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正值美军以装甲特遣队为主要攻击力量,兵锋直指富平里和华川,大成山成了掩护主力安全撤退的屏障,山的北侧有一处高地,呈南北走向,背后是一片小高地,小高地背后紧邻一条通往金城的公路,这个高地极具战略意义,只要百来号人卡在这里,十万大军也过不去,但是这个高地却是守方最不喜欢的地方,它在中间突出,处于周围高地三面包围之中,离美第9军主力集结的三天峰仅仅一公里,不但面临三面的攻击,而且敌人所有火器都可以轻松打到山上,火力兵力地利均不如人,无险可守又身陷重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地方设阵地,毫无疑问是犯了防御战术的处于易攻难守之地的大忌,但没有办法,如果敌人过了这道门,那之后就有可能几个军的退路都被切断。只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了,为了守住这个高地,59师拿出了不到生死关头都不舍得用176团5连,这个连是个齐装满员的加强步兵连,全连人数达170人,比普通步兵连多近四成,是59师镇山之宝,27岁的周厚刚连长花名周老虎,是一名历经无数战役的优秀指挥员,师长给他的命令是,不惜任何代价,要死死钉在那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险受命的5连无疑是拿着一手烂不能再烂的烂牌,但他们义无反顾的踏上了这个易攻难守的785高地,将在此打一场绝地求生的战斗,要把易攻难守之地硬改成万夫莫开之地,并不是只靠勇敢就行,胆子和脑子都不能缺,周连长知道想守住高地是何等的艰难,按照一般战术原则,三面受敌就要以环形阵地三面迎敌,每一面都应有足够的力量打击敌人,不能给敌人有可乘之机,但通常敌人只有一个主攻方向,这样均分兵力会使每一面的力量都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周连长一反常规,只设了两面,兵力布置象一个“螃蟹形”,阵地就象两个螃蟹大钳子,可挡住左右攻击,而火器布置更是完全违背军事原则,他把重机枪和迫击炮放到最前面(正常而言重机枪和迫击炮都是布置在二线的),可以说把重机枪和六零迫击炮放到最前面绝对是点睛之作,敌人从正面来,重机枪可以用交叉火力封锁正面,敌人从侧面来,重机枪可以用机枪最有效的侧射拦阻敌人,而六零迫击炮放到最前面,则可以在最大射程里打击一公里外三天峰的敌人机枪,防止其压制己方重机枪,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当时的六零迫击炮最大射程也就一千多米。除此之外,他还要求每个士兵都要在大石头旁边挖散兵坑,而且要多挖几个向着各个角度的散兵坑作为备用,以免石头挡住射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6日,敌人开始频频调动,有进攻的迹象,周连长只布置了少量人员在第一线,主要兵力藏在反斜面的树林里,上午10时,美军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开始发起进攻,整整一天,美军每一次都是攻击左边阵地,周连长很好奇美军为什么总盯着这个地方,敌人在想什么?,周连长仔细的研究一翻后,他明白了,这里是三天峰和785高地连接处,两侧是凹进的山体,敌人是利用这个守方射击不到的死角处作为进攻和后退的集结地,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八班连夜在这个地方布设了地雷,

17日九点,在一架炮兵校正飞机的引导下,美军炮火准确的打击5连的阵地,但炮兵校正飞机无法看清布置在树林中的5连,当美军步兵发起进攻时,马上被打退,后退的美军和昨天一样,退到死角处收笼散兵,八班看着美军步兵差不多都退进死角处,拉响了地雷,猛烈的大爆炸把里面的美军几乎全收拾干净了,等到夜里,5连再一次在前沿一些石头下布下地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日拂晓,早上的大雾笼罩了整个高地,能见度不足两米,美军趁机发起偷袭,5连全凭借听觉作战,听到哪有声,就往哪扔手榴弹,引爆地雷炸出满天石头乱砸,把炸药包装在铁桶里滚下去,炸得敌人狼狈而逃,感觉到敌人要退了,周连长马上让全部迫击炮向敌人的退路猛轰,后退的敌人根本看不见迫击炮弹落在哪,一个个撞进迫击炮的拦阻区,60多名敌人死伤,5连却无一人伤亡,受到挫折的美军步兵连续三天不来攻击了

步兵不敢动,但上级急不可待,再拖下去整个计划都泡汤了,6月22日8时,战争史上时间最长火力准备开始了,首先是长达三个小时的航空火力准备,11时,上百门火炮以每分钟几百枚炮弹的射速打了足足三个小时,幸好大石头下的散兵坑发挥了大作用,很好的挡住弹片和冲击波,5连躲过了这场火力准备,并在炮火停息后又一次布上地雷,再一次重演了18日的战斗,五连坚守到6月26日,任务己完成,785高地已不再重要,全连撤离,五连撤离后很久,也没一个敌人敢踏上高地,但可惜的是周连长在撤离布雷时不幸牺牲,战后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