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29岁风华正茂的年纪,本该是事业有成,享受生活的大好时光。

可是2018年,29岁的张迪却活的生不如死,因为他患上了白血病,思来想去,他竟然决定自愿放弃治疗,甚至还要捐献遗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张迪的故事!

突如其来的噩耗

2018年的夏天,刚从上海交大硕士毕业的张迪,顺利入职了上海计量研究所,捧着人人称羡的“铁饭碗”,拿着高薪,他心里要多开心有多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段时间,他每天都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和钻研。

但是没过多久,他就觉得自己身体不太对劲了。

最开始只是在手臂上发现了几颗红色的小点点,不痛不痒,张迪没放在心上,以为是夏天常见的蚊虫叮咬或是皮肤过敏。

他随手在公司楼下的药店买了支抗过敏的药膏,涂抹了几次,就把这事抛之脑后了。

可是事情并没有朝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那些小红点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像是雨后春笋般,迅速地蔓延开来。

没过几天,张迪的胸口,后背,大腿上都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红色斑点,颜色也从一开始的淡粉变成了暗红,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青紫色的淤血。

更糟糕的是,这些红点开始渗出细小的血珠,轻轻一碰就火辣辣地疼。他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不知道咋回事,但是也不敢耽误了。

他请了半天假,赶到公司附近的医院,挂了皮肤科的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生仔细地查看了张迪身上的红点,又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你这情况不太像普通的皮肤病,建议你先去验个血,做个详细的检查。”

“会不会是什么大问题啊?”他忍不住问道。

医生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让他先去验血,一切等结果出来再说。

在血液科,张迪抽了满满几管血,一个多小时后,他拿着化验单,再次回到了医生的办公室。

医生接过化验单,仔细地看了起来。

随后医生的一番话让张迪感觉头重脚轻,医生怀疑是血液方面的疾病,可能是急性白血病,建议他马上住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不要再耽误了。

什么?听到这个诊断,张迪感觉脑袋里像是炸开了锅,嗡嗡作响,整个人都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急性白血病?这几个字平时也就电视里听听,怎么就砸自己头上了?

那一瞬间,张迪感觉天都要塌了,他还这么年轻,正是奋斗的好时候,还没来得及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还没来得及找个女朋友谈恋爱,这,这也太突然了……

他不敢想,要是爸妈知道了,该有多难受啊!不行,绝对不能告诉他们!

于是张迪咬紧牙关,决定先瞒着父母,一个人默默承受这一切。

与命运抗争

可这病就跟定时炸弹似的,哪是说瞒就能瞒住的?张迪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高烧就没退过,整个人虚弱得像纸片一样,下个床都费劲。医生也下了最后通牒,说再这么拖下去,神仙也难救了。

张迪心里清楚,自己不能再硬撑了。他颤抖着手,拨通了老家的电话。电话那头,爸妈一听儿子病了,还病得这么重,顿时就慌了神,哭得话都说不清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一大早,爸妈就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到了上海。看着病床上瘦骨嶙峋的儿子,两位老人都心疼坏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曾经那个活蹦乱跳的儿子,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医生说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骨髓移植。幸运的是,张迪的父亲配型成功了。但这手术可不是闹着玩的,风险大得很,更何况张迪父亲年纪也大了,能不能扛得住还是个问题。

“为了孩子,拼了!” 两位老人没半点犹豫,直接签了手术同意书。只要能救儿子,他们什么都愿意做。

2019年1月,张迪和父亲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室外的走廊上,张迪的母亲正焦急的等着结果,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每一分钟都过得格外漫长。

终于手术室的灯灭了,医生笑着走出来,说手术很成功,父子俩都没有出现排斥反应,就等着好结果吧。

那一刻压抑在所有人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一家人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父母一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虚弱的张迪,一边憧憬着未来。

但是造化弄人啊,就在大家以为苦尽甘来的时候,命运又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仅仅三个月后,他的病情突然恶化,竟然再次复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生也很无奈,说现在医学水平有限,就算再做一次骨髓移植,也只有半年的时间了,而且病人会失去行动能力,只能躺在床上度过最后的时光。

这消息对一家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最后的决定

张迪躺在病床上,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也知道继续治疗只是徒劳,只会让父母背负更沉重的负担,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

“放弃吧,别再折腾了。”他心里默默地想着,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决定放弃治疗,还要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去。

这个决定,对于任何一个父母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父母哭得撕心裂肺,他们无法想象,失去儿子后的生活,该怎么继续下去啊。

“人死了,烧成灰,装在盒子里,还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去帮助更多的人。”

这是张迪临终前其中一个心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始终觉得这是他最后能为这个世界做的事情,也是对生命意义的另一种诠释。

最终父母含泪答应了他的请求,选择尊重他的选择,让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实现自己的价值。

既然已经没有了回头路,那就把想做的事情再做一遍,第一件事就是去了海边。

海风习习,吹动着张迪日渐稀疏的头发。他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是啊,人生苦短,与其纠结于生命的长短,不如活得精彩一点,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才算没白来一趟。

回家后为了不让老人家担心,张迪和父母商量好了,编了个“出国留学”的理由,去安抚奶奶。

临走前,奶奶拉着张迪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一个人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却不知道,这句叮嘱,竟成了永别。

张迪心里清楚,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他联系了当地的红十字会,郑重地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

与其让器官随着自己的躯壳一起消失,不如捐献给那些需要的人,让他们有机会继续活下去,这才是有意义的!

张迪的事情也被媒体报道了出去,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张迪只是淡淡地说自己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已。

这个心愿了结了,还有一个心愿,张迪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把自己忘了,这样父母也会少些痛苦,可是为人父母怎么可能忘记自己养大的孩子呢。

2019年5月7日,年仅29岁的张迪,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但他捐献的器官,却让其他生命得到了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命的延续

张迪最后走得很平静,就像睡着了一样。

他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出来后,一下子就火了,朋友圈,微博上,到处都在转发。大家都被这个年轻人的勇气和爱心感动了,纷纷为他点赞。

“哎,真是可惜了,这么年轻,这么优秀,怎么就……”

“这小伙子,真不简单!要是我,还真不一定有他这股勇气。”

“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太赞了!”

网上大家都在讨论着张迪的事迹,表达着自己的敬佩和惋惜。很多原本对器官捐献不了解的人,也开始关注起来,加入捐献队伍中来,希望用这种方式,把爱传递下去。

2019年9月,张迪被评为“感动沈阳十大人物”。颁奖典礼那天,他的父亲强忍着悲痛,走上台,接过了那个沉甸甸的奖杯。

他知道这份荣誉不属于他,而是属于张迪,属于所有像张迪一样,用生命诠释了大爱的人。

想想他才29岁,人生才刚刚开始,却得了这么个病,搁谁身上都得崩溃。但他牛就牛在,都这样了,还能想着别人,把器官捐出去,去帮助更多的人。

说句心里话,我挺佩服他的。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挺忙的,都想着自己怎么过得更好,像他这样真正为别人着想的人,真的不多了。

而他临终前的两句话更是让人深思,一句就是要捐献自己的遗体,一句就是要父母忘记他。

即使走到了人生走后,他想的依旧是别人不是自己,这样的人真的让人感动。

他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人死了,留下一盒骨灰,真没什么意义,还不如做点有贡献的事情。”

可不是嘛,与其最后啥也不剩,不如留下点念想,让这个世界因为自己而变得更美好一点。

有的时候忍不住想,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是像他那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还是浑浑噩噩地过完一生,最后什么也留不下?

可能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