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着空白一片的文档呆坐许久却无处下笔,不到最后deadline绝不动笔开始码字,文章写完总感觉干巴巴似乎少了一点什么……这些“写作困难症状”在理工科研究人员之中似乎并不少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Getty

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进入行业的最初都是源于对于数字或逻辑的热爱,比如喜欢写代码、喜欢物理学、想要做实验等等。写作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擅长,甚至可以说是短板。然而,当他们发现,最终研究成果要以“写作”的形式呈现时,就会觉得非常痛苦。有很多研究生“憋”了好几天也写不出一行字,甚至有人因为对于论文写作的沮丧而放弃了学术。

其实,克服写作障碍有很多应对之法。这里总结了十二条科学家们认可的写作技巧,帮助你在写文章时灵感源源不断、一气呵成。

技巧一:找出障碍在哪里

写作障碍的症状因人而异,包括并不限于“开头难”、缺乏灵感、缺乏写作技巧、语感平庸、不自信怕被批评……想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先找到问题的根源。找出影响自己写作的最主要原因,对于克服写作障碍非常重要。

首先要排除畏难情绪。当你觉得自己不擅长写论文时,写论文就成了一件“大事”,要办成这件“大事”你会潜意识地做很多准备工作,比如列出详细的待办清单、提前腾出大块时间、专门找一个安静的环境等等。如果哪一项准备工作没做好,你会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把写作的开始往后推,这种“拖延”就是畏难的表现。

其实,你完全可以放松下来,不要把写作当成一件“正式”的事情去做。消除内心的仪式感,会让写作变得简单起来。因为,当你把写作的结果看得越重,最终遇到问题时你会越觉得崩溃,失败感也会越重。所以,“轻装上阵”才是一个好的开始。

技巧二:将写作变成一种常规工作

把写作当做一种常规工作,就好像自己要上的一门课一样。这个技巧有诸多好处:第一是固定时间,可以使自己隔绝其他事情的打扰;第二是可重复性,这样就不会纠结于某一次写作的效率高低,写得不顺利第二天还可以再来;第三是日积月累见效果,每一点进展都能形成正反馈,进一步提高写作成效。

心理学家Paul Silvia是这个技巧的提出和实践者,他给自己定的写作时间是工作日每天的上午8到10点。

技巧三:明确文章的核心信息

有一些作者不知道要在论文里写些什么。这时,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核心假设是什么?在这篇论文中我想要说什么?我想论证什么?”化学工程与材料学教授Andrea Armani建议要撰写论文的学生用一句话回答这些问题,明确文章的核心信息,同时她还给出了写论文的“十步法”。

  • 第一步:列出中心思想,用一句话概括论文的核心研究;选择期刊,明确所投期刊的风格,明确整体写作的方向;
  • 第二步:不要先写摘要和引言,在文章完成后再写;
  • 第三步:巧用配图构建故事梗概;
  • 第四步:撰写研究方法,表述要细致准确;
  • 第五步:讨论结果,紧密结合研究假设并建立与领域的相关性;
  • 第六步:在结论中强调最重要的发现;
  • 第七步:写引言;
  • 第八步:列出完整参考文献;
  • 第九步:写摘要;
  • 第十步:提炼标题,把所有研究的关键词放在标题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Andrea Armani

牢记核心信息有助于走出“卡文”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科研论文的写作风格一般认为是严谨而非亲民,但说到底一篇文章还是在向读者讲一个故事,要讲好这个故事,在写作过程中,不妨把自己想象成读者,当你看到这样一个研究课题时,你第一时间最想了解什么?

技巧四:创建大纲

在明确了整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写作步骤之后,接下来就要为论文创建一个大纲。创建大纲的方法有很多种,从传统的索引卡,到思维导图,再到专门的软件解决方案,你可以采取任何你喜欢的方式,为自己理清写作思路。

你可以列出数字、图表、图形,创建PowerPoint、Prezi 或 Keynote,并在写作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大纲和计划。创建大纲的过程也是解构你所开展研究课题的过程,要提醒自己不要一直锁定于最终的目标,而是要聚焦在每一个步骤的实现过程中。

技巧五:先填上点东西

对于非英语母语国家的研究人员来说,用英文写作难度确实要更大一点。不断修改语法和查单词常常消磨掉了本就不多的写作信心。出生于古巴的计算机科学家César Soto Valero想了一个方法帮助自己克服最初的障碍:学习模板。他在谷歌学术上找到表述较好较清晰的高质量论文,模仿其结构形成初步框架,然后根据自己的研究不断改写,直到能妥善表达所研究问题的洞见和启示。

还有一些科学家开始写作时可能不那么结构化,但也强调先写上点东西,哪怕只是随机的想法,只要迈出这第一步,就能突破“卡文”咒语,沉下心来一点点完成论文。

技巧六:想象成果

Soto Valero在每一节写作前,会臆想这一节已经完成的情形,有了这种想象,空白页面仿佛也不再空白。想象写作已经完成并非是一种“自欺”,相反,这是一种很有效的精神战略,就好像在下棋时先看到了下一步的格局一样,有了出手的信心。

技巧七:打乱写作顺序

论文的写作通常是个“非线性”开展的工作。很多科学家建议,不要从头到尾按顺序写,而是要先写文章的关键部分,即论证过程、论证方法的部分,然后再回头再补充摘要、标题、参考文献等其他内容。这样你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整个研究的内容,然后凝练出需要综合表述的部分。

当然,也有的科学家建议有写作障碍的人,可以尝试先写自己认为简单的部分,从易到难逐步攻克。这样比一直苦苦盯着屏幕却什么也写不出来要好得多。

技巧八:留出缓冲时间

写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所以建立一个时间缓冲区是一个好主意,以防你需要比原来计划花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写作。比如,有科学家建议自己的学生在研究完成75%时就开始着手写论文,这样不仅时间更充裕,还能在研究过程中记录下一些论文中的要点。

此外,更充裕的时间也能够让陷在工作中的你随时“跳”出来透一口气,获得一两天短暂的休息时间。

技巧九:拥抱协作

如果论文合著者是有更多出版经验的导师或同行,那么向他们寻求建议和指导是很有效的帮助。他们可以从第三者的角度去审视你写作的部分,把你从主观视角里解放出来。

技巧十:减轻压力

有的时候,写作障碍是由于在第一次尝试时给自己施加了太大的压力,以至于无法完美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科学家建议,不要把自己当成一名作家,牢记写论文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篇清晰简洁、可供交流的科学文字。不要使用复杂的句式,简单的主谓宾结构的短句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记住。

技巧十一:反复修改

论文初稿完成后,还要经历反复多次的修改。而这更需要耐心和细心。写一篇论文通常都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要确保准确。

技巧十二:陪伴

其实,克服写作障碍,团队的陪伴与帮助也很重要。科学家建议在每周的组会上多于团队成员进行讨论与交流,并分享下周的目标。此外,向队友“吐槽”不仅可以减轻压力,也许还能收获一些指导和帮助,让你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参考文献:

1. Emily Sohn. (2024).Twelve Scientist-endorsed Tips to Get Over Writer’s Block.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4-02013-4

2. Andrea Armani. (2020). 10 Simple Steps to Writing a Scientific Paper. https://spie.org/news/photonics-focus/janfeb-2020/how-to-write-a-scientific-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