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商南县过风楼镇柳树湾村的桃园,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游客穿梭在郁郁葱葱的桃林间品尝鲜桃,体验农家乐趣,感受田园的宁静与美好,这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树湾村依托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科技特派团等人才优势,先后种植高标准猕猴桃1200亩,发展水杂果基地1500亩和香菇40万袋、中药材近千亩以及养殖小龙虾20万尾等,统一规划使用集中连片土地资源,引进陕果集团商南分公司实施了丹水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形成了“山中果园、村中花园、屋后菜园、村内田园”的生态立体增收格局,聚力打造“山上采鲜果,山下靓村游”的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村,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带动200多户群众稳定增收,户均年增收1万多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过风楼镇着力推动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耀岭河村、徐家店社区新建120亩生态茶园,柳树湾村、太平庄村种植羊肚菌350亩,联合村养殖生猪5000头,水沟村、八里坡村养殖冷水鱼35万尾,白玉沟村大力发展农家乐和民宿等新兴产业带动500多户群众持续增收,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或青山绿水,生态宜人;或产业兴旺,游客纷至……走进商南县,一个个富有活力且独具魅力的美丽乡村,如散落在丹江两岸的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一幅幅幸福美丽的画卷。

2023年以来,商南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流域治理、全面提升”的思路,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使农村“颜值”更靓、农民“腰包”更鼓,把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刻印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促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全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铺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让群众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切获得感。先后建成旅游康养乡村31个、秦岭山水乡村120个,全市“两改两转三促进”现场会暨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现场会、观摩会在商南县召开,富水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试马镇郭家垭村被命名为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科学规划 综合治理

炎炎夏日,沿着微波粼粼的清油河漫步至清油河镇涧场村,绿树掩映下的村落,干净的柏油路、错落的农家小院、别致的凉亭、路边散步的老人……步步是画、处处皆景,一幅幅如诗如画般的乡村田园美景在眼前徐徐展开。天蓝水清的涧场村,美景恣情铺展,迎来远方客,迷了游人眼,醉了游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昔日“烂河滩”,今日“生态园”。“以前这里就是乱河滩,杂草丛生,夏天蚊虫、苍蝇多,时常闻到一阵阵的臭味。农户门口,柴草乱堆,卫生差。”说起涧场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涧场村村民郭娟感慨颇深,“现在村子变化非常大,水泥路变成了柏油路,修建了凉亭、花坛,环境越来越好了,空气也变得很清新,每天来这儿游玩的人也多起来了,村里的环境变化如此之大,我打心底感到高兴。”

“去年以来,涧场村对20户土坯房实施改造,改建新建水冲式厕所15个,新修过水桥1座,铺设柏油路2.5公里、入户联户水泥路2.5公里,整治河道1.6公里。就地取材,把房、石、路、亭等打造成小景观,小村庄变成了新景点,前来的游客流连忘返。”涧场村党支部书记刘军说,“我们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进行了区域划分,进一步夯实了责任,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主动性也提高了。现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也都很满意。”

商南县有序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持续提升农房设计建造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秦岭山水乡村。紧扣宜居宜业宜游“三宜”目标,立足资源禀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统筹推进。将全县128个村(社区)进行科学分类,按照宜业则业、宜游则游、宜养则养、宜居则居的原则,聘请长安大学乡村振兴规划院等专家团队,通过实地踏勘、座谈调研,在全面熟悉商南县情概况和风俗人情基础上,先后完成108个行政村村庄布局规划和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同步完成镇区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完成10个镇区规划及9个特色小镇、3个边贸镇、3个文旅康养重点镇、2个乡村旅游小镇区域规划,突出特色、上下联动、错位发展,着力构建“一村一业”的乡村发展格局。

“以前村里河道脏乱差,一下雨就淤泥堆积臭气冲天,现在引进石菖蒲种植后,河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仿佛生活在森林与湿地腹地。”青山镇马蹄店村党支部书记黄志有说,“平时附近村民在基地务工,每天有80多元的工资收入,离家也近,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能照顾家人。石菖蒲种植不仅能防治水污染、美化景观,还能带动群众致富增收,为建设美丽乡村、涵养生态价值开辟了一条特色之路。”

马蹄店村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充分调研论证,联系本村实际,结合新马河流域治理,引进石菖蒲种植企业,带头规模化种植,发展壮大石菖蒲产业,既改善了新马河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截至目前,已在新马河流域建成25亩石菖蒲种植基地。

商南县以“干净商南”建设为抓手,探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市场化运营,加大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设备投入,为10个镇(街道)配置垃圾桶2万个、垃圾箱1.2万个、垃圾压缩车5辆、洒水车1辆,配备1281名保洁员,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占92.3%。严厉打击农村乱排乱放、乱倒乱堆等违法行为,扎实推进农家乐(民宿)专项整治,编制《商南县2021—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在青山、湘河、金丝峡、十里坪、试马等镇新建污水处理厂9个、污水处理站8座;全面启动66个移民安置点污水处理站项目建设,新建配套污水管道263公里;改扩建县城污水处理厂工程,新建县城污水支管网工程5.8公里;定期对已建成的37个人工湿地进行维护检修。采取“四个一批”模式,新建改造农村卫生厕所6373个,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22个。目前,全县已有卫生厕所40533座,卫生厕所普及率75.16%。常态化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先后拆除农村违法构筑物136处,清理乱堆乱放1936处、农村河道196条667公里、残垣断壁146处。深入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加快推进农村水、电、路、气、信、网、物流等提档升级,稳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开展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规范整治,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产业强村 融合发展

夏至时节,高柳新蝉,万物并秀。在商南县城关街道捉马沟村的商洛鑫昊炜煜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梅花鹿养殖场内,三三两两的梅花鹿聚在一起,有的悠闲地散步,有的吃着草料,不时能听到呦呦鹿鸣。

“我年纪大了,以前都是靠外出务工挣钱,工作还不好找,孩子们很担心,自从村里这个基地开始招工,我就来了。在家门口工作既能照顾家里,每月还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很知足了。”捉马沟村下河组58岁的村民赵海青在养殖基地从事饲养员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于这份工作他很满意。像赵海青一样长期在这里务工的村民有10多名,还有20多名散工在鹿场的草料种植基地帮忙种植、收割、运输青草,每人一年能挣1万多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们在打造金马林下立体种植养殖科技产业园的基础上,还引进了商洛市鑫昊炜煜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梅花鹿养殖基地,打造秦岭梅花鹿文化产业园。目前,正在规划实施二期林下梅花鹿养殖和鹿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力争5年内梅花鹿养殖规模达1万只、实现产值1亿元,带动群众就业100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捉马沟村党支部书记罗镰威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南县深入贯彻“两山”理念,按照“农村景区化、产业景点化”思路,在富水、试马、城关等镇(街道),大力发展茶叶、猕猴桃等优势产业,在十里坪、赵川等镇,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冷水鱼、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基地258个,建成生态茶园28万亩,遍布全县10个镇(街道)120个村(社区),年产茶叶8700吨、产值16.5亿元,5万多名群众依靠茶产业实现稳定增收致富。年种植食用菌1.1亿袋,发展猕猴桃3万亩,养殖冷泉鱼380万尾,650吨高山蔬菜走上沪粤港澳市民餐桌,十里坪冷泉鱼畅销东南亚,商南三文鱼等10个农产品被评为名特优新产品;商南县被评为2023年度重点产茶县域、省级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富水镇被评为国家产业强镇。坚持走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农业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98家,打造农村景区7个、产业景点29个,培育了后湾、柳树湾、二郎庙、太子坪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壮大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我把土地租出去发展光伏,每年还有分红和租金拿。现在基地栽种油茶苗,除草、挖沟、栽苗这些活我都能干,一天还能挣100元补贴家用,我很高兴!”说到“农光互补”项目,青山镇青山社区居民周银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如何把光伏板下的土地利用起来,发挥效益,是青山镇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今年,青山镇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商洛市兴隆科技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农光互补”项目,在山地间采用高支架和大间距布置光伏阵列,并利用光伏板下空间种植生长条件适宜的农作物,形成融合互补之势,在保证光伏电站发电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了光伏板下的闲置土地,开发农业特色种植。这样的发展模式也带来了新的用工需求,大量农民可以在家门口拿租金、分红和赚薪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持续“双赢”的局面。与此同时,油茶的种植也美化了光伏基地环境,丰富了茶产业业态,打开了农旅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通道,为实现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

党建引领 共治共享

“你好!书记!我在县城务工回家不方便,想麻烦您帮我查看一下丈夫路吉学退伍军人优待证是否办好了?”5月7日9时53分,商南县清油河镇清油河社区居民胡爱莲在“腾讯为村”平台“居民说事栏目”留言。

“请尽快办理路吉学优待证,下午及时与胡爱莲联系。”5月7日9时57分,清油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弛在“腾讯为村”平台向社区居民阮勇交办。

“已经为路吉学重新申请办理,等待上级审批和厂家制卡。”阮勇在“腾讯为村”平台向胡爱莲回复。

民意“码”上说,实事马上办。清油河社区居民通过扫二维码,关注“腾讯为村”平台清油河社区,随时随地向村“两委”干部反映问题,村“两委”干部“接单”后,“码”上有事马上办的场景越来越多。一个二维码,成为倾听群众呼声,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渠道,更是干部对群众的承诺。

“清油河社区依托‘腾讯为村’平台,可供党员群众建言献策、表达诉求。书记在线解决受理,实现问题能反馈、信息早知道、沟通无障碍。自平台运行以来,社区群众办事渠道进一步优化畅通,乡村治理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已办理群众留言事项25项。”张弛说。

商南县全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网格化”,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和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选聘片长1267名,及时调处邻里纠纷。不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功能,全面落实“一约四会”“四议两公开”制度,充分发挥乡村“道德银行”和“红黑榜”激励作用,常态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和“身边好人”评选等活动,建立法官警官定期进村(社区),领导干部定期下访接访等制度,推进德治与法治融合;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开展镇(街道)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保障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大力推进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畅通城乡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进乡村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及管理,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厚养薄葬,推动移风易俗,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人和、心齐、风正、气顺”的文明乡村既有了“颜值”,更有了“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强化城市基层治理效能,商南县积极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选聘“城市治理观察员”24名,参与社会事务为民服务,当好基层治理的前哨。为用好“城市治理观察员”这支队伍,商南县建立“发现问题—收集研判—社区落实—街道协调”的快处机制,“城市治理观察员”将发现的不文明现象、各种安全隐患等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社区,社区综合研判、分工落实,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给街道、协调调度,实现了城市乱象“随手拍”、矛盾隐患“随时报”,问题解决“随时办”,推动社区治理变得更加快捷高效。

商南县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从业人数已达200多人,截至目前,已累计向社区提供基层治理相关线索29条,消除矛盾、安全隐患29个,制止不文明行为64次,开展志愿服务6次、文明引导100多次。

从景美到民富,从民富到民和。“千万工程”使商南县广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让更多好“风景”,造就出更多好“钱景”,让“绿水青山”在永续增值中充分释放发展动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张杰 代绪刚 胡磊 李超)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