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闻社6月26日消息 在科技行业引发轰动的英伟达,其市值经历了从巅峰到骤降的戏剧性转变。这家全球知名的GPU制造商在短暂登上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后,仅三天内市值便蒸发了4300亿美元。市值的剧烈波动,不仅与公司创始人黄仁勋的股票抛售行为紧密相关,也反映出市场对其未来增长潜力的重新评估和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仁勋近期的减持动作格外引人注目,累计抛售超过60万股,套现近7938.3万美元。这一系列操作在投资者中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加之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的公开评论,他认为英伟达的市值前景取决于其能否维持技术领先优势,否则将面临股价暴跌的风险。朱啸虎进一步预测,若OpenAI的GPT-5.0未能达到市场预期,英伟达可能面临更大困境。

市场上的不同声音也揭示了对英伟达未来发展的分歧。一方面,有人担忧其算力过剩可能成为行业共性问题;另一方面,AMD、英特尔等传统竞争对手的强势回归,以及微软、谷歌等大客户着手自研产品以减少依赖,都在对英伟达构成围剿之势。此外,中国市场的国产GPU厂商崛起,也在逐渐分割其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英伟达在过去的数年中实现了市值的惊人增长,但其市值的膨胀速度远超其业务增长,这使得不少行业观察者质疑其市值是否存在泡沫。中欧资本董事长张俊和行行AI智能董事长李明顺均表示,英伟达的市值存在严重泡沫,部分原因是美国对AI领域的过度投资以及市场对AI相关股票的非理性追捧。

面对内外夹击,英伟达能否维持其在AI时代的领导地位成为焦点。AMD和英特尔的最新产品发布直接瞄准英伟达的核心市场,而大客户另寻出路的举措更是加剧了其市场压力。种种迹象表明,英伟达的市值神话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未来能否持续其辉煌,还需看其能否有效应对市场变化,以及在技术与产品创新上保持领先。

英伟达的市值波动不仅是一场资本市场的剧变,也是全球科技竞争格局变动的缩影,提醒着所有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是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任何忽视市场实际需求或过度依赖单一业务线的行为,都可能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