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梓宸爸爸~

儿童,作为生命的最初阶段,理应被赋予一个充满欢笑、好奇和纯真的成长环境。他们的天性本应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对世界充满无限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然而,我们有时会观察到一些小孩异常乖巧懂事,自律得超乎寻常,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他们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望和缺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童年缺爱的孩子,长大后变得怎样了?

当我们深入探究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时,会发现他们往往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之所以表现得如此乖巧懂事,可能是因为害怕失去父母的关爱和认可。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表现来换取父母的欢心和爱,但这样的行为往往让他们失去了童年的纯真和快乐,变得过于早熟和沉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童年缺爱的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性格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热门的问题:那些童年缺爱的孩子,长大后都变得怎样了?

下面这3个高赞的回答,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 他们可能变得自卑敏感,难以信任他人
  • 他们可能形成讨好型人格,总是试图取悦他人而忽略自己的需求
  • 他们可能渴望爱又害怕爱,不知道如何表达爱,也不知道如何接受爱

“孔融让梨”的教育方式究竟对不对?

“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关于“孔融让梨”的教育方式,我们不可否认其中蕴含的谦让和尊重他人的美德。然而,当这种美德被过度强调,甚至成为衡量孩子行为的标准时,就可能导致一些问题了

孩子可能会因为过分追求懂事和谦让,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求,他们可能会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夸奖,而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和需求,变得过于迎合他人,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比如我朋友家的女儿,才6岁多,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但是,每次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嘴里都会甜甜的叫着叔叔阿姨,礼貌的端茶递水,自己心爱的玩具“大方”的给其他小朋友霍霍......

懂事得不像话,根本不像这个年纪的孩子应有的

不过,听朋友说,女儿经常一个人发呆,目光呆滞,眼神里全是大人看不懂的忧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这一幕,有些孩子为了爸爸妈妈一句“你真懂事”、“你真乖”,压抑自己的天性,伪装自己。

我觉得,孩子就应该有孩子应有的样子,想笑就笑,想闹就闹,眼里有光,偶尔有点小脾气也无所谓,因为这是他们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可以懂事,但这种成长应当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而非我们强加给他们的压力。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家是他们心灵的港湾,是他们最放松、最真实的自我展现之地。在这里,他们无需伪装,无需表演,只需做最真实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孩子们在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心理才能得以健康发展,他们的懂事也将是从内心深处自然流淌出的智慧。

孩子有3种表现,暗示他很缺爱了,可惜不少家长还以为是优秀懂事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孩子是否缺乏爱呢?其实,孩子有下面这3种表现,暗示他很缺爱了,可惜不少家长还以为是优秀懂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自我管理能力特别强

一个孩子如果自我管理能力特别强,几乎不需要大人的监督和管理,这可能是一个缺爱的信号。他们可能试图通过自律和优秀的表现来赢得父母的认可和关爱

然而,这种过度的自我要求,往往让他们感到疲惫和压抑,进而失去了童年的乐趣和纯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特别善于察言观色

特别善于察颜观色的孩子也可能缺乏爱,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观察父母的情绪变化,揣摩父母的心思和需求

这样的孩子往往过于敏感和早熟,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或批评,而感到沮丧和自责,他们可能会为了迎合父母的期望而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这样的生活让他们感到沉重和压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特别上进,有完美主义倾向

特别上进、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也可能缺乏爱,他们总是努力追求最好的成绩和表现,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然而,当他们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或父母的期望时,可能会感到沮丧和自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他们可能会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成就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和关爱。

结语

当我们审视那些过于乖巧、自律、或过度上进的孩子时,不难发现,这背后往往隐藏着父母未能充分遵循孩子自然成长规律、未能全然接纳孩子真实自我的问题。

这种忽视,导致孩子缺乏了家庭应有的温暖和内心的安全感。为了弥补这一缺失,我们必须坚定地、不遗余力地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象一下,当我们在街头遇到一只迷途的小狗,我们给予它食物和庇护,这份爱纯粹而无私,我们不求回报,只是出于对他者的关爱与尊重。同样地,当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也应该拥有这种无条件的、纯粹的爱心,无论孩子表现如何,无论他们是否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都应以同样的温暖和包容去接纳他们,因为我们爱的是他们本身,而非他们外在的成就或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孩子,是我们作为父母的本能,更应该是我们无需思考、无需犹豫的坚定选择。这份爱,不应有任何附加条件,不应有任何期待或要求。只有当孩子感受到这种无条件的爱时,他们的自尊心才能得以滋养,内心的安全感才能得以建立。

他们会明白: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无论自己表现如何,家的温暖和父母的怀抱始终是他们的避风港

只有一个真正被爱包围、被无条件接纳的孩子,将来才能学会如何去爱他人。因为他们从父母那里体会到了爱的真谛,他们知道爱是包容、是理解、是无私的付出。这样的孩子,将带着满心的爱与温暖,去关爱周围的人,去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所以,让我们共同努力,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持有家庭指导师、高级绘本阅读指导师和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专注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每天分享现代化科学育儿知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