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

在珠江口东西两岸加速融合、形成协同发展“黄金内湾”的背景下,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开通,将给珠江口西岸城市的区位优势带来新突破和新提升。对于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和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双通道”开通,将极大地缩短江门到深圳、珠海的通行时间,把前海、横琴、南沙几个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与江门紧紧绑定。来自珠江口东岸,以及4个核心城市的高端资源要素,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源,重新定义在大湾区城市群中的定位和角色。

江门将怎样把握历史机遇,携手推进与深圳等东岸城市的融合互动,共享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带来的红利?接下来,江门发布将陆续转载主流媒体 “聚焦双通道” 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近日

江门“聚焦双通道”系列报道

得到深圳主流媒体的关注

6月25日

深圳《宝安日报》推出跨版报道

《深中通道牵线:

深江很近,“邑”往情“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安日报社记者实地走访江门

探析深中通道开通

为深江两地带来的

新机遇、新合作模式

全文如下

城市名片

江门俗称五邑,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承东启西。这里是“中国第一侨乡”,梁启超的故里,孕育了34位院士;这里拥有广东省唯一一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自然美景“小鸟天堂”被文学大家巴金盛赞,新会陈皮闻名遐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伟宗 摄

●常住人口:约482.24万(2023年)

●陆地面积:9535平方千米

●海域面积:4880.47平方千米

●产业特点:江门正在大力推动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等产业园区,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抓并举,持续壮大现代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先进材料等三大超千亿产业集群,同时推动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三大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跨海大桥的建设不仅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对社会的进步以及旅游业的繁荣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们的建成密切了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大幅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带动城市群之间资源互补共享,提升交流合作频次和深度,为城市能级跃升提供强力支撑。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江三角洲是全国三大经济圈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继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建成投用、南沙大桥于2019年建成投用后,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世界级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目前已通过交工验收,将于近期正式通车。

深中通道的贯通,为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想象空间。尤其对深圳、中山、江门等城市,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大家纷纷提前做准备、谋思路、促合作、抓项目,共赴一场由“大桥经济”搭台的高质量发展盛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中通道。图片来源:深中通道发布微信公众号

近日,《宝安日报》记者组成采风团,前往深中通道开通的重要受益城市——江门,多维度了解、触摸这座享有“中国侨都”美誉的珠三角城市,结合所见所闻所感,立体式记录和展现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深中通道开通后将会给其发展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抢抓深中通道新机遇

深江加速迈入“一小时生活圈”

江门,俗称五邑,下设三区(市区)四县(县级市),全市常住人口约482.24万(2023年),陆地面积9535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880.47平方千米。它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与珠江口相邻,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承东启西”的位置,是大湾区通向粤西和大西南的枢纽门户。这里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有“水乡”之称;不仅有江河交汇,更有众多岛屿点缀,为城市增添了许多自然美景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江门地理位置优越,20世纪80年代,曾是珠江两岸的明星城市,有“小广州”之称,GDP一度位居全省第二,但随后相继被多个珠三角城市超越。2023年,江门市GDP以4022亿元在珠三角九市中排第七。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单就作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的交通而言,江门明显还存在短板。随着生活生产节奏的加快,一小时生活圈成为人们内心的最佳“舒适圈”,而人的适应性对经济适应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伟宗 摄

“不要小看‘一小时’跟‘两小时’、‘一个半小时’的区别,它可以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江门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长虹表示,深中通道的贯通,直接将江门到深圳的通行时间由两个小时左右压缩至一小时左右,同时可大幅分流虎门大桥的通行压力,减少塞车情况,对江门深度联动超级城市深圳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记者在非周末时间从宝安日报社出发,从京港澳高速宝安入口驶入,途经虎门大桥,在基本无塞车的情况下,到达江门市蓬江区市中心,虽然导航显示全程约100分钟,但实际用时约130分钟。如果是节假日出发,则有可能遭遇虎门大桥塞车,通行时间更长。深中通道开通后,从宝安出发可直接从机场段进入深中通道,无缝衔接中开高速(与深中通道同步通车)直穿中山到达江门,而不必再绕道虎门大桥,通行距离和时间大幅压缩。

远远不止如此。近年来,江门市下大力气打通交通瓶颈,连接江门的黄茅海跨海通道于2020年6月开工,将于今年底实现通车。该大桥贯通江门、珠海,西接西部沿海高速,东连港珠澳大桥,整座大桥向西呈发散状辐射开平、台山、恩平、阳春等地,成为江门与港珠澳联通的重要通道。

“一方面,我们持续加强跨珠江口的大通道对接,扎实推进深江铁路、江鹤高速改扩建、银洲湖高速、深江合作区公共码头等项目建设,构建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促进深江两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另一方面,着力打通对接深中通道的‘瓶颈路’,推动高速公路、国省道、农村公路等路网互联互通,确保重要产业园区、文旅景区快速通达。”江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容瑞钊表示,在完善交通“硬联通”的同时,江门还大力做好运输“软服务”,“一站式”综合客运枢纽——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江门候机楼首期工程将在深中通道开通后投入使用,推动深圳、江门之间客运、物流一体化、便捷化。

交通提升,是每座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才能拓展更大的城市发展空间,支撑城市中心区域能级提升并向外延伸。而跨海通道,往往能给沿海城市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如今,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双通道”将在今年内相继开通,“大桥经济”呼之欲出,新的历史机遇再次垂青江门,江门是否能乘势而上,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解锁发展新模式

深江协作开花结果

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与中山接壤的江门,在迎接“大桥经济”中具有明显优势,深江两地交流合作在加速向前。

202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抢抓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机遇,加强与中山、江门等产业合作,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打造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对此,江门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给予积极回应:与深圳高标准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启动区,在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园区共建、航空物流等领域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在深圳建设“反向飞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门市在银湖湾滨海新区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湖湾滨海新区。

实际上,深江两地在交通、产业转移、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早已动作频频。2022年12月29日,江门市人民政府与深圳国际仲裁院共建的深圳仲裁院江门中心正式启用;目前,深圳有100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在江门市办理,江门有336项可在深圳办理。2023年5月31日,江门文旅交通集团与深圳机场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江门候机楼”正式揭牌,该项目拟与深中通道同步开通投用。2023年,江门市引进深圳投资超亿元项目31个,投资额达289.4亿元。2023年12月22日,2023年深江合作(宝安·新会)PCB产业专场合作交流会成功举办。

在承接深圳、中山的产业转移方面,江门以敏锐的嗅觉、创新的精神抢抓机遇,扎实推进产业协作。

在走访蓬江区荷塘万洋众创城项目时,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是江门市首个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示范点,投资25亿元,分两期建设。项目一、二期总占地441亩,总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100%招商,总招商企业数135家,其中110家企业属于智能光电行业。一期于2022年底开始投产,目前投产率已达97%,二期目前投产率达85%,实现了“竣工即交付、交付即投产、投产即办证”。

“非常期待深中通道开通,这样两地通行时间将大幅压缩,交通成本降低、产品输送时效性更强,在产能上也会有所提升。我们将会加大生产力度,培养更多人才,做大做强。”利和兴电子元器件(江门)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超球表示。据悉,该企业母公司深圳市利和兴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深圳龙华,目前在江门设有2家公司,完全投产后可达产值5亿元/年,创造地方财政收入1500万元/年。

开辟深度合作新空间

深江经济合作区加速推进

或许有人会问,相对中山、东莞,江门在对接“大桥经济”方面优势何在?江门最大的优势在于可连片开发空间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片

江门陆地面积9535平方公里,占大湾区的1/6,超过港澳深珠莞中六城面积总和,且开发强度不足12%;同时拥有4880.47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显示,江门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可新增连片开发面积625.32平方公里,是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是大湾区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记者获悉,仅2023年,江门就有21块500亩以上连片土地整备完毕。

这也是为什么正在加速推进的深江经济合作区,江门有底气拿出66平方公里的原因所在。据悉,深江经济合作区总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面积4.58平方公里;目前已明确泊位码头选址,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现代轻工制造等产业。双方将通过两地“共同投资,共同收益,共担风险”的合作机制,打造面向港澳和华侨华人的特色合作平台。

“深中通道西岸第一站是中山,但多踩一脚油门就到了江门,距离已经不再是制约深江合作的主要因素。江门必须以势在必得的姿态,抢抓这一波‘大桥经济’风口,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万国江表示,在大湾区一体化进程中,依托江门广阔的可连片开发土地资源及双方产业契合度,深江合作共赢令人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开高速大鳌收费站是江门对接深中通道交通路网的重要出入口。大鳌镇供图

此外,江门拥有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近年来又开辟出硅能源、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特色产业新赛道,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氢能源、深海装备等未来产业。这与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向不谋而合。

“我们积极推进深江产业协同创新,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支持龙头科技企业联合深圳、宝安区的科研机构组成创新联合体,共同开展新能源电池产业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探索产业创新链协作模式。”刘长虹表示,“国之重器”江门中微子实验室预计2025年建成并运行取数,江门双碳实验室已获批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等,这些平台将有力支撑江门科技的源头创新。希望深江双方在科技创新领域携手建立高规格的行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尤其是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协同合作,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门双碳实验室。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潮起珠江两岸阔,深江牵手向未来。可以预见,在深中通道的“牵线”下,深江两地在大湾区一体化进程中,必将谱写出更加壮丽的时代发展篇章。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宝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