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26日讯(记者 徐昊)哪吒汽车的上市之路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6月26日,哪吒汽车主体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合众新能源”)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成为第五家赴港IPO的造车新势力车企。

招股书披露后,有网友戏称,今年以来频频出圈的哪吒汽车股东、360董事长周鸿祎对合众新能源终赴港上市“功不可没”。

地方政府背书 推动IPO加速

招股书详尽披露了合众新能源2021年至2023年的财务状况。

三年间,合众新能源总收入分别为50.9亿元、130.5亿元和135.5亿元。合众新能源表示,收入的增长主要由于哪吒汽车针对中端新能源电动车市场分布及海外市场的较高价格范围的车型销售增长带动。

目前,哪吒汽车在售车型包括哪吒AYA、哪吒X、哪吒L、哪吒S和哪吒GT。汽车交付量从2021年的64,230辆,增长至2023年的124,189辆,年复合增长率为39.0%。

不过作为一家新造车企业,合众新能源不得不面对巨大的亏损。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合众新能源的毛损分别为17.5亿元、29.4亿元及20.1亿元;毛利率为-34.4%、-22.5%和-14.9%。同时,合众新能源三年的经营亏损分别为45亿元、59.5亿元和67.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到172亿元。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其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4亿元。

持续的亏损致合众新能源无法摆脱对外部资金的依赖。招股书表明,自2017年以来,合众新能源共完成10轮融资,融资总额达228.44亿元。其前五位的股东包括宜春实体、合众新能源董事长方运舟及控制实体、南宁基金、华鼎资本和三六零安全等。此外,桐乡、合肥、嘉兴等政府基金亦为合众新能源股东。

在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前,合众新能源已多次释放IPO信号。财联社记者曾报道,由于其宜春工厂始终未能获得整车生产资质,一度成为了其IPO的“绊脚石”。在招股书中,合众新能源明确表示,“目前在浙江桐乡经营1家整车工厂,并在中国拥有多家汽车零部件工厂”。这意味着,此前曾作为整车生产的宜春工厂目前仅承担了零部件的生产。

在对生产资质问题“排雷”后,合众新能源加快了上市进程。4月15日,公司宣布与桐乡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宜春市金合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南宁民生新能源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三方共同签署《合众汽车高质量发展联合协议》。根据协议,签约各方共同向合众汽车提供总额不少于50亿元人民币投资。协议中特别提到,三方将支持合众汽车尽快实现IPO。

业界普遍认为,三家地方国资的支持很大程度推动了合众新能源赴港上市的进程。

募资用于海外市场、强化研发

在招股书中,合众新能源提到了今后加强盈利的方向,包括:持续推出新车型并实行快速产品迭代,专注于售价较高的产品;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根据每个海外市场的特点及客户需求定制产品、服务及策略,以提升收入及盈利能力;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例如时租赁服务、电池梯次利用服务及软件订阅以增加收入来源;持续实施汽车核心零部件自主开发、非核心汽车零部件向供应商采购的策略,提高整体成本效益;随着业务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及规模经济进一步提高制造效率。

对于此次IPO的募资用途,招股书上也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说明,首先提到的便是加强海外布局。

“进一步投资东南亚市场,并快速拓展拉丁美洲、中东及非洲等潜力市场。”合众新能源表示,公司计划提升全球营运能力,包括在海外重点市场设立更多附属公司或分支机构,并招募更多国际化专业人才;进一步本地化海外供应链以支持海外市场的快速销量增长。“我们计划继续采用轻资产模式,并与当地优质生产商合作,以提高当地政策和法规所鼓励的产能;与海外经销商合作,设立更多海外门店,拓展销售和服务网络,并发展海外销售及服务团队。”

目前哪吒汽车在东南亚、南美洲、西亚和南亚等市场销量逐步提升,并于今年6月正式登陆非洲市场。哪吒汽车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座海外整车工厂已分别于今年3月、5月投产,两家工厂年产能均为3万辆;马来西亚工厂则在2024年1月动工。

数据显示,2024年1-5月,哪吒汽车新能源汽车出口16458辆,位列新势力车企出口量第一。此外,2023年,哪吒汽车海外销售收入占合众新能源总收入约12% 。

在研发方面,合众新能源表示将加大包括“加强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软硬件技术,计划专注于开发包括车载AI大模型在内的下一代智能座舱系统;进一步投资浩智科技平台以及关键零件及整车技术”的研发投入。

“要在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打造更充分的智能网联车。”在合众新能源递交招股书的前一日,作为合众新能源重要股东之一的360董事长周鸿祎在一场论坛上表示,“智能驾驶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也是人工智能行动落地的关键场景。通过大模型加持,汽车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科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