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客户端6月26日电】“我的这些画是所有同行都没有见过的,我很认真地,在做这件事。”一场名为“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的画展于6月25日在中国美术馆正式亮相。此展汇集的,正是黄永玉先生生前专为百岁画展而倾心创作的中国画作,因此得名“新作展”。

此次展览,汇聚了黄永玉九十岁后近160幅作品,它们均为首次公开,展示着黄永玉晚年的创作状态,诉说着他九十九载浓郁的艺术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6月25日,参观者在展厅里留影。当日,“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李国庆 摄)

作为本次画展联合承办方负责人,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对黄永玉的“新作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受访时介绍,这批作品中最早的创作于2015年,最晚的作于2023年去世前不久,展现了黄永玉晚年旺盛的艺术创作力。

他表示,这次展览不仅展现了黄永玉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更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他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黄永玉的艺术成就和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6月25日,参观者拍摄现场展出的画作。(李国庆 摄)

充满童趣玩转艺术乐园

步入展厅,仿佛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境。画作中,宝莲灯绚丽绽放,玉簪花清雅脱俗,大雁在远方展翅翱翔,大龙虾在盘中栩栩如生。这些日常中的平凡事物,在黄永玉的笔下都焕发出了非凡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6月25日,参观者在细细阅画中的题字。(李国庆 摄)

黄永玉,这位土家族的艺术大师,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对艺术的忠诚和热爱。他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艺术领域横跨版画、中国画、油画、雕塑、工艺设计等多个领域。他的作品不仅关注现实生活,更抒写内心,每一幅画作都是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情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6月25日,黄永玉的女儿黄黑妮(前左一)向电影人张艾嘉(前左二)等参观者介绍其父亲画作背后的故事。(李国庆 摄)

展览现场,黄永玉的女儿黄黑妮身着简约套装现身,言谈举止间流露出艺术家特有的气质。在采访中,黄黑妮分享了对父亲艺术生涯的深刻见解。她提到,黄永玉是一个永远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的人,他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平凡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的瑰宝。

以“艺”为桥促中西文化交流

回顾父亲的艺术生涯,黄黑妮谈及中西方艺术交流的重要性。她表示:“父亲一直对艺术充满热情,他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多年来,黄永玉致力于中西方艺术交流。他的作品在德国、挪威、法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巡回展出,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广泛赞誉。他先后三次获得意大利政府官方授勋,包括最高等级的大十字骑士勋章,这是对他艺术成就和国际影响力的充分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6月25日,展厅现场展出介绍黄永玉作品的图书。(李国庆 摄)

在谈到父亲的艺术之路时,黄黑妮还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父亲曾深入普通意大利人的生活,与当地人交流互动。这种深入生活的体验让他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也让他对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刻。黄黑妮说,各国文化相互交流是彼此互动、彼此了解的过程。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在一起要适应、要融合、要一起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6月25日,参观者在黄永玉的画作《今夜》前驻足。(李国庆 摄)

父亲的艺术追求也深刻地影响了黄黑妮。她曾在意大利创办报纸,专门向意大利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黄黑妮透露,住在意大利几十年,自己深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这种国际化的视野也让她在艺术创作上有了更多的灵感和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6月25日,一幅表达黄永玉生活态度的画作吸引参观者拍摄。(李国庆 摄)

据悉,“如此漫长,如此浓郁”这一主题,源自黄永玉1979年12月31日所写的文章《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1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