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是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一位帝王,从政绩来看,他不务正业,整日醉心玩乐,贪图荣华富贵,间接造成北宋覆灭,但从艺术角度分析,他的贡献胜过很多书画家,他创办皇家书画院,命人编订《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培养一批功力强悍的书画高手,让精妙之作保存详细记录,使其传至后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宋徽宗独创“瘦金体”,笔笔锐利,字字清健,极尽瘦硬之美,成为现代年轻学者推崇的流行书体,至于“瘦金体”的创造历程,要从宋徽宗的创新思想讲起,众所周知“唐书”追崇严苛法度,力求端庄规范,导致书法创作缺乏一定的个性创新,于是宋人突破“唐法”束缚,大力发挥自我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徽宗自然不例外,他的艺术天资卓越,因喜爱瘦劲、绰约的姿态,而时常临摹薛稷、褚遂良法帖,并将之改变,让笔锋外露,提按顿挫更加清晰,富有铁画银钩之感,如此纤细瘦硬的字体,可谓十分大胆,是前人从未尝试的,所以当宋徽宗写给宰相李纲欣赏时,他直言字体太瘦,有悖于传统审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宋徽宗回答曰:“朕新创字体,名曰瘦金体,如果推行全国,一年能省很多墨水,如何?朕不愧是有道明君”,故而“瘦金体”由此诞生,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法帖,较出名的就是《瘦金千字文》、《秾芳诗帖》,其实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宋徽宗29岁写的“瘦金大作”,尽显皇家贵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作就是《欲借风霜二诗帖》,诗帖内容由一首七言律诗,跟一首五言律诗合成,原文如下:“欲借嵯峨万仞崇,故将工巧状层峰。数寻苍色如烟合,一片盘根似藓封。院宇接连常籍竹,池亭掩映却凭松。分明装出依岩寺,只欠清宵几韵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首:“风霜正腊晨,早见几枝新。预荷东皇化,偷回北苑春。旗枪虽不类,荈孽似堪伦。已有清荣谕,终难混棘蓁”,因开头的“欲借”“风霜”二字而命名,点画瘦挺爽利,点画状如兰叶,形态舒展干练,颇为锋劲秀美,给人神采飞扬之感,同时还有几分帝王的华贵、威严之气,极其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徽宗一生不爱江山爱书法,把全部精力投入书画创作,不治理民生,金人轻而易举打到都城,爆发了“靖康之论乱”,导致天下动荡百年,所以现代许多网友戏称,这幅作品是用江山换来的,当然这只有玩笑话,若从书法实力论就,宋徽宗胜过清代那位“盖章狂人”——乾隆帝百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您对宋徽宗的《欲借风霜二诗帖》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