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T、Coco到,马克创办的俱乐部品牌也多次入选DJMag百强俱乐部,多年来,Paul、Sasha、Fedde Le Grand、Steve Aoki、David Avila、Yves V等多位DJ都曾以巨资邀请来华演出,让马克的品牌从当地的热点发展成为享誉亚洲的俱乐部圣地。

这是马克继Coco等俱乐部之后推出的新一代潮流娱乐空间,至今已有五年历史,位于北京最繁华地段工体西路中心,可容纳1500人。2016年上半年,马克创办的俱乐部(爱乐)进入DJMag世界百强俱乐部榜单,排名第65位。

随着嘻哈音乐在亚洲越来越流行,专门为嘻哈打造的私人音乐空间也被专门打造,吸引了Jazzy Jeff等嘻哈界名人来北京。在Mark眼中,音乐依然是那里的王牌,就像经营一家餐厅,厨师是餐厅的文化和核心竞争力,好吃的食物才能不断吸引人。

最近,马克还计划在三里屯重新装修开一个更加国际化的综合音乐空间。马克说:“这里的音乐会更加前卫、先锋、国际化。”

作为在夜生活娱乐文化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板,Mark 表示,电子音乐是一个有着巨大市场的行业,在中国的价值目前被低估了。他看到中国对于时尚和潮流文化的认知还非常落后,主流对于电子音乐有很多基本的误解。比如,EDM 不等于电子音乐,电子音乐节不等于电子舞曲音乐节。俱乐部和音乐节都是年轻人互动的平台。去俱乐部跳舞和看电影是一样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您如何看待大众对于EDM等于电子音乐的误解?

Mark:我觉得中国确实需要普及一些基本知识,电子音乐不只包括舞曲,认为舞曲就是电子音乐是完全错误的,上次我跟DJ们讲,电子音乐节不只代表电子舞曲音乐节,它们不是一回事,电子音乐就是电子音乐,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不一定是舞曲。

舞曲和俱乐部从 60 年代就有了,DJ 从 70 年代就有了,这和其播放设备的发展有关。黑胶唱片在那个年代是非常高科技的,就像今天用电脑刮碟机打碟一样。这个行业其实很早就有了,只是在中国是一片空白。但中国最大规模、最专业的行业是“舞曲产业+俱乐部”。

厨师是餐厅的内容和文化,没有厨师的餐厅还能叫餐厅吗?音乐是俱乐部的文化,所以英文中其实有很多俱乐部的概念。我们现在说的俱乐部,其实翻译成中文就是“舞蹈俱乐部”,也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舞厅”,而不是叫舞厅。舞厅包括“show hall”和“dance hall”,在国外是区分得很明确的。舞厅和舞厅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我觉得,在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经过三十年从极度贫困中发展起来以后,中国人现在还只是温饱的阶段。至于时尚文化,对国际文化的了解甚至融入,到今天,我们也完全落后于世界潮流。我们精神世界缺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有文化吗?文化是什么?80年代、70年代、60年代对中国人而言真的是一片空白,因为我们没有条件。

首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还没达到这个阶段,谈EDM有什么意义?怎么说呢?他们还没有条件进入这个生活方式,跟他们聊天也没有意义?还不如跟他们聊一些他们能得到的东西。

您认为年轻人来俱乐部的目的是什么?

Mark:现在人们会用收音机听音乐吗?不会。以前人们开车的时候会放CD,但现在可以用蓝牙耳机或者手机APP听音乐。人们去club跳舞,只是为了听音乐吗?不会,要的是氛围。现在你去商场逛街,只是为了购物吗?不会,是为了体验,消费体验,或者约会。商场里的体验和网上购物不一样,是人与人之间的感觉,是人与人周围环境的感觉,是互动的体验。

夜店和音乐节是年轻人互动性很强的平台,去夜店跳舞跟看电影一样,都是娱乐产品。现在流行EDM,夜店就放EDM。以前流行Hip-hop,那时候夜店就放Hip-hop。

要看现场的DJ是否开心,只要看看台下有多少人像这样为他加油、举手……马上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如果)你一个人在那里,你会开心吗?不可能。如果你真的开心,你会疯掉的。这就是商场和网购的区别。

中国要知道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的市场,你为什么要跟外国人争音乐?没用的!音乐是你的弱点,你为什么要跟他们争?你还不如听外国音乐。为了提高他们的品牌效应,为了中国市场,那些人会来中国招几个DJ来培训他们,让每个国家都有这个行业的超级明星,因为中国市场太大了。

因为音乐是一个短板,所以你要考虑引进。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全世界的人才都在那儿。我的意思是说,中国要走向国际,一定要引进人才,要搭建一个好的平台。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平台,让其他优秀的人才来这个国家创业,带来技术。你可以引进这些东西,自然就会带动我们民族的产业,带动民族的音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