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国京畿道华城市一家电池工厂发生火灾,这场大火,堪称韩国史上最为严重的一起化学工厂火灾惨剧,目前已致23人遇难,经初步判断,其中有19人竟都是中国同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家起火的韩国电池工厂,还并非那种名不见经传的黑作坊,属于韩国锂电池的巨头Aricell,母公司更是早已上市,是家颇为正规的工厂。

一共有3层楼,单单是起火的二楼,就储存了上万块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韩国媒体公开的监控画面显示:

工厂里的工人们如往常一样重复着琐碎的工作,在所有人都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储存的锂电池突然冒出大量浓烟,很快烧了起来,不到15秒,浓烟就席卷了整个楼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慌忙逃窜求生,也有人冷静果决拿起灭火器试图灭火,但锂电池一旦起火,扑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往往只能等它自己烧完,灭火器根本无济于事,电池也开始接连爆炸。

监控画面到这里彻底黑屏,人们再也无法看清里面的情况,只能依稀想象到,四处奔走逃生工人们的呼喊和慌张无措,包裹她们的浓烟毒性很强,只要吸入一两口就会失去知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韩国出动160名消防员、60台消防车辆,足足奋战了8个小时才将这场火灾彻底扑灭,由此足以见得此次火灾的可怖与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人心碎的是,已确定的23名遇难者中,有19名都是中国籍,她们多数不是工厂的正式员工,要么是劳务公司派遣的短期工,要么就是日结工,对这座建筑的内部结构并不熟悉。

她们本有着生还的希望,但在浓烟冒出时,她们在慌乱之下跑到了楼层的一个区域里,然后发现,那里并没有出口,彻底迷失了方向,错过了最为宝贵的黄金求生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遇难者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同胞?

一名曾在这家电池工厂工作过的网友说,这家工厂共有100多人,多为中国东北女性,多数中国员工的年龄普遍在35岁至50岁之间,多是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女性。

她曾在这家电池工厂工作过几个月,发现多数中国员工和她一样是兼职临时工,而在她工作期间,工厂里就曾发生过电池两极相碰,摩擦冒烟起火的事情,只是火势并不大。

她们这样的兼职临时工,在韩国被称为“日当工”,领着韩国的最低时薪9620韩元,约合人民币50元,每天工作8至10个小时,加班会有加班费,工资要么周结要么月结。

领的是韩国最低标准的时薪,做的却是最脏累险的工作。

这种肮脏、危险、困难的工作往往被韩国人称为3D工作,比如电池组装的工作,因为危险且劳累,本地人根本不愿意干,愿意留在工厂的本地人从事的也都是文员或管理工作。

这份倍遭本地人嫌弃的工作,在外籍打工者眼里却宛如“香饽饽”,尽管领的是最低标准的时薪,薪水不如正式员工的一半,待遇不好,保障极差,没活就要走人,没有任何赔偿。

再说直白些,外籍打工者看的就是这份最低时薪。

每小时约50元人民币的时薪,加班的时候每小时约76元的时薪,如果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月休息四天,月薪大约能拿到1万块左右,如果加班的话,月薪则能有1.2万左右。

对比国内一线城市的时薪,普遍在20元至30元之间,几乎没有听说过哪个工厂有30元以上的时薪,这就是为什么哪怕背井离乡,做最脏累险的活,她们也要奔赴异国打工。

尽管韩国的高时薪对应着的是超高的物价,但大部分工厂包吃包住,使得无数能够吃苦并且愿意吃苦的外籍打工者能够攒下钱来,或寄给国内的家人,或留着等自己回国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句歌词唱得很戳心:

“为了几两碎银,无奈糊口他乡,山很高路也很长,你如今是什么模样,可偏偏这碎银几两,压断了世人的肩膀……”

这或许就是背井离乡,远赴异国打工的同胞们最为真实的写照,毕竟世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挑,唯独日子不能挑,只能拼命咬牙,用自己的双手去奋力打拼。

没有知道这19名中国同胞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思索了些什么,只知道她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个惶惶不安、焦虑无措的家庭以及悲戚难言的亲人。

一名中国男子泣不成声地说,他在这起事故中失去了他的妻子。看到新闻后,他怎么都联系不上在这家工厂上班的妻子,非常担心,火急火燎跑到了工厂,结果得到的却是噩耗。

另有一名中国男子带着上中学的女儿,跌跌撞撞跑到火灾现场,“我的妻子可能因为这场大火去世了,我也在这个工厂工作,但我一直都联系不上她……”

还有一名来自中国黑龙江的23岁留学生,恐怕是此次火灾中最为年轻的遇难者。

他在韩国上大学,其父母也在韩国做生意,经济上其实并没有困难,只是他觉得自己成年了,不该再伸手向父母要钱,所以来到这家电池工厂做兼职自力更生,没想到却遭此横祸。

家里人接到噩耗,悲伤到几乎昏厥,“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生离死别的痛,全部被掩埋在亲人们那如潮水般汹涌澎湃的眼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人最为百感交集的则是,在相关事件的评论区里,很多网友不约而同将目光集中在了韩国的最低标准时薪,纷纷感慨着其工价之诱人,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想去”的羡慕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我很能理解,毕竟,谁都想过得更好一点。

但需清楚的是,韩国之所以缺体力劳动工人,是因为其人口出生率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里面排倒数第一,年轻人的结婚意愿很低,人口老龄化很严重。

韩国的年轻人之所以结婚意愿低,是因为物价太高、房价太贵、生活压力太大,韩国的阶层也早已经固化,在你能想象到的所有领域,年轻人压根没有上升空间,外籍打工者更别想。

再者就是,韩国如今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很多工厂都没有活干,工地也过多,同样没什么活干,适合普通外籍打工者的工作机会,远远不如以前那么多了。

所以,别盲目羡慕异国打工,她们所经历的辛酸和苛苦,远比你想象的还要多得多。

天底下,从来没有好赚的钱,这一点,在全球哪个地方都一样。

有位网友感叹得好:“如果在家乡有合适的工作,没人愿意背井离乡。”

诚然如此,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家乡蝉鸟虫鸣,我们背井离乡,城市万家灯火,我们离群索居,人间非净土,各有各的苦,如果有的选,谁愿意孤身漂泊异乡,谁又愿意漂洋过海,去做那最脏累险的活。

唯有发展自身,才是硬道理。

当故乡容得下灵魂,自然没人再背起行囊,背井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