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香港举办的一场“佛教宝物”主题拍卖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到了最后的阶段,一件稀世珍品被当做压轴宝物祭出,迎着在场所有人期待又热切的目光被奉到台上。

当所有加诸其上的所有遮盖物被尽数去除后,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尊莲花瓣座粉彩描金无量寿佛坐像,端的是金光辉煌、宝相庄严,引得全场一片惊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席间最震惊的一位成员,还属监管此次拍卖会的文物专家叶佩兰,她几乎立刻站起身来,惊呼道:“这,这不是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吗?怎么会出现在拍卖会上?”

难道眼前这尊佛像是赝品?亦或是有人胆大包天,竟从故宫中偷出了这件珍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佩兰立刻将此事上报给国家文物馆,一件令举世皆惊的文物盗窃案也就此拉开被披露的序幕。

拍卖会上惊人的“压轴大戏”

此次拍卖会,名为“皇室信仰——乾隆朝之佛教宝物”拍卖会。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均笃信藏传佛教,因此那个时代盛产佛教文物,以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品类吸引了众多收藏家的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拍卖会的主办方也是看中这点,以其为主题收集了大量相关文物。虽然其中的许多拍卖品都价值不菲,但仍是够不上传世珍宝。

毕竟,历史价值最高、最为珍贵的佛教宝物:“纯银坛城”和莲花瓣座粉彩描金无量寿佛坐像,早已被故宫博物馆精心保存,后来被调拨给了河北承德文物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此刻,它们竟然同时出现在了拍卖台上,这怎么可能呢?

叶佩兰知道,主持拍卖会的主办方是香港佳士得公司,以极高的信誉和谨慎的风格闻名业内,不可能不辨真伪便将文物抬上竞拍台,因此,两尊文物有很大可能是真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佩兰立刻联系拍卖会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核对,经过仔细的检查和与故宫同事的交流后,确认它们确实曾是故宫中价值无量的国宝。

她的心中除了震惊和不解之外,还腾起了无边的愤怒:究竟是谁竟敢倒卖国宝?倒卖这蕴含着无尽历史文化、象征着中华民族精髓的传奇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民众的声讨声中,在国家的严令要求下,针对此次案件的调查正式展开。

抽丝剥茧,牵出重大案件

由于两样文物本该由河北承德文物局保管,因此,调查组当即赶赴河北承德,受到了文物局的积极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物局告知,两件国宝一直被保管在外八庙文物管理处,由保卫部主任李海涛负责安保工作。

当调查组找到李海涛时,他还不知道出事了,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后,他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天天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严密保管的文物,究竟是如何被神通广大的贩子给偷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文物管理处定期会对库存文物进行检查,不久李海涛还确认过,文物老老实实、安然无恙地待在库房呢,怎么转眼间就被带到了香港的拍卖会上?

调查组听到后大吃一惊,一个更加糟糕的猜测浮现在心中。他们迅速赶到库房,果然发现——现场所有文物完好无损,没有任何被动过的痕迹。那两尊拍卖会上的佛教典藏,也在玻璃器皿的保护下闪烁着鲜亮的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不久前它们确实出现在了拍卖会上,而且如今已被故宫收藏起来,怎么又“闪现”到了河北承德呢?

调查组心中已有了答案,他们对现场所有文物进行了鉴定,果不其然,包含两尊佛教国宝在内,在场的所有文物全部都是赝品,无一幸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起比预想的更加规模庞大的文物盗窃案,而且能不动声色地“偷天换日”如此多的文物,显然是内部人员所为。

调查组和警方确信:这是一起“监守自盗”的案件!

真凶伏法,严厉重判

锁定凶手并不困难,可是文物保卫处主任李海涛,怎么看都不像一个会盗窃文物的人。

他平日里热爱历史,经常读书、看报,为民众做文物知识普及。他为人忠厚老实,勤俭节约,并不像为了钱财铤而走险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海涛曾经只有初中学历,参军退役后来到保卫处工作,由于在岗位身上有着出色的表现和巨大的潜力,曾在1985年被上级寄予厚望,公派到复旦大学历史系进修,3年间发表了不少论文。回来后又被频频升职加薪,衣食无忧家庭美满,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他又是唯一一个手持钥匙、可以自由出入管理处库房的人,当属嫌疑最大的一个。

最终,警方并没有被表象所蒙蔽,针对李海涛展开了调查,随后几天不到,便成功在其家中找到了未成功转手的数百件文物,证据确凿之下,李海涛无力辩驳,很快将盗窃文物的始末缘由一一交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1993年时,李海涛在机缘巧合下偶遇了复旦的同窗闫峰,在其金钱诱惑下,李海涛将一件瓷粉彩奔巴瓶出售给了闫峰,获得了10万元的巨额报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李海涛来说,这可是几年都赚不到的钱,如今却轻而易举地拿到手里,不可谓颠覆认知。

随后,李海涛的胆子越来越大,一年间先后出售了24件文物,获利40余万元,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规避风险,狡猾的他会提前准备赝品,在偷走真品前放入库中,实现一出“狸猫换太子”。

这招虽然并非万无一失,却也从未出过岔子。若不是此次拍卖会被经验丰富的叶佩兰女士发现端倪,恐怕李海涛的罪行还将持续很久。

据统计,李海涛在十年间累计盗窃了288件文物,涉及擅自涂改文物档案等多项罪名,罪行极其恶劣,为我国的文化历史造成了重大损失。最终,李海涛于2003年8月18日被判决死刑,6年后行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心不足蛇吞象,放弃安稳平静的人生之路不走,反而在金钱的诱惑下去做盗窃国家文物的勾当。李海涛走上的这条不归路,最终也毁灭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