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沙特的防务协议只差临门一脚,在这个节骨眼上,沙特国防大臣哈立德·本·萨勒曼不声不响来了北京一趟。

人来得虽然低调,事前都没有对媒体通气,但随行的代表团阵容却相当豪华,可以说,能在沙特军队里说得上话的高层,基本都来了中国。除了哈立德本人和他的办公室主任,还有沙特武装部队的总参谋长以及作战局局长,沙特战略导弹部队的一把手也跟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沙防长检阅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就军事外交的角度而言,已经很难找出比这更高级的人员配置。他们要与解放军讨论的话题,重要性可想而知。

所以中方给的待遇也不含糊,哈立德等人连见解放军高层以及董军防长,深入讨论两国防务合作。

期间我方明确表示,对于深化与沙特军队的合作,解放军向来持开放态度。这段时间以来,中国与沙特的军事关系快速发展,战略互信不断加深,务实合作稳中有进,多兵种交流、人才培养、联合演练等方面频频产出积极成果。

这里可能还有一个潜台词,那就是中沙的防务合作,是时候往下一阶段推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特这边的新闻稿,提到了“战略防务伙伴关系”】

沙特这边也会意地表示,中沙两军是真诚的伙伴,“未来合作潜力巨大”。这意味着,即便与美国达成了新的安全协议,针对中沙合作开出诸多限制性条款,沙特也不会因噎废食,搁置与中国的防务关系。

沙特这边的新闻稿,措辞颇有些意味深长,里面说中沙防长在会谈期间,讨论了两国如何在“战略防务伙伴关系”的框架下加强合作。

这一用词比较新颖,因为在我们的外交语境中,中国和沙特现在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对于两国的防务关系,很少有过具体的表述。沙特所说的“战略防务伙伴关系”,很可能是首次出现,而且专门在新闻稿中强调出来,也显得很耐人寻味。

如果只是从字面意思解读,我们可以很笼统地说,沙特是站在战略高度,去看待与中国的防务合作,但这种描述适用于沙特与任意国家的安全合作,无法充分体现中沙军事关系的特殊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特军方有名有姓的高层基本都来了】

不过结合沙特和美国在谈的安全协议,答案可能就呼之欲出了。沙特军方高层集体造访中国,既是为了给中沙军事合作寻找更高的定位,同时也能增加自己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

沙特自己也对中方提到,安全与稳定是发展的基石。在以前,这方面的保障主要是美军来提供,但随着国际地缘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不断发酵的巴以冲突,沙特才发现,美国这个传统的安全伙伴,反而是中东乱象的根源。

美国之所以能与沙特能发展密切的防务关系,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地区利益和沙特的战略利益有重合的地方,而且有军事支援、石油美元多个支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特国防大臣低调访问北京,与董军防长会见会谈】

但随着沙特在外交上走多元化路线,有了自己的地缘战略愿景,这种情况已经难以为继。虽然双方短期内还不至于分道扬镳,但肯定不像以前亲密无间。

归根结底,沙特希望自己能在未来的多极世界中站稳脚跟,而不是继续挂靠在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下,所以势必要寻找新的合作对象。

实事求是地说,时至今日,美国与沙特的防务关系依然有不小的基本盘,但沙特并没有“吃老本”的打算,所以与美国的安全协议要推动,和中国的军事合作也不能落下。所以才有了沙特国防大臣这次的低调访问。

或许对于沙特而言,目前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中沙军事关系,与美沙防务合作,构成对自己国家安全的“双重保障”,但假以时日,美国的比重肯定是逐渐走低,甚至会被完全取代。

这里就不得不提,在中方的斡旋下,沙特与伊朗实现历史性和解。从那时起,沙特的外部安全环境出现了明显的转变,伊朗不再是一个需要重点防范的对手,而是一个可以寻找共同语言的合作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特国防大臣来北京,估计有大事要谈】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充分尊重了沙特的意愿,还愿意为沙伊关系保驾护航,提供政治保障。

这是美国做不到,也不愿意去做的事情。要不然拜登政府可能早就和沙特谈成安全协议了。

如果按照我们的视角,去解读沙特口中的“战略防务伙伴关系”,那么可以这么说:中东局势动荡如此,国际地缘格局又在加速演变,这些都使得中沙关系的战略意义日益突出。

而且过去的合作经验足以证明,中国与沙特在相互支持彼此的核心利益,积极就全球治理展开协调,这些可以成为中沙军队的合作基础,而当两军关系来到一定高度,也能反过来为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提供战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