难——中间难——结尾更难

考公,开头难在去行动,中间难在去提升,结尾难在保持心态。

尽管后期已经变得麻木,但又不得不继续学,不得不继续练,生怕自己放松的时候,对手们还在努力。经过好几个月的漫长等待,当面试公告发出来的时候,我终于体验到了胸闷气短、心悸心慌的感觉。

我是上班的时候看到面试公告的,当时感觉自己心跳有点杂乱,心像被揪着揪着,胸口上仿佛压了重物,手心都在微微地冒汗。

我坐在工位上,在纸上用正楷字一笔一划地抄写“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两句话,抄写了好几遍,以此来平复心情。

为了转移注意力,我还抄写了几遍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应该是《满江红》比较有气势,抄写它也算是给自己打气吧。直到晚上躺上床,忐忑的心情才慢慢缓过来。

上岸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在这种我自认为高强度的复习节奏下,我上岸了!最后简单说一下我的学习方法。

我的学习方法十分普通,几乎没有任何技巧可言,就是题海战术、唯手熟尔。行测就是三板斧:看视频、刷题、看解析;申论每周做真题,对答案;面试背材料、背热点、勤模拟。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在我早起晚睡、尽力压榨时间的时候,我很少去想自己会不会上岸;更多的是想,我还能不能再努力一下,再挤点时间,再卷一卷。笨鸟先飞,我只有比别人多振翅膀,才能飞到别人前头。

文/ 特约撰稿:闻文

责编:韦思艺

校对:李向东

公考生都在用的备考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