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楔子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深圳坪山区万樾府,自去年交房以来,陆续有近百户住户家中玻璃发生自爆

业主高先生说:“前些天孩子在屋里睡觉,窗户突然‘砰’的一声整面裂开,所幸没有玻璃碎片掉落,未伤及人,我们现在都还心有余悸。”

而开发商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交付至今共,整个小区自爆 87片 (86户) ,自爆的玻璃已经都更换了。该小区玻璃的自爆率约千分之一,低于行业标准

为什么一发生玻璃自爆,首先强调的是低于行业标准?

钢化玻璃能否避免自爆?又有哪些措施可以采取?

今天这篇文章,其实是我解决自己心中疑惑,寻找答案的一个过程,因为我家里也有块玻璃自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自爆率

A.玻璃自爆

是指在无外力作用下,因钢化玻璃内部应力而引发的炸裂。

B.自爆率

我找了一圈规范,确实没能找到国家规范关于钢化玻璃自爆率允许值是多少

而网络上有一种说法 :行业里约定俗成的玻璃自爆率标准值是:<3‰

“千分之三自爆率”这一说法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据说最早是出自法国一家咨询公司关于钢化玻璃市场的调查报告,后被业内引用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爆率与钢化玻璃厚度与面积的关系

我找到了一个统计数据 (如上表) ,自爆率可能是这么算出来的

多年统计结果显示,大约4-8吨玻璃中可能会有一粒能致钢化玻璃破碎的NiS。

假设取8吨含一粒杂质计算,按玻璃尺寸为6mm厚、2平米规格计算,可以生产266片玻璃,而查表得自爆率为0.38%,差不多就是3.8‰。

但这个数据的前设条件就很“大约”,再加上加工而成的玻璃厚度,尺寸大小不同,导致了自爆率也是一个约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万樾 府的自爆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玻璃数量比

据说万樾府项目7栋楼,共使用55000余片铝窗玻璃 (含中空钢化玻璃、栏杆夹胶玻璃、厨房卫生间的单层防爆膜玻璃) ,而自爆的是87片,计算得出自爆率为:1.58‰(千分之一点五八),确实不到千分之三。

户数比

但是这个小区只有1211户,其中86户碰到了玻璃自爆,按照这个比例(7.1%)来算,那感觉就有点吓人了,怪不得业主们会投诉。

一个是按照玻璃的数量比,另一个是按照户数比,得出的结论却天壤之别。 而行业所谓的千分之三的比例到底是按照什么得出的呢?

前面我们就讲到了,相同的原料,玻璃的厚度不同、尺寸不同,得出的自爆率也不同,所以这个“千分之三的行业标准”,其实毫无参考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自爆原因

导致玻璃自爆的罪魁祸首是:硫化镍。

玻璃的原片中的硫化镍(NiS)晶体在变相时体积增大或硬质硅晶体膨胀,使张应力大于拉应力,破坏了张、拉的平衡力导致玻璃破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筑用安全玻璃 第2部分:钢化玻璃 》(GB/T 15763.2-2002)

是由于玻璃中存在着微小的硫化镍(NiS)结石,在热处理后一部分结石随着时间会发生晶态变化,体积增大,在玻璃内部引发微裂纹,从而可能导致钢化玻璃自爆。

建筑门窗幕墙用钢化玻璃》(JG/T 455-2014)

钢化玻璃自爆的原因很多,玻璃中硫化镍粒子的相变膨胀、气泡和结石造成的应力集中、钢化过度、钢化玻璃应力不均匀、玻璃边部加工质量低下和钢化玻璃尺寸过大都可能造成钢化玻璃自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为钢化玻璃自爆的照片

下图为玻璃人为破损的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爆和“他爆” ,两者的破损状态还是有所区别的,而且给人带来的惊吓程度也是大不相同的。

因为玻璃原片中的“硫化镍”无法完全净化,所以导致钢化玻璃自爆成了“自然属性”了

玻璃生产主料砂岩会带入镍,燃料及辅料会带入硫,二者在玻璃生产过程中形成硫化镍结晶。

硫化镍结晶具有两种晶相,在高温时为α-NiS(正六面体晶态),低温时为β-NiS(斜方六面体),在α-NiS向β-NiS转变过程中会伴随2%~4%的体积膨胀,这个转化过程在自然温度下仍然可以继续,只是速度比较缓慢。

当玻璃原片中的硫化镍越多,生产出来的钢化玻璃自爆率就越高。

另外还有一些是由玻璃中可见的缺陷引起的自爆,在生产中是可以避免的。例如结石、砂粒、气泡、夹杂物、缺口、划伤、爆边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玻璃自爆为什么总发生在高温天?

那是因为高温天外部温度暴增,而室内却凉风嗖嗖,玻璃内外两侧受热不均匀,导致了自爆的。 冷热不均是钢化玻璃自爆的诱因,根本原因还是玻璃质量不达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防护措施

建筑用安全玻璃 第2部分:钢化玻璃》 (GB/T 15763.2-2002) 对于减少玻璃自爆的方法有三种,如下:

常见的减少这种自爆的方法有三种:

1)使用含较少硫化镍结石的原片,即使用优质原片;

2)避免玻璃钢化应力过大;

3)对钢化玻璃进行二次热处理,通常称为引爆或均质处理。进行二次热处理时,一般分为3个阶段:升温、保温和降温过程。升温阶段为玻璃的表面温度从室温升至280℃的过程;保温阶段为所有玻璃的表面温度均达到290℃±10℃,且至少保持2h这一过程;降温阶段从玻璃完成保温阶段后开始降至室温75℃时的过程;整个二次热处理过程应避免炉膛温度超过320℃,玻璃表面温度超过300℃,否则玻璃的钢化应力会由于过热而松弛,从而影响其安全性。

第一种是通过减少原片中化镍的数量 ,从而降低自爆概率,但是这个会推高成品玻璃的成本。

第二种是通过控制玻璃的应力,避免玻璃自爆。按照《幕墙用钢化玻璃与半钢化玻璃》规定:钢化玻璃表面压应力为90MPa以上。当应力过大时,也容易自爆

第三种是对成品玻璃进行均质处理,达到减少或者消除硫化镍的目的,热处理将使得玻璃内部应力和玻璃表面应力达到新的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三种是对玻璃本身进行优化,从而减少自爆;还有一些附加的措施可以降低自爆带来的伤害

01.贴膜

在玻璃上贴高性能聚酯薄膜,俗称安全防爆膜,当玻璃自爆时,可以粘住玻璃碎片,从而有效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

02.控制玻璃尺寸

减小钢化玻璃的尺寸,可以有效降低钢化玻璃自爆率。现在很多网红窗都是采用的大玻璃,其实自爆率非常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夹胶钢化玻璃

钢化夹胶玻璃因为夹层相互粘连,不容易碎裂,所以有极好的防爆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警示标志

生活中,要避免尖锐物撞击到钢化玻璃,警示标志能有效的起到提示作用。另外玻璃如果自爆了,也需要进行隔离和提醒,特别是在人员密集的地方。

钢化玻璃的使用寿命大约是5-10年 ,虽然自爆无法预测,但是我们可以防患于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谁担责?

那么钢化玻璃自爆后,到底该找谁呢?

开发商?物业?还是小业主自认倒霉呢?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

在保修期内的

消费者有权让商家承担修理、更换、赔偿损失的责任。这个商家一般情况下来说是指开发商,如果是自己家装修,另当别论。

在保修期外的

消费者能够证明系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钢化玻璃自爆的,仍然有权要求商家承担赔偿责任。

造成他人损害的

比如玻璃还掉下楼砸到了人。法律上应当由业主承担责任 (建筑物和物件损害责任) ,物业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的,也应当承担责任。

业主承担责任后,如钢化玻璃自爆的确是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可以再要求商家赔偿损失。

所以,不管钢化玻璃的自爆率是多少,都不能成为经营者推卸责任的理由,法律上也无法免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

结束语

钢化玻璃的质保期,行业内默认是:2年。而0.3%的自爆率,可能是 行业默认的如何界定破损补片的标准

我还遇到过:玻璃不足2平方米,按照2平方米价格计算的情况。

为什么这个行业有这么多的默认和潜规则呢?

为什么消费者必须买这样的糊涂账呢?

行业发展靠自律和透明 ,所以以后玻璃自爆了,不要动不动就是我们行业标准是千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