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主权争端,谁都无法否认中国前些年建造的几个人工岛所带来的战略价值,包括美济岛、永暑岛和渚碧岛形成一个三角形犄角,让中国彻底掌握了南海斗争的主动权。在很多人看来,中国难道就不能多来几次填海造岛,编辑一下地图,痛击菲律宾挑衅吗?这还牵扯一个非常复杂的塑造周边安全环境的问题。近年来,中国为了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的签订,已经宣布终止在南海兴建岛礁。这又不可避免让已经建成的几个岛礁面临着地面面积不太够用的问题。中国海洋工程项目团队就表示,中国在南海的人工岛上迟早会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现在,中国的工程师们发现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不需要进行地图编辑,而是向岛礁的地下寻找空间,让南海岛礁堡垒化成为现实。据《南海早报》报道,中国某团队提出了一个过去认为几乎不可能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每个人工岛的地下建立大型空间,以加强中国在岛礁的防护力,而且又不会激怒邻国。为什么说这种方案在过去认为不可能呢?那是因为现在的人工岛礁主要是由珊瑚砂底层做为地基的,而这种结构相对柔软。如果往地下挖掘隧道,不但会导致严重的渗水,甚至还会发生坍塌事故,影响地表建筑的安全。为此,中国军队和政府还规定,任何扩建工程都不得破坏现有地表结构的日常运营或长期稳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研究人员这次突破性地发现了一种加固珊瑚与砂粒的办法:通过垂直管道将混合有细水泥颗粒的泥浆注入地下,通过高压注入混合物之后,就能填充珊瑚砂粒之间的间隙。等水泥凝固之后,现在的岛礁地下结构就会变得非常坚硬。然后,我们再在这种地区中挖掘地下工程,就可以避免海水的渗透、地面沉降等次生灾害。

中国在南海的岛礁经过这样的操作会带来什么变化呢?那就是可以打造出多层地下区域。一个概念图显示,地下建造了双层结构,下层用于存入武器弹药,上层可以用作生活和工作区。这样的建筑不但具有强大防护能力,避免地面武器库遭敌方摧毁的情况,而且也可以让岛上人员避免台风和其他极端天气的袭击。岛礁地下建筑甚至因为可以更好地隔绝热量,为登岛人员提供一个天然的空调房,并且为更多的地面设备找到一个延长使用寿命的空间。要知道,海岛所用的设备面临着高温、高湿、高盐雾、强紫外线辐射等问题。腐蚀问题严重,后勤保障能力严重下降。驻扎在海南的飞机的电子设备故障率是驻扎在山东的飞机的1.9倍,空调在热带海洋环境中的使用寿命仅为正常预期的三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这样的黑科技,中国在南海的人工岛将面临几大巨变:一是进一步堡垒化,也就是防御对方火力打击的能力全面增强;二是运营成本大幅度下降,一些设备一旦能放入地下,带来的运营成本减负压力将是巨大的;三是驻岛人员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发展变化空前,原本只有地面建筑,未来还有地下两层建筑,整体使用空间就会大幅度提高。总体而言,未来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必然会越建越强大,变成真正的不沉的航母,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