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9届上海电视节举行的视听文化潮流论坛上,《十天之后回到现实》总导演、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伟带来了“《十天之后回到现实》——综艺得变成连续剧”主题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天之后回到现实》总导演、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伟

陈伟介绍了沉浸式生存闯关综艺《十天之后回到现实》(以下简称《十天》)的三个核心设定:十天24小时不间断连续录制、持续断网、全封闭环境,“我们要打造有一个连续性的、有电视剧质感的综艺。”

综艺是介于纪录片与剧情片之间的产物,爱奇艺在2017年率先提出并进行实践的剧情化真人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引领了行业的创作风向。如今网综发展到了新阶段,用户对娱乐消费产生了新需求,此次《十天》释出的“综艺要成为连续剧”概念,可以看作是爱奇艺要引领的新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伟表示,剧式综艺区别于片段娱乐式综艺,更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每一期节目都会伴随剧情的推动对下一期的走向产生影响,潜移默化引导观众跟随剧情主线,观看一季完整故事。

而要打造综艺连续剧,从多个维度来看,爱奇艺都当仁不让。首先,面对一个全新项目,并非所有平台都能与艺人建立如此高强度的双向信任。《十天》创造了一个断网断联的封闭真空环境,全程无剧本干预,只有简单直接的规则搭建,寓意现实共鸣。陈伟表示,节目中脑力、体力、心理博弈、团队合作四个类型的关卡,并非为了为难闯关者,而是为了让他们在人和人的交互、人和游戏间的交互之中,获得更多思考,学习更多面对事物的勇气。

其次,并非所有制作团队都能够应对如此复杂的制作情景:3个地点同时开录,全组共有近1000名工作人员,近400台监控,超70块屏幕实时监测动向,GoPro与osmo等微型特种设备近400套,天线覆盖装置100余套,开发了专为节目定制的50多个通道音频线上监听平台,配合上百路云端推流监看画面,以确保能够24小时不间断录制。在后期制作上,常规综艺节目以T为单位来记录素材,但《十天》是以P为单位来计算,后期工作量以及剪辑师是其他综艺的4倍,录制之后梳理素材、故事线、人物线至少40天时间。这些都是爱奇艺整合平台内外资源集中发力的体系化力量,是其爆款网综自制能力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综艺后期普遍追求娱乐性、堆叠大量花字的当下,《十天》也选择反其道而行之。陈伟表示:“我经常在后期说‘我不要花字’‘不要只堆叠好笑的东西’,按照剧情的推进来展现这十天的故事而不是简单的真人秀堆叠,这也是在这档节目中我所说想做的‘去综艺化’以及做一个‘综艺连续剧’这件事。”这种操作手法其实也是由综艺连续剧决定的,要赋予用户全程沉浸式追剧的体验,花字反而可能会成为一种阻碍。

从节目设定、内容和形式,从前期筹备到录制再到后期故事叙述方式的改变,《十天》的一切都太新了。而诸多成功案例在前,用户似乎已经习惯于爱奇艺的冒险,给出的反馈都较为积极正向。

在《十天》录制期间,“39位嘉宾集体失联”事件就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与讨论;录制结束后,林更新报复性上网、庞博控诉工作室、张大大连发十条微博等“戒断”反应,也引发了网友对节目的期待与遐想:“好想把XXX打包送去《十天》”“原来是综艺,我以为是连续剧呢”“年度最期待综艺”。

行业的发展需要创新,那些极具冒险精神的创新,需要也只能由平台来完成。一直以来,爱奇艺网综都秉持“去创造不跟随”的核心理念,赋予了国产综艺更多的可能性。从此次“综艺连续剧”的创新之举,同样可以窥见爱奇艺推动行业发展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综艺行业整体信心的稍显不足,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综艺的收入还是严重依赖于广告。究其根本,只有提升生产力才能进一步改变生产关系、优化商业模式。综艺连续剧这一全新模式,也许是更能够满足C端用户需求的内容产品,《十天之后回到现实》有望引领C端用户的付费潮流,给综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陈伟表示,《十天》不仅是面向用户的创新产品,也通过这部作品中“综艺电视剧”的创新理念,能激发更多综艺制作人的创新突破,从而推出更多优质、多样的综艺内容,以满足广大观众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