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关于中俄合作开发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输气管道项目或将生变的消息引发了外界的关注。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由于在价格和供应水平上无法达成一致,俄罗斯与中国试图合作的一项重大天然气输送协议或将搁浅。

按照英国媒体的说法,该项目在天然气价格上始终没有谈拢,中国提出的支付价格,十分接近俄罗斯国内的补贴价格,要知道,俄罗斯由于天然气蕴藏丰富,因此其国内天然气价格普遍偏低。

除此之外,按照英国媒体的说法,在协议中,中国只承诺购买部分天然气,而该管道预计全年产量为500亿立方米,因此,俄罗斯方面一直试图争取中国“照单全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方媒体就此得出结论,认为该协议正是中俄已经提出了将近二十年之久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输气管道项目。并且指出,在上个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率领俄罗斯高层代表团访华时,俄罗斯天然气公司首席执行官米勒并没有随行,这便是双方合作受阻的信号。

几乎与此同时,俄罗斯方面也传出了“不利”消息。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莫斯科市政府投资和产业政策局局长奥夫钦斯基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表示,莫斯科现今的工业制造能力已经在诸多行业可以与国外竞争,甚至包括中国,并且称在医疗用品等领域,俄罗斯的部分商品还销往中国。

此番发言被外界媒体解读为中俄合作并没有看上去那样亲密无间,再加上关于中俄天然气合作搁置的传言也甚嚣尘上,使得中俄关系似乎迎来了“若即若离”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中俄双边关系是否真的如西方媒体所报道的,不仅存在隔阂,甚至存在竞争呢?“西伯利亚力量2号”输气管道项目为何迟迟没有落地呢?

实际上,关于“西伯利亚力量2号”输气管道的协议,中俄双方的确始终存在分歧,只不过这些分歧不是出于彼此的不信任,而是基于商业往来的正常博弈。

首先,便是在天然气价格层面,作为买卖双方,中俄都有所保留理所应当,亲兄弟之间还要明算账,何况是涉及如此大体量的能源贸易项目。

对于中方来说,自然是想尽可能争取到低价天然气,这既是对国际市场环境的充分考虑,也是对未来俄罗斯天然气进入国内市场后的未雨绸缪,毕竟这些天然气最终要进入每家每户,这是涉及到民生问题的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俄罗斯方面来说,则希望卖上高价,毕竟俄乌战争还在继续,俄罗斯每天都面临着巨额的战争支出,而受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俄罗斯能够获得外汇的渠道已经少之又少,对华的能源出口,可谓是俄罗斯外汇层面的“救命稻草”。

再加上俄罗斯自从苏联时期以来,西伯利亚地区便开发了大量的气田,此前一直通过“北溪1号”“北溪2号”输气管道卖给欧洲国家,但是自从2022年发生了“北溪管道被炸”事件后,俄罗斯这条向欧洲的能源出口渠道便彻底关闭。

因此,俄罗斯才急于将国内产能过剩的天然气卖给中国,以此缓解其财政压力,所以在价格层面,俄罗斯并不想轻易让步。

其次,就是在天然气的购买体量上,中俄双方目前也没有达成一致,俄罗斯方面想把年产量达到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全卖给中国,这显然并不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中方出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不可能在任何一个国家孤注一掷,据悉,目前我国对进口天然气的依赖度为42%,其中澳大利亚、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美国、卡塔尔以及马来西亚六个国家占据了将近八成,因此,即便“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落地,中方也不会照单全收。

除了在价格与购买量层面存在分歧,中俄双方对于这条输气管道项目还存有其他顾虑。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这条输气管道要途经蒙古国。

要知道,蒙古国虽然一直以来都夹在中俄中间,但是其在自身的战略自主层面,却对中俄双方都心存芥蒂,甚至还跟远在天边的美国眉来眼去。

而美国自然也不会放弃利用蒙古国来钳制中俄两国的机会,此前不仅向蒙古国抛出了投资与军援的橄榄枝,还在其重返印太战略中,将蒙古国列为重要第三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因为蒙古国的立场不坚定,使得中俄双方对于“西伯利亚力量二号”输气管道经由其境内产生了顾虑,万一哪一天美俄或是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蒙古国倒向美国,那么这条管道将成为下一个“北溪”。

除此之外,对于中方来说,还不得不考虑一旦俄乌战争结束,俄罗斯必然会恢复与欧洲的能源贸易,届时这条输气管道很有可能成为“鸡肋”,因为此前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尚未完全建成,中国对于俄罗斯的天然气能源需求,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迫切。

当然,上述因素都属于国家贸易往来之间的正常考量,而不是西方媒体所说的中俄合作存在问题,而西方媒体之所以如此报道,目的就是离间中俄。

实际上,西方国家已经不止一次炒作此事,在此前中方表示拒绝参加乌克兰提出的所谓的“乌克兰和平峰会”时,西方国家就炒作中国之所以不愿意参加,是俄罗斯在用天然气价格相要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西方世界十分忌惮中俄合作,因此才想方设法阻挠。

实际上,对于中俄双边关系,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早就定下了基调,普京曾表示,中俄关系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国家利益层面的深思熟虑,中国始终都是俄罗斯的重要贸易合作伙伴,中国发展得越好,俄罗斯便越会受益。

综上所述,无论外界怎样挑拨离间,中俄关系必将踏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