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援引英国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6月24日,美国国务院“二号人物”、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对美智库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宣称,美国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国学生来美国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而不是粒子物理。

坎贝尔还表示,目前没有足够的美国人学习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美国需要在这些领域招募更多的国际学生,但要从印度这个美国日益重要的安全合作伙伴那里招,而不是从中国。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留学生的热门选择,但是近些年来,美国高校对中国学生的录取却不断收紧,尤其是在实用性较强的电子、通信、物理等学科,甚至不少实验室和研发科目都禁止中国学生进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自特朗普执政以来,这种趋势变得愈加明显。特朗普就曾以“打击与中国有关的间谍活动、知识产权盗窃”为由,频繁地对中国留学生进行滋扰、盘查、遣返。

据《中国日报》报道,近年来,美国已经无端滋扰、盘查、遣返了30多名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中国籍学生,其中有一半是博士学位。

其研究方向主要为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网络安全、电子信息工程等。以前,网上总是有人鼓吹所谓的“科学无国界”,如今不知这些人该如何解释美国的这一行为?

其实早在今年3月,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就曾驳斥美国政府的这一错误行为,称美方一向标榜“开放、自由”,口口声声表示“重视中美人文交流”,实际上却在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对中国留学生采取选择性、歧视性、政治性执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的意思非常明显,在我看来就是,美国一边希望继续在中国留学生身上赚钱,但一边又不愿将高尖端的科学技术传授出去,希望在高精技术领域对华进行限制和遏制。

而录取更多中国籍的文科生,其所研究的领域框定集中在历史、哲学、社会科学等人文类,这种学科的实用性不强,即便学成回国,也不会对美国的科技强国地位造成威胁。

不愿与中国留学生分享尖端的科学技术,这只是美国青睐中国学生学习文科的原因之一。最主要的原因,在我看来,或许还是试图对我们进行文化渗透。我们不妨参考一下以往的案例。

胡适可以说是典型的赴美留学的中国籍文科生,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哲学和文学。他从美国回国后,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那个时代,胡适的作为的确起到了启蒙思想的作用,但他所提出的“全盘西化”观念一直以来饱受诟病,胡适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甚至还说出过“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样的荒唐话。因此,胡适在美国的影响力非常大,获得了多个高校的荣誉博士学位。

钱学森则是中国籍理工科留学生的代表,与胡适相比,钱老在美国的待遇天差地别,不仅限制其进入高级别实验室,留美后期还遭到了美国政府的软禁。

通过坎贝尔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时间已经过去了70多年,美国高校对中国学生的态度始终未变,美国高校录取中国学生的原因除了惦记中国人的钱包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输出。美国希望看到更多的“胡适”,而不是“钱学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年,美国公布了一份“实体清单”,罗列出了予以制裁的中国大学,其中“国防七子”赫然在列,航天类大学的领头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是位居榜首。上榜的大学中,绝大多数都是工科类院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任何时间、任何国家都很适用,中国如今在高新技术领域奋起直追,不少领域都已追上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在部分领域还有所超越。美国目前对华还能保持领先的也就半导体、航天等少部分高精尖技术领域。为了维持美国的科技霸权,美国对华推出了“小院高墙”的遏制打压战略,自然地要对中国留学生采取限制措施。

最后,美国之所以选择印度,希望印度学生学理科,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印度在美国的留学生数量已经超过我国,成美国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可以更好地为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贡献;二是,印度留学生完成学业后,较大一部分都会留在美国,为美国社会发展作贡献;三是,印度目前被美国认定为伙伴,而不是对手,印度的发展对现在的美国对华战略而言是有好处的。所以以上几个原因是美国希望吸纳更多印度学生、而不感到担忧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