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日前,受梅雨季影响,我省多市遭遇多轮强降雨天气。按照省交通运输厅统一部署,省公路中心加强统筹调度,安排专业人员驻点一线协调指导,以抢通保通为第一要务,按照先干线后支线、先抢通后修复的原则,多举措持续做好各项防汛排险工作,切实保障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安全通行和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汛情就是命令,保畅就是责任。一场场守护抗洪救灾交通“生命线”的行动在全省各地持续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3日,黄山市公路中心祁门分中心清理234省道新安镇星上村段山体塌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3日,黄山市公路中心歙县分中心对349省道歙县小川乡小洲村段路基冲毁路段进行临时抢通应急处置

6月22日以来,黄山市面临新一轮强降雨,境内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并伴有雷电、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目前,黄山市维持防汛二级应急响应,黄山市气象台24日12时02分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汛情面前,黄山公路部门逆雨出征,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以坚决打赢防汛救灾硬仗的信心和决心,严守防汛第一线,按照“先抢通、后修复”的原则,采用“人工+机械”的方式,紧急处置因边坡塌方、滑坡泥石流、路面积水等引起的公路损毁和阻断,全力以赴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4日,黄山市公路中心徽州分中心紧急清除103省道上舍段倒伏树木

近日连降暴雨,宣城市公路系统以迅应“汛”,全面部署汛期道路保通保畅工作,确保群众出行安全顺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宣城市34条普通公路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毁,部分路段出现了塌方等险情。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宣城市公路系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队伍对受灾路段进行了及时抢修,累计投入人力610工日,投入机械119台班,投入资金349万元。同时,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抢修工作有序进行。经过连续奋战,目前受灾路段已全部恢复通行。

备足备齐防汛物资,常备不懈保警惕。目前,全市交通系统共组建了19支661人的防汛应急队伍,准备应急机械设备168台套,储备石子3000余方、编织袋或麻袋8000余条,应急货车109辆、客车105辆。严格落实汛期应急值守工作制度,信息报送及时、问题隐患处置迅速。每日在工作群分县区报送全市公路重大灾害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情况。运用科技手段重点对桥梁、隧道、高边坡、涉水路段的运行状态进行随时随地监控,及时掌握重点路线、路段的运行情况,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232K137+900应急队伍正组织人员机械车辆开展排水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232K146+500山体塌方应急队伍正组织人员机械车辆清理

6月21日夜间,铜陵市突遭大风暴雨强对流天气,因降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市公路中心辖区多处干线公路出现边坡塌方、树木倒伏、排水不畅等情况,严重影响群众安全出行。面对暴雨袭击,市公路中心闻“汛”而动,以“迅”应“汛”,快速反应、科学调度,以最快速度疏通交通堵点,为群众出行保驾护航。

连夜清除倒伏树木。21日夜间和22日早晨,市公路中心枞阳分中心和义安分中心养护人员在巡察时发现S340K24+800处和S217新桥街道分别发生行道树倒伏情况。该中心迅速组织抢险队伍,调集车辆和设备,争分夺秒地对倒伏树进行切割、移除,并对现场进行清理。目前相关路段已恢复正常通行。

快速处置路面塌方。22日早晨6时,枞阳分中心公路巡查人员发现S232线K146+500右侧边坡出现塌方,泥土和碎石侵占路面,严重影响到了交通安全出行。现场人员采用“人工+机械”的方式,将路面清理干净,并划定出安全区域摆放了安全锥,拉上警戒线,对隐患点位进行隔离封闭。之后对边坡上明显的松软处进行了清理,谨防再次滑坡塌方。经过紧急处置,现场已清理完毕,公路交通恢复畅通。

及时开展积水抽排。直属分中心对G236皮带廊和G347等易积水路段进行重点巡查,提前安排专人和水泵等设备视情况及时排水。义安分中心已完成S340和S334线朱村高速桥下等地的人工排水作业。枞阳分中心开展S232K137+900应急队伍组织人员机械车辆开展排水作业。

加大工程安全监管。直属分中心对东大桥、西垅桥等在建修复工程进行安全监督,督促施工企业及时做好排水清淤,按规范设置交通安全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梅雨带影响,池州市遭遇多轮强降雨天气。连日来,全市公路系统做实做细防汛各项举措,确保辖区平安度汛。

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加快落实隐患整改。对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塘及易发生滑坡、塌方的路段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详细记录,如路肩塌方、桥头锥坡等隐患,建立整改台账,并及时整改,消除道路安全隐患,入梅以来,共修补坑槽82处1500平米、清理塌方50处4000方、清理倒伏树木112棵,池州境内国省干线通行状态正常;对桥梁伸缩缝及泄水孔堵塞情况进行及时清理和疏通,保证桥面干净整洁、排水畅通,延长桥梁运营使用寿命和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对道路沿线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及公路附属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准确掌握公路、桥梁基础设施动态,对破损严重路面进行维修,确保车辆和行人通行安全。

落实汛期应急保障,物资储备调试到位。市公路中心领导带队检查了应急库房物资储备情况,确保各类应急物资、机械备足、备齐、完好,保证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及时应对、有效处理。检查编织袋、救生衣、反光背心、锥筒、安全标识标志、警示牌等应急物资储备数量及质量。检查应急机械设备的运行使用和检修保养情况。确保设备性能良好,随时应对汛期公路突发事件。查看应急队伍准备情况,提高应对公路突发事件能力。调集装载机29台、挖机27台、交通车辆38辆,储备木桩300根、麻袋1000只、雨衣雨靴200套、铁锹200把等,成立应急队伍12支,272人。

进入主汛期以来,芜湖地区连续降雨,市交通公路部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下属各分中心、万里路桥公司进入“汛期特别养护模式”,对所管养的大中型桥梁、易积水重要路段加大24小时巡查力度,及时处置各类应急突发险情,保障管养国省干线公路安全畅通。

早在汛期之前,市公路中心提前组织对公路排水设备及日常养护设备进行检查与调试,确保设施设备完好使用;自6月19日后及时启动防汛应急机制,组织机关及下属单位24小时防汛值班值守,对管养路段持续开展全覆盖巡查,及时处理发现的路面坑槽、积水、边沟堵塞等问题;加强重点防护路段24小时巡查管护,将G205南陵渡桥下穿通道、G205山深线大茆立交、G205芜南路下穿通道、各区县立交桥上桥路段、G318宣南线和S334芜大路人行通道、X116巣二路小尹下穿、S460东南路下穿通道、S457新南路开发区低洼路段等列为重点巡查监控路段,重点检查下穿通道和排水设施,确保各类机械设备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能够保持最佳运行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截至目前,市公路部门已累计出动应急养护人员550余人次、巡查和作业车辆140台次,疏通排水设施32处,临时人工开挖排水明沟5处,清理路面碎石、污泥28处,维修机非隔离护栏16米,更换道口标注31根,修补路面坑槽71处,疏通桥梁泄水孔27处,清理歪倒行道树19处,加固边坡滑塌段8处,清理雨水井35处,修正标志牌41处,边坡滑塌段增设安全设施7处。

入汛以来,蚌埠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按照“防大汛、抗大旱、保通畅”部署,早研判早谋划,多措并举,保障管养公路、桥梁安全度汛。

早研判早谋划,完善应急预案。结合往年防汛抗旱的经验,针对防汛重点路段,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固定应急保通队伍151人、各类机械设备35台套,储备砂石材料375吨,编织袋5000余条。适时组织实施G345陈主干沟桥施工便道水毁应急抢险演练。

紧盯风险部位,加强排查整改。强化汛前日常养护,对边坡杂草杂物等障碍物,集中疏通国省干线桥梁泄水孔和伸缩缝。对临水路段、高边坡、桥梁的锥坡等排水部位进行每日重点巡查,对易形成积水的下穿路段隐患立即现场整改消除,检修排涝泵站,确保排水通畅。

关注天气预警,落实呼应响应机制。严格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密切关注蚌埠地区雨情、水情、汛情,科学分析研判,提前布置灾害防御工作。抓好直达基层一线的临灾预警呼应机制和跟踪反馈机制的落实,确保有预警、有呼应、有行动、有核实,形成工作闭环。为强化应急响应,补充绿化养护公司、G329运维项目公司等单位人员为应急抢险队伍,充实一线队伍,整合利用好社会抢险救援力量,切实提高公路保畅通能力。

(记者 史睿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