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在赤峰市林西县残疾人就业基地生产车间看到,古朴大气的立柜、古色古香的书桌、造型别致的太师椅、精雕细刻的卧榻,摆满了整个车间,一件件刚刚翻新完的家具正在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让掉漆的家具焕然一新,让皮质受损的沙发恢复原样,这是“残疾人”家具美容师马彩铃的精巧手艺。

“老马!老马!刚在在装车时咱们修复的那个沙发磕坏了一个角,人家在这等着急要,这该如何是好。”丈夫鲁廷国急得语无伦次。

赶紧卸下来,马彩铃和伙伴们拿出工具,补腻子、打磨、抛光、调色、补漆……不到半个小时,沙发完好如初。看着完整的沙发,客户杨女士直呼不敢相信:“刚才坏的地方,他修了以后现在都找不出来了,手艺相当好。”

“小不补,大来一尺五。有些旧家具旧物品虽不值钱,但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份不舍的情怀,它承载着上一代人的情感,它见证了欢笑,泪水,痛苦,释怀,低落与曾经的辉煌。我们有义务用心去修复每一个这样的老物件”。马彩铃道出了自己的职业心声。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家具换新的需求和潜力很大。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其中提出,推动家装消费品换新。可是,很多消费者在家具换新时却遇到了麻烦,卡在了旧家具的处理环节,尤其是一些大型家具换新面临“搬运难、处理难,回收利用附加值低”的问题。看上去品相不差的废旧家具为何回收无门?废旧家具有哪些归宿?

马彩玲看准了商机,说干就干,在林西县残联和林西镇政府的帮助指导下,选址、建厂、招人、生产,从最初的一台缝纫机起步,实现了如今的规模化生产,从一家5人变成一家15人,她也成为了人人竖大拇指的“女强人”。

“家具维修美容这一行业提供给更多的人一个就业机会,因为家具美容行业入门的门槛低,不限制性别、学历,适合于各个年龄层的人,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干不了体力活的残疾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选择,并且这一行的收益利润也是很可观的”。马彩玲的丈夫鲁廷国对自己职业充满自信。

53岁的马彩玲,丈夫、弟弟、弟媳和侄子均为残疾人。为了生计,1995年,24岁的马彩玲带着全家外出打零工,修自行车、修鞋、配钥匙、修锁,生活艰辛,但家人的相互扶持让这个家充满了干劲。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家创业的念头愈发强烈,“落叶归根”成为了他们一家人心中最美的期盼。

这是林西县积极构建培训平台,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幸福路”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林西县不断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益,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岗位,切实为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创造更多有利条件。2024年以来,林西县新增培训城乡残疾人49人次,其中困难残疾人49人。

“我来这里就是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以前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上班,也比较孤独。自从来到这,不仅学到了不少专业技能,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感觉生活也更有了奔头。”肢体三级的张国民,当谈到自己生活的变化时,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一项项政策落地,兜住了残疾人稳稳的幸福;一件件实事办好,映照着社会各界的无私大爱;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迸发出残疾人的无限能量……沐浴在党和政府的阳光下,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让残疾人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近年来,我们聚焦残疾人就业问题短板,突破传统思维,创新工作举措,从制度设计、服务创新、业态拓展三个方面立柱架梁、破题发展,努力让残疾人“好就业”“就好业”。林西县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于永军介绍。

正如马彩玲所言:“我们不只是在修补家具,更是在修补生活,让每一个残疾人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价值。”从心灰意冷到积极向上,从走投无路到安居乐业、筑梦启航,在林西县,越来越多残疾人登上人生的舞台重新绽放光芒,以崭新的姿态投身社会发展中,共同憧憬和描绘着未来美好的蓝图,奋力开启残疾人“春天事业”新征程。(李晓军、杨玉婷)

来源:林西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