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新四军苏中军区召开紧急会议,各部队高级指战员齐聚一堂。在司令员粟裕的领导之下,众人展开积极讨论,准备应对日军的“清乡攻势”。

在粟裕司令的指导下。很快苏中军区各部队领导、各单位负责人,纷纷发言,完成了此次作战计划的商议。各部队领导们,也很快回归防区,准备立即调动部队。

然而就在众人准备执行计划之时,作为司令的粟裕却收到了一样物品。在收下物品之后,他竟当即表示改变作战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不久,他更是亲自指示枪杀了一位新四军电讯部门的科长。

粟裕收到的物品有何蹊跷?他为何要紧急改变计划,枪杀“属下”呢?

点个关注,一起了解新四军谍战日军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乡计划

在我军并不算漫长的建军史中,“能征善战”深深刻进了我党军队的灵魂。无论是面对旧军阀、国民党、日伪部队,还是他国侵略者,我军都展现了不凡的作战素质。

而我军之所以能够完成相关成就,是因为我军在情报和思想之上的先进之处。

共产党的部队,之所以不同于其他队伍,是因为我们的军队始终都服从党的领导。在党的指导下,我军拥有统一而坚定的思想,拥有着其他部队根本无法比拟的信念。

这便是我军为何总是能完成许多不可思议的军事壮举之原因。除此之外,我军出色的情报能力,也大大增强了我军的战斗力。

在革命战争、抗日作战、解放战争过程中,我军在情报系统上的成绩,更是展现无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国共两党的对弈中,我军便总是凭借着强大的情报优势,逆转乾坤、以弱胜强。

在新四军的抗战历史之中,也有着一段关于情报斗争的故事。

公元1942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拉锯状态。日伪部队虽然已经占据了中国“半壁江山”,但显然已经后继乏力,难以发起大的战役。

为了巩固统治,并清除在占领区活动的中国部队,日伪高层准备再一次发动“清乡计划”。1942年11月,侵华日军总司令与南京伪政府首脑汪精卫共同商议,决定在苏中地区展开大规模“清乡”。

所谓“清乡”,实际上便是日伪部队针对活动于敌后的中国军队的打击行动。他们往往在“清乡”之处采取闪电战术,争取将中国军队合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通过不断增设包围圈据点,以铁丝、竹篱等工具,来分割包围中国军队,在乡野地区一举击溃我军,消除敌后根据地。

而1942年11月的此次“清乡”活动,同样采取了这种手法。在日伪高层的安排下,其部队将会以苏中南通地区为中心,分三步不断扩散,最终将整个苏中、苏北化作他们的包围圈。

这样一来,我军在苏中等地活动的新四军部队,便会遭其包围。即便不被全歼,也将会损失惨重。

于是,一场在情报战线的战争率先打响了!

我军在情报战线上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往日伪部队中打入特工也不是什么难事。“清乡”计划自确立开始,便很快被我军特工获知,并通过特殊方法传递至根据地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中军区方面得到消息后,也不由大吃一惊。作为司令,粟裕将军当即便召开紧急会议,邀请军区各部队指挥官和部门领导,一起商议此次“反清乡”斗争的详细计划。

很快,苏中军区各领导便收到消息,前往长江以北,紧邻海畔的南坎镇开会。此次大会,不仅苏中军区的叶飞、。陶勇等悍将纷纷到场,新四军军部的谭震林等一干领导,也到场参会指导。

虽说南坎面积狭小,平日里战略地位也不算重要。可此时却汇集了新四军的大量中高层领导,若是被人得知,将会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因此,该会议采取高度保密原则,除去参会人员外,极少有其他人得知消息。

然而,新四军齐聚南坎的消息,很快却被日军60师团师团长小林信男得知。这位刚调任华中不久的师团长,十分渴望着建立军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四军方面传来的消息十分详细,不仅有参加此次会议的相关干部名单,甚至他们返回各部队的路线和会议具体内容都记载的清清楚楚。

显然,在新四军内部,隐藏有日军的奸细!

新四军该如何度过此次危机?隐藏在新四军内的间谍又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情报斗争

日伪间谍深入新四军内部,密报作战计划,为日军赢得先机。

南通日军首脑,小林信男当即召开会议。他亲自动员了四个日军大队和两个伪军师,准备先下手为强,一举擒获这一大批新四军中高层干部。

在动员大会上,小林信男信心满满,对着在场的日伪指挥官们敬酒道:“诸位,新四军高级首脑们,就将被一网打尽,让我们预祝南坎扫荡战斗的胜利吧!”

如果事情真的就此发展下去,新四军各部队领导们恐怕真的凶多吉少。苏中军区,也势必遭遇沉重打击,甚至可能对新四军总体战局造成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南坎会议后不久,粟裕司令却立即派骑兵通知离开的各部队领导,紧急改变回程路线,同时命令电台停止发报,以防泄露军区总部位置。

为了保护苏中行署主任管文蔚,粟裕将军亲自深入敌后,紧急拦截了这位准备在日军包围圈登陆回程的战友。

而他之所以能够有此“神机妙算”,临时做出应对,是因为收到了两盒香烟。

原来,在南坎会议后不久,粟裕司令便通过我军情报站,收到了卷烟。

烟盒之中装着的,正是小林信男的详细作战计划和布防。粟裕司令一看便脸色大变,明白情报已经泄露,必须立即做出应对,这才有了后来的冒险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施亚夫

而这位为新四军送来紧急情报,挽救大局之人,正是一位打入日伪军队高层的特工——施亚夫。

施亚夫,原名施满候,1915年出生于江苏南通的工人家庭。作为工人家庭成员,很早他便被共产主义所感召,先后加入共青团和党组织。

15岁那年,他在组织安排下,由红军战士转入地下,回到老家南通进行兵运工作。后来,他因叛徒出卖被捕。

出狱后,他前往上海,加入国军部队之中。但暗地里,他仍旧担任着南通地下党委组织部长等工作。

后因为参与领导罢工罢课运动,被国民政府抓捕,判刑1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因日军对南京发动袭击,施满候成功逃出监狱。出狱后,他改名施亚夫,既有利于摆脱敌特追捕,又彰显其心怀家国的大志。

此后,他再度返回老家,与组织重新接上了联系。在组织的指引下,他改换身份,开始以特务队长身份出现,深入到日伪部队的内部。

1941年,在新四军的配合演出之下,施亚夫所领导的部队被日伪整编为“绥靖第七师”,他本人就任中将师长。自此,施亚夫便打入敌人内部,成为了汪精卫的座上宾。

因为对兵法颇有研究,且为人风雅博学,施亚夫在鱼龙混杂的汪伪政府内部十分显眼。

汪精卫对其十分信任,认定其前途无量。因此,在简单对其进行培训后,汪精卫便将其放回南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11月,南通日军首脑小林信男召开紧急作战计划,意图截击新四军干部。施亚夫作为当地伪军高层,当即将情报记下,并不顾危险将情报分两份先后以香烟送出。

在打入敌军内部后,施亚夫便与组织商定,以火柴、香烟指代日军敌情兵力。因此,当香烟被传回粟裕手中之时,他便有了答案。

正是施亚夫的果敢出手,才成功消弭了此次危机,并让隐藏于我军的日伪间谍暴露。

施亚夫究竟是怎样找出隐藏于我军的内奸?他还为组织做出过哪些贡献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归光明

施亚夫紧急传信,挽救了新四军一众中高层领导的生命,同时也揭露了间谍的身份。

在施亚夫的传送的情报之中,有一张奇怪的纸条,上面画着一副电台耳机。粟裕司令思考再三,最终认定这便是施亚夫对间谍的身份猜测。

实际上,在小林信男的动员大会上,施亚夫便借机刺探情报。在小林踌躇满志,对着一众日伪将领敬酒之际,他便主动站出来质疑称:“小林将军,现在喝庆功酒是不是有些太早了!”

小林彼时正志得意满,听闻此言当即出言道:“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在怀疑我的军事指挥能力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施亚夫忙解释称并非如此,而是担心这个情报的来源有误。他刻意就南坎镇地理位置分析,认定其三面临海,极容易被包围,并非是召开会议的最佳地点。

小林听完也觉得有些道理,但还是最终相信了自己的判断。并且,为了说服施亚夫和在场的其他人,他还透露称这个消息乃是新四军内部报务员传来的消息,绝对没有问题。

就此,施亚夫利用语言艺术,成功将间谍身份查出。在传送情报之际,他便画上了与报务员相关的电报耳机。

粟裕司令在收到情报后不久,便遭到了施亚夫的深意,开始从电报员这一身份着手调查。

在保卫科的严密监视之下,近半个月后这位神秘的间谍终于还是露出了马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保卫科的调查,苏中军区司令部在半个月内不断转移。每次刚到一个地方不久,电讯部门内便有一部电台向外发动加密信息。

而根据保卫科同志们的调查发现,利用电报向外发送消息之人,竟然是电报科的科长。

粟裕司令得知此事后,当即便下令将其逮捕。在审问无误后,将其秘密枪决。

日伪军方面,因为截击新四军计划的失败,也意识到了内部存在特工。作为南通地区日伪军队的最高统帅,小林信男对当地伪军产生了极大怀疑。

于是,他直接将当地三个师的伪军整编为一个师。施亚夫,则由师长,变为参谋长。虽然职位出现了变动,但施亚夫仍旧积极为新四军输送情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日军又计划对新四军陶勇第三旅发动突袭。他冒着暴露的风险,临时改变行军路线,与日军发生严重争执,引起了陶勇的警觉。最终陶勇率部撤退,顺利躲过了日军围剿。

但几次三番的行动失败,使得日军方面对伪军干部们产生了极度的不信任。作为日军首脑,小林更是展开秘密调查,一旦有所怀疑便会痛下杀手。

1944年,日军终于查到了施亚夫此前的相关革命经历。幸亏施亚夫本人在副师长夫人的提醒下,已经得知了此消息。

他当即联系组织,随时准备撤退。苏中军区经过商议,最终决定让其回归组织。叶飞等人亲自与其密会,并商议起义行动。

本来经过商定,组织上计划让其在1944年1月11日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他却通过打探消息得知,小林已经起了杀心,在1月6日便会动手。于是,施亚夫紧急传讯,将起义时间提前至1月5日。

1944年1月5日凌晨,施亚夫抢来伪师长专车,押着驾驶员,混过了出城盘查。其发展的队伍也跟随一起,浩浩荡荡向新四军根据地开进。伪师长反应过来,忙带着一个营的兵力追赶。

尽管最终伪军将起义部队拦在城外陆家庄,但新四军一个独立团的接应部队已然赶到。

最终伪军见势不妙落荒而逃,留下了欢庆一堂的起义部队和新四军。

在清晨的朝阳之下,施亚夫结束4年敌后生涯获得“新生”,向着自己的“娘家”大踏步而去。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