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儿时记忆里都会蜿蜒流淌着一条河,滋养一方,陪伴一代代人的成长。对于石家庄人来说,这条河就是滹沱河,它流经10个县市区,长约205公里,是石家庄最大、最主要的河流。然而,十几年前的滹沱河却是石家庄的“生态疮疤”,干涸断流的河道黄沙四起,污水横流、垃圾成堆。近年来,石家庄市持续实施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如今的滹沱河是什么样的呢?一起去看看。

常雁起是石家庄市的摄影爱好者,他拍摄鸟类十多年。这几年他再也不用东奔西走,家门口的滹沱河就能拍到很多的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家庄市摄影爱好者 常雁起:当时的鸟类没这么多,现在通过这两年修复了以后,各种生物也多了,鸟也就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多公里长的滹沱河城区段“扩河为湖”,有着宽阔的水面、茂密的植被,来滹沱河游玩已经成为石家庄市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滹沱河是风景如画,而以前的滹沱河却是另一番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工程运维服务中心,记者找到了过去滹沱河的影像。十几年前,随着上游来水减少,城乡生产生活用水增加,滹沱河黄壁庄水库以下河道一度断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干了,转而污水往里排、建筑生活垃圾往里倒,再加上猖獗的采砂盗砂,这条干河成为石家庄市区主要风沙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家庄市水利局办公室副主任 康晓亮:回应群众期盼和城市发展、经济发展、营商环境、招商引资的需要,我们就从市区段先开始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17年开始,石家庄市分三期对黄壁庄水库下游河段,共109公里实施系统修复,包括水利防洪、生态绿化、水质提升等全方位的生态修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经四年,修复后的109公里滹沱河段植被覆盖度63%以上,生态水面2680多公顷,水质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沿岸绿地1万多公顷、生态补水超36亿立方米,每日产生清洁氧气182吨。

常年有水的滹沱河,让沿河两侧10公里范围内地下水位显著回升。这也让正定县周家庄恢复了多年不见的水稻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家庄市正定县周家庄村稻蟹养殖基地负责人 高冲:水位也上来了,我们以前的井都是打80米的井,都是80米以下才是水,现在水面已经提升到13.5米了。

滹沱河的“蝶变”也让沿河而居的正定县塔元庄村民,发展起现代农业、旅游、康养等产业。

石家庄市正定县塔元庄村党委书记 尹计平:靠着滹沱河吃上旅游饭,现在年人均收入35000元,集体收入3000万。

109公里长的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衍生出一条百公里的生态走廊,这条走廊连通上下游,串起了革命圣地西柏坡、中山国遗址、雄伟的正定古城。不仅大大地促进了沿岸县区的文旅发展,还把四个县区之间不便利的交通变得顺畅起来。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