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部最近最爆的片。

上映10天,全球票房7.2亿美元,超越《沙丘2》暂列年度票房冠军。

口碑,也是罕见的爆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天国内上映,豆瓣开分后不降反升,目前8.4。

什么片?

卷走了包括奥斯卡、金球奖、安妮奖等52项最佳动画奖的神作续集——

头脑特工队2

Inside out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全球电影走向萎靡的今天。

一部续集,不但票房必然会超过前作,口碑也没有崩盘,还有什么可苛责的呢?

甚至于Sir在看的时候一度在想。

皮克斯真是精确地陪伴着一代人在成长啊,2015年第一部时聊儿童,2024年第二部就步入了青春期。

这样持续不断的情绪价值提供。

如果能继续下去,那几乎可以用“伟大”来形容。

可是。

如果就事论事,以单个作品来比较的话,其实我们也不免狐疑——

为什么《头脑2》延续、甚至拓宽了前作的优秀元素。

却好像失去了触动人心的力量?

是因为这样的“套路”我们见过一回,太熟悉了?

不不不。

留个悬念。

Sir先带你浅浅回顾一下前作的故事。

01

回到《头脑1》的结尾。

身为主角的乐乐,在经历了记忆废墟的放逐后,终于意识到:

看起来一无是处的哭包忧忧,原来,才是让莱利变得强大、自洽的有效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情绪五要素,都放下了争老大的执念,他们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也带出了《头脑1》的主题:

忧伤、恐惧、厌恶、愤怒……

这些你一听就想扔掉的情绪,其实没有一个是真正负面的。

因为成长,意味着聪明地与情绪共处,而不是以逃避和压抑,来获得虚假的快乐。

深刻吗?

可比起第一部,《头脑2》的主题,更普世,也更深刻——

当世俗的评价与本真的自我打起了架……

你会选择我行我素,还是丢掉自己?

女主莱利的选择是——

先丢掉……

过去的朋友。

冰球训练营第一天,莱利就从闺蜜口中,获得了两个噩耗:

一,闺蜜没有跟她考上同一所高中。

二,她参加的冰球训练营,不是普通特训,而是要选出火鹰队的选手。

换言之。

短短三天,决定了莱利三年的高中生涯:能不能认识新朋友、能不能进入梦寐以求的队伍……

但也不是没有好消息——

莱利最崇拜的女神,小娜,不仅从头酷到脚,还是火鹰队的超级先锋。

居然……主动跟她打招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俩人见面,相当生动地展现了青春期新晋情绪角色的通力合作群魔乱舞。

第一次见最星星眼的人……

咋办?

当然是焦虑,然后……结巴。

终于介绍完自己了。

定睛一看,我去……姐姐好美!

然后,羡慕人家的发型、衣服、身材……和每一寸肌肤。(不是痴汉)

在你慌神之际。

对方抛了个梗,你根本接不上,眼看就要冷场。

十万火急,最安全的招数当然是:

装酷!

但装到一半,对方搞不懂,身为社恐的你,立刻想找个洞钻进去……

尬到极点。

这,就是青春期四元素:

焦虑、羡慕、颓废、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莱利坚信,集训营的学姐,都意味着更优秀的自己。

为了接近闪闪发光的她们。

她决定,立刻,马上,抛弃过去所有的自己!

以前最爱听的乐队。

据说在学姐圈里风评一般,坚决否认。

就算被朋友就地拆穿,也要阴阳怪气。

以前最爱吃的披萨、汉堡。

据说在火鹰队眼中,都是应该丢掉的热量垃圾。

那就假意认同,吃下学姐送的……口味相当“高级”的能量棒。

而这,其实便是《头脑2》提出的疑问——

为了合群、为了进步、为了成为被人喜欢的自己。

你,丢掉过多少个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平心而论,比起第一部的课题:“没有悲伤的释放,就没有快乐的习得”,第二部聚焦的问题,并不容易解决。

不同于第一部里,乐乐和忧忧的出走后,怒怒、厌厌、怕怕轮番控制莱利,最终差点把人搞得离家出走,酿成事故。

在《头脑2》里。

虽说新加入的情绪有四个。

但焦焦,占据绝对上风。

他坚信:莱利想要变得更强,就必须把低级情绪全部丢掉。

焦焦全面夺权的日子。

也是大脑里每个功能区,拼死拼活加班的日子。

比如,他会要求大家画出关于打不好冰球的一百种后果,激发莱利的竞争欲,让她晚上睡不稳,早上又要早起加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焦焦掌权的时间里。其他的三种情绪,几乎是打酱油的——

慕慕,焦焦说什么,她就做什么,毫无自我的跟班;尬尬,偶尔跟忧忧眼神交流,其他时候存在感为零;丧丧……除了躺沙发,就是玩手机。

虽然,电影为丧丧设置了有趣的情节:阴阳怪气的他,每次一来劲,就会让大脑出现一个讽刺大裂谷。

但看完全片,我们能记住的,好像就只有焦焦(甚至为了影片呈现,皮克斯还删掉了几个情绪)。

当然,Sir完全理解,电影让焦虑掌权的用心——

当我们急切想成长,适应变化和竞争,都曾让焦虑驾驭自己。

当焦虑持续爆发,所有七情六欲,都会被潜意识鄙视和压抑。

就像当间谍的忧忧,他一直躲在控制室的角落。但每一次,只要它的小手想要碰到控制台,就又会被焦焦赶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焦虑,是反派吗?

不。

当他因为给莱利施压,导致莱利紧张、出错、撞到了最要好的朋友,焦焦急得哭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和其他情绪一样,毫无保留地爱着莱利。

它只是一不小心,让那个虚假的、更好的自己,完全驾驭了真实的、不够完美自己。

于是,现实中的莱利,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甚至是,一个更糟糕的自己……

电影对焦虑的生动描述,相信每一个“东亚孩子”都能无限代入。

被生存恐惧支配一生的我们,从求学时期,到步入职场,再到成立家庭……已经习惯了一往无前地与时间赛跑。

我们要迎合父母期待,要获得社会认可,要看上去体面、优秀、幸福……

唯独没有问过自己——

内心的快乐,在哪里?

在《头脑2》中,莱利在经过焦虑风暴后,被教练罚下场休息。

在那短短的两分钟。

她的大脑,经历了一次齐心协力,要将过去的自我,重新找回来的挑战——

焦焦把一切搞砸后,突然明白到,过于急切功利的成长,并不能让莱利成为更好的人,反而会让她失去了道德准则。

于是,他和曾被自己驱逐的所有情绪,紧紧抱在一起,只为让莱利的自我认知树,重新闪闪发光……

故事结束。

电影里的莱利接受了那个不完美的自己,电影外的我们也收获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看似非常圆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

会不会觉得,似乎少了些什么?

03

平心而论,这样的落点,确实很动人。

但仔细来看。

却也是将伴随人一生的认知课题,简化成青春期才有的情绪问题。

人,只要克服了过分的焦虑。

就能告诉自己——

我很棒,我不必获得所有人的喜欢、不需要社会的加冕、权威的认可……吗?

这也是《头脑2》比第一部缺少,从而逊色的地方——

它不敢残忍。

这场由焦虑发起的情绪风暴,最后在乐乐的一句,“我们无法决定莱利成为怎样的人”后,草草结束。

莱利学会了和九种情绪共处。

但在这场与情绪的斗争中,莱利没有失去任何东西,你看不到这场成长的痛苦代价,究竟是什么。

火鹰队学姐,毫无芥蒂地接受了她;一起长大的闺蜜,原谅了莱利的鲁莽,还跟她保持联系、为她加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鹰队的选拔结果呢?

电影没有给出答案,只是告诉我们:

接到通知的一瞬间,莱利笑逐颜开了……

在Sir看。

过去皮克斯第一梯队的动画。

其实都做对了这件事——

它们敢让主角,真正地失去。

《飞屋环游记》里,成长,是对离别的接纳。

当被卡尔救下的罗素看见,代表着和妻子甜蜜回忆的房子,沉没云海。卡尔忙不迭道了歉,罗素却淡淡的说:

没关系的,只是一栋房子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心灵奇旅》里,成长,是与平庸的自己和解。

千年投不了胎的老灵魂“22”。

它没有失去什么,因为它就是“失去”本身——

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好奇、觉得没意义。

最后虽然找到了属于他的火花——却那么平庸且“无用”:走路、看天空、感受花开花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头脑特工队1》里。

成长,是与童真的告别。

全片最让人泪目的瞬间,是女主莱利的虚拟朋友,一哭就能掉糖果的冰棒,为了将乐乐送回大脑总部,拼了老命发射火箭。

结果,当乐乐逃离记忆废墟,冰棒却一点点地被遗忘、融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演彼格,这样解释冰棒的消失——

成长,意味着一种失去的感觉。

所以,我们设计了冰棒。他像是一个失业的演员,想要拼命找到一份新的工作,试图来让自己回到女孩的记忆里。

当然,这份希望最后落空了。

有了冰棒的失去,才完整了《头脑1》的命题——

暴露脆弱,学会悲伤。

能让一个人真正地强大。

但强大的代价是,永远永远,失去天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头脑2》里,我们感受不到,这种切肤之痛的成长。

在导演眼中,焦虑只是青春期的不速之客,只要焦虑愿意把主控权让出来,只要人足够爱自己、信自己,就不会陷入到活成里子还是面子的纠结中,也不再被他人的眼光、权威的认可操控,找到自己的宽阔天空。

但话又说回来。

想得太简单,或许不是《头脑2》的错。

因为成为自己,还是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要自我的成长,还是要体面的成功……

这些抉择要付出的代价,在不一样的社会里,本来就不一样。

当一个社会,拥有优秀之外的无数种出路。

又或者说,一个社会,本来就对优秀,有着无数种灵活定义。

那么他们需要做的。

好像真的是让孩子相信——

保持真实、乐观、坚定,做情绪的主人,就会逐步蜕变成,你想要的自己。

但在一个连短暂的躺平都是罪过,要担心落后于人的社会呢?

或许。

我们只能相信,《头脑2》再治愈,也只是属于远方的虚假童话(这大概也是国内票房不佳的原因之一吧)。

就像豆瓣高赞评论说的——

在安陵容的大脑里,应该每天都有焦虑风暴。

安陵容是谁?

不就是初看嫌弃,再看心酸的……

我们自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