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凌晨,石榴集团官微发布《关于购买北湖壹号房产的风险警示》称,北湖壹号社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畔,是石榴集团旗下公司所持资产,一共220套房产,剩余83套房屋仍未出售,2023年未售房屋及相关项目公司遭到集团免职高管桑春华及同伙的非法侵占。

近期,桑春华及同伙企图非法更换物业管理公司,占领已被司法查封冻结的售楼处重新开始对外销售。就此不法行为,石榴集团已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请意向购房者不要相信或接受任何北湖壹号房屋及产权公司股权的买卖、抵押、转让,不要向已冻结账户及桑春华指定的第三方账户支付任何款项,否则产生的任何损失需自行承担。根据法律规定,购买纠纷房产者不能作为善意第三人,进而取得所购房产的合法所有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界面新闻,石榴集团是发迹于北京通州的老牌京派民营房企,最高峰时年销售额曾超过400亿元,位列行业排行榜69名,在北京有多个知名项目,如K2海棠湾、K2清水湾、十里春风等,既是全国百强房企,也是北京知名房企。石榴集团深耕环渤海、长三角、大湾区及成渝等核心经济圈,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苏州、成都等30余个城市开发了逾90个精品项目,涵盖春江系、府系、院系等三个中高端住宅产品系以及一线城市综合体。

石榴集团2022年年报显示,崔巍和桑春华的职位分别为董事长、副董事长。崔巍和桑春华此前分别持股57.42%和41.58%%,二人之间的纷争始于2023年6月21日。

据中新经纬2023年9月的一篇报道,当天,崔巍签署加盖公章的解除劳动关系通知,称桑春华因个人原因于6月21日中午12点离职,不再担任石榴集团的全部职务,禁止其进入所有办公场所,停止其全部工作权限。三天后的6月24日,桑春华发布回函称,崔巍无权以个人单方通知的方式免去其职务,免职行为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且涉嫌违法。

在2023年8月3日的媒体见面会上,桑春华表示,“崔巍用非法手段控制了公司,用抢来的公章给我发了解除劳动关系,意图免去我在石榴集团及下属公司的全部职务,并禁止我进入公司,停止我的工作权限,一同被无故免责的还有三位高管”。

据桑春华称,石榴集团旗下300多个公章被收回到总部,“崔巍买了大的保险柜,大概300多个章放在他保险柜。”“崔总这么搞下去,石榴不会红了,而是要‘黄’了。”桑春华说。

桑春华还透露,自己所乘坐的车辆被安装了定位器,“黑色,方形,无品牌,无标识”。6月26日、29日,桑春华分别向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报案,案由为“被侵犯隐私”。

期间,石榴集团一直未做出过回应。直到2023年9月6日,云核变量创始人刘夏在微博实名举报石榴集团桑春华,称其以吃饭为由在北京邀约“多人运动”,因刘夏未参与就被微信和电话辱骂数十分钟,刘夏还嘲讽桑春华“做地产的这是什么素质?活该你抢不到公章”。

当晚,石榴集团在官微发布声明,表示桑春华已于2023年6月21日被石榴集团解除劳动合同及全部职务,因此之后不存在“石榴集团桑春华”的说法。石榴集团相关公章过去、现在、未来都妥善保存在公司办公场所,不存在“抢公章”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9月11日,石榴集团董事长崔巍举行媒体沟通会,其表示,“我崔巍,华美-K2-石榴的投资人、创始人、董事长、法人、大股东,必须站出来承担责任了,必须要整治公司乱象。恳请社会、公众再信任石榴一次,我崔巍将负起所有责任!”媒体会持续了约一个半小时,一同出席的是新当选的石榴集团董事徐振峰,以及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喻鑫律师,两人时不时会与崔巍沟通一些细节。崔巍在媒体会上情绪波动很大,动情之时,他甚至直接走到会场中间跪下,双手捶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9月11日,石榴集团董事长崔巍在媒体沟通会上突然下跪

当天,石榴集团微信公众号还发布了一篇《石榴集团董事长崔巍的陈情》的推文,文章梳理了董事长崔巍和总经理桑春华之间长达八十多天的“内讧”事件的经过,并在其中提到,已解除桑春华先生公司总经理职务并予以辞退。崔巍对过去八十多天没有开发布会、没有接媒体电话解释到,“我个人一直想隐忍,不想卷进舆论场、口水仗之中。”“我想舆情快点过去,我想企业快点恢复正常,我只想踏踏实实做企业,不想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崔巍对桑春华的骄奢淫逸、任人唯亲以及造谣生事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判,“我和桑在最底层的价值观上已经形成了最猛烈的冲突。我崔巍从普通草根、筚路蓝缕创业三十年,内心对所有的骄奢淫逸都有发自最底层的反感和痛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石榴集团官微

彼时,崔巍表示,“目前公司总资产600亿左右,有息负债120亿以下,公司股东爆出如此大的舆情, 势必增加相关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评估,会对所有风控要求产生压力,对于负债率和净资产覆盖率,欢迎所有金融机构再做尽职调查。”同时,崔巍也以生命做出信誉担保,希望金融机构不要进行挤兑从而导致公司出现流动性危机。

合久必分,这个词在崔巍和桑春华身上,得到了验证。

据北京商报,崔巍和桑春华早在1998年就已经相识,由此崔桑双方开启长达25年的“共同创业”。25年来,石榴集团历经三次更名,也曾取得不错的成绩。

谈起两人首次结识,崔巍表示,“1998年的春天,有一个叫桑春华的小伙子来我们公司应聘,那一年他20岁零4个月,入职岗位是中介店员,底薪300元。那一年我30岁。”

2001年,崔巍和桑春华一起进京成立华美地产,最早做的不是房地产开发业务,主要是新房营销代理业务。当年华美地产主要依靠“传单”地推营销,虽为行业所诟病,但也打下一片不错的市场。对于发小广告起家的历史,桑春华此前也毫不避讳地表示,“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最精准客群,这叫精准营销”。

积攒足够力量后,华美地产也开始考虑“往上走”,并于2007年创立了K2地产。依靠多年积累的代理资源与经验,K2地产快速打开局面,首个K2海棠湾项目于2009年在通州开盘,当年销售破10亿元,被业内称为“黑马”。随后接连开发了K2清水湾、K2红树湾、K2百合湾等系列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全国化进程的加快,K2地产也正式更名为“石榴集团”,公司业务格局也从单一地产转型为“科技+金融+地产”的多元化模式。在更名仪式上,桑春华曾公开表示,他们的目标是“要做地产界的苹果、Facebook”。随着更名,石榴集团的业务格局从单一地产转型为“科技+金融+地产”的多元化模式。

从华美到K2,再到石榴,这家曾宣传要做地产界“苹果”的公司,如今却因两大合伙人反目,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两人分歧出现在2014年,公司销售代理业务终结,桑春华想进入地产开发业务,崔巍考虑到二人合作多年,让桑春华先管理地产公司的招投标工作,到2016年逐步介入到整个石榴集团的地产开发业务,而崔巍本人则转型科技研发、战略投资等创新业务。

然而,在桑春华接管地产开发业务之后,崔巍仍有一票决定权,二人在许多经营理念上出现分歧。比如,桑春华表示自己早在2012年就提出上市计划,但未被采纳,直到2021年石榴集团才在港交所提交IPO招股书,但未获通过。

除了公司治理以外,桑春华和崔巍在投资决策上也有分歧,桑春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3年投资上海商办项目长宁国际广场、2016年举牌首钢股份,都是崔巍主导的错误决策,导致公司亏损。

由于赴港上市失败,想要变现走人的桑春华在2022年首次提出“分家”,但崔巍认为自己的股权需要溢价30%,二人就如何划分股权利益争论不休,进入不可调和的状态。

实际上,崔巍、桑春华两人矛盾持续升级,既有两人因为经营理念不和导致的隔阂加重,但背后也有因为房地产行业步入下行周期,石榴集团经营日渐艰难,业绩不容乐观的原因。

根据克而瑞数据,2021年石榴集团销售额为407亿,排名第65位,但从2022年年度销售额榜单开始,石榴集团的身影消失不见。据中指研究院数据统计,2022年石榴集团销售金额大幅下滑至235.6亿元,而2023年上半年销售金额仅为90亿元,销售金额呈现进一步下滑的态势。

编辑|程鹏 杜恒峰

校对|何小桃

封面图片来源:中新经纬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石榴集团官微、南方都市报、北京商报、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