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杰

山东省无棣县初设于距今1400多年前的隋朝开皇六年,其后虽有几次小的改动,无棣县名一直保持到明代永乐年初。是年朱元璋次子朱棣登基后,无棣因犯朱棣名讳,因此以无棣县内海丰乡为名,改称海丰县,直到1914年改回无棣县名。

这座千年古城,历经500年无棣县,又500年海丰县,可谓一座无棣城,半部海丰史。

海丰吴氏压半城

初期的无棣县治所在山东省庆云域内,几经搬迁,固定在了现在的无棣县城。无棣县有一座保存相对完整的古城,有“儒林翰苑”之称。城楼、城墙、护城河一应俱全,中间大街贯穿南北,与东西大街交叉,形成宽阔的十字路口,划分出古城不同区域的功能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丰塔与无棣古城

《无棣县志》记载:“古城周长九百九十步,高二丈阔五尺,有四门。”相传无棣古城始建于北宋中期,明洪武、正统年间重修,嘉靖四十四年修四城楼。明万历二十五年重修城堞,崇祯十一年增建镝楼四座。古城原为土夯墙,清乾隆九年重修,全部改为青砖包砌。

进了无棣城南门向左首看,豪宅大院连成片,一眼望去不见边界,这便是海丰吴氏祖宅。过去无棣老百姓有个比喻,叫做“海丰吴氏压半城”,意思就是海丰吴氏族宅占据了整个无棣城一半的地方,气势之大无棣其他族氏没有可相提并论的。海丰吴氏祖宅素有“九世朝臣,十亩治园”之誉称,原属明代户部尚书王佐之府第,始建于明英宗正统年间,至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

说起海丰吴氏,只要提一个人的名字,很多人就会知道吴氏家族的影响力有多大,这就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吴式芬(1796年—1856年),吴式芬被称为一代硕学鸿儒,他是清道光十五年进士,曾任河南按察使、直隶、陕西、贵州布政使、浙江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他对后世的影响,集中在金石学研究方面,吴式芬与著名金石学家、收藏家、书法家陈介祺合著十卷本《封泥考略》,是最早研究中国古代封泥文化的一本专著。他的其他著作有《捃古录》二十卷、《捃古录金文》二十九卷、《金石汇目分编》《陶嘉书屋钟鼎彝器款识》等十余部。

吴式芬次子吴重憙的影响力与对中国社会的贡献同样彪炳史册。吴重憙出生于清道光十八年,先后任职直隶布政使、北洋大臣、钦差驻沪电政大臣、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著有《吴氏文存》《吴氏诗存》《吴氏世德录》等。

海丰吴氏约于明朝永乐年间迁至无棣(不久无棣县改为海丰县),吴士安为始祖,家族子弟耕读持家,自清代顺治至光绪年间,延绵不断230余年。其间吴氏子弟科举屡中,投身官场,被清雍正军机大臣张廷玉奉为“父子进士”,并题写金匾,悬挂在海丰吴氏宅第。无棣吴氏家族仅清代就有二十位进士,因此有“祖孙父子叔侄兄弟进士之家”之称,一品官六人、二品官九人、三品官近百人,历十朝而不泯,“旌表一门六英烈,殿试七代九进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式芬故居

吴氏祖居旧称“尚书第”,坐西向东,一宅两院,占地面积7000平方。南院是王佐之旧宅,有着因珍藏北宋文学大家苏轼的“雪堂宝砚”而命名的“宝砚堂”,堪称整个吴氏祖居的精华之作。北院建于清康熙三年,单檐歇山式高台门楼,门楣上悬“尚书第”牌匾。

现在根据展示功能划分,“吴式芬故居”陈设海丰吴氏时序图例、吴氏家族名人简介、吴式芬生平事迹。吴式芬晚年回老家居住,以“陶嘉书房”珍藏文物、书籍,在“双虞壶斋”研读金石、著书立说。南院落门外街旁,立有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吴重憙半身塑像。

“彬彬三代方能世其家”,海丰吴氏自迁居无棣以来历经四百余年,来自良好的吴氏家风。“笃学修行,不坠门风”,一辈又一辈吴氏家人淳风厚德、耕读而仕、礼仪传家。

冯安邦奋迹戎行为国捐躯

与吴式芬故居隔街相邻的是抗日救国英雄冯安邦(1884年—1938年)故居。

冯家原来住在阳信镇店子村,冯安邦的祖父辈迁至无棣,自建院落安家。冯安邦自幼资质聪慧、性格豪爽。经友人牵线搭桥,冯安邦向一位武功高强的道士拜师,学得一身武艺。

青年时期他参加义和团,1908年赴山西投军,1914年加入冯玉祥第16混成旅,冯安邦原名冯景树,加入第16混成旅后,冯玉祥为其改名安邦,意为安邦治国、报效国家。1928年冯安邦升任国民联军第28师师长,后转任第23师师长,他先后经历讨伐“张勋复辟”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1933年,冯安邦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级班受训,七七事变爆发后,立即率部阻击沿平汉线南下的日军。其间任第42军中将军长兼27师师长,参加忻口会战、太原会战,10月到达娘子关阻击西犯日军。1938年三四月间,率部参加台儿庄大战、大别山阻击战、武汉保卫战,共计参加116次抗日大战。11月初转移至湖北襄阳,在与日军的战斗中被敌机炸伤,当日以身殉国,遗体被安葬在襄阳城南周公庙附近的烈士塔中。

台儿庄战役是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后中国军队与日军的第一次正面交战,也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全面胜利。冯安邦任军长的第二集团军42军划归第五战区指挥,担负起守卫台儿庄的重任。冯安邦亲赴前线阵地坐镇,率军与敌人展开贴身白刃厮杀。冯安邦指挥作战沉着有方,歼灭大量日军有生力量,为台儿庄大捷做出卓越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英雄冯安邦塑像

1994年无棣县民政局追认冯安邦为革命烈士,2004年冯安邦被载入无棣烈士陵园纪念碑碑文。2014年,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冯安邦名列其中,并入选《中华英烈大辞典》。

三进无棣城遍看海丰景

2024年5月,笔者三进无棣城,遍看海丰景,流连忘返,好印象超出预期。

一进无棣城,为笔者到达无棣当天下午,烈日当头,入南门三个小时看完海丰吴式芬故居和冯安邦将军故居,晚餐去吃了无棣著名的“锅子饼”。

二进古城,是在游览了无棣著名的贝壳堤岛、碣石山,晚饭后再返古城。无棣是中国海盐重要产地,笔者进了一家盐制品门店,原来盐除了作为烹饪、腌制食品之用,还有诸多用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无棣古城里更有以盐为原料制成的各种艺术品,如盐雕,很有创意,作为一种新的文旅产品,这家由原无棣县盐业局改制的企业,正在下大力气推广。二楼包括通往二楼的楼梯两边,组建了一个规模小巧的海盐博物馆,简单明了地向游人展示海盐的形成过程,无棣海盐的历史、现状。这间博物馆面积虽小,但内容丰富,茶余饭后,散步消遣之际,就能完成海盐的有关知识储备。一座很宽敞的剧场里,正在举办一场直播带货加文艺演出的灯光秀,参与者十分踊跃。据说这是无棣古城保留节目,隔三差五就来一场,丰富了年轻人的业余文化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要离开无棣时,笔者想到因时间仓促未能参观古城文庙、县衙,以及新建的古城博物馆,即刻驱车直往。

文庙是一个地方的文脉所系,很多地方又称孔庙。无棣文庙又称“海丰学宫”,初建于宋代,位于古城东门里北侧,坐北朝南,西边是海丰县衙署所在,元末毁于战火,明代于旧址重建,其后又经过十六次整修,成为山东境域县城之内规模较大的文庙。

值得一提的是,吴式芬次子吴重憙就是从无棣文庙走出去的朝廷命官。为了感谢家乡人民对他的培养与厚爱,河南巡抚任上的吴重憙捐巨资,对文庙进行大规模整修,为家乡学子创造出一个优美、舒适、幽静的读书环境,无棣文庙重新修葺后得以留存下来,值得庆幸。

文庙的西邻是存在了五百多年的海丰县衙署所在,清康熙年间《海丰县志》记载:“县衙大堂建于明洪武三年,明嘉靖三十七年重修。”历经数次战火,到上世纪70年代仅存两堂三楹,后来经过数年不断增修重建,海丰县衙署基本达到先前例样。

无棣古城内还有曾任湖广总督的张映汉(1753年—1830年)故居,护城河外有大觉寺、海丰塔。

笔者去无棣时更赶上5月19日“中国旅游日”,无棣古城博物馆开门纳客,在这里你可以读懂无棣古城的历史,看到它的未来。

(本文作者为高级记者、媒体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