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美建交,国际大环境开始改善。新中国经济发展稳步迈入新阶段,改革开放为中国建设注入新活力。但就在新中国谋求和平发展之时,与南方边境接壤的越南,却在频频挑衅,不断制造边境冲突,中央军委决定立刻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场名为赤龙之吼的军事行动就此展开,数十万解放军发出嘶吼声,喧撒着新中国的怒吼。这场战争给参战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与启示?战争的结果又是如何?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这场发生于上个世纪,新中国的最后一场外战。

一、战争背景

1969年中苏珍宝岛大战,致使中苏两国关系陷入历史最低点。1971年美国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途经巴基斯坦秘密访问中国,次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来华访问,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70年代,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促进世界和平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但在此时,两极格局依旧存在,苏攻美守,后来苏联与越南签订带有军事性质的同盟条约,此条约将矛头直指新中国,中国的边境安全受到重大威胁。

中越两国在六十年代胡志明时期,关系良好。中国为了帮助越南取得民族解放独立,大力支援。十多年内,援助越南大量粮食,武器,弹药,为越南修建大量军事工业基地,还派遣军事人员专门培训越南军官,指导越南军队建设作战体系。国际上更是替越南承担了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大量压力,替越南最终能够和平统一争取了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自从黎笋上台后,采取敌视政策,积极谋求加强与苏联的关系,不断地在中越边境挑起摩擦,甘愿为苏联在南面制约中国。尤其当得知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后,更是直接与苏联签订同盟条约,妄想借此给予中国压力,迫使中国在边境问题上退步。

1978年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在击败柬埔寨红色高棉的政权后,继续增兵柬埔寨,保持军事存在。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隐晦地告知中国决定要对越南动武。

二、战前部署

1978年12月7日中央军委召开会议,会上商谈针对越南近年来不断的挑衅以及逐步蚕食中国南方领土的行动,军委决定要给越南“一点颜色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8日中央军委做出决策,下达展开对越自卫反击的命令,并任命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作为东线作战部队总指挥,1979年1月再次任命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担任西线总指挥,一场名为赤龙之吼的军事行动就此展开。

中央军委调集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六个军的兵力部署于东线,由许世友从广西方向进攻越南;11军、13军、14军三个军交由杨得志指挥,从西线云南方向出击。

1979年1月8日东线全军集合完毕,战争初期东线集合包括4个野战军,1个地炮师,2个高炮师外加航空团,防化团,通信团等各兵种。

1月10日,西线作战部队完成战役部署,除调集野战军外还动用了云南边防部队。至此,解放军初期作战共投入22个师36万人的强大兵力,并有70余万民兵以及支前民工,各类型火炮9000多门,坦克装甲车800多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9年2月17日,对越反击战爆发。解放军对越南北部6个省同时发起进攻,并派遣空军飞入越南境内执行防空巡逻任务,出动各类飞机774架。海军在北部湾以西集结各类舰艇120多艘,海军航空兵团集结战机170多架,随时准备参战。

在中国发起对越战争之前,中国就紧急调集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四大战区的部队,北上防守苏联。南海舰队也组建一支代号为217的舰艇部队,随时用于苏联在南沙群岛方向的海面军事威胁。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当时最防备的是北方的苏联,所以派往越南的普遍认为国内二线部队。

根据军委在战前的部署,此战的目的就是彻底摧毁越南北部的战争潜力,消灭越南入侵的部队,巩固新中国南方边界的安全。

三、战斗开始

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内容是关于中越边境的冲突报告,“是可忍,孰不可忍”,新中国保证边境安全,保卫人民的决心从来没有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战略进攻

从1979年2月17日开始,东西两线参战部队,在大炮飞机的掩护下,进攻越南并向越南突进20-50公里。越军在此顽强抵抗,地方民兵,主力野战部队,边防部队层层阻击我军的进攻,但双方差距过大,越军根本无法抵抗中国军队的进攻,北部许多战略要地被我占领。

东线是我军主攻方向,总指挥许世友将我军东线部队划分为北,南,东三个集团军,共计10个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集团所属122师进攻高平,迂回攻克坂洋截断越南166号公路,历经5天5夜的激战,歼灭越军号称“新潮团”的246团,歼灭越军2100多人,占领朔江,从侧面支援了主攻部队作战。

121师和123师主力部队则向高平发起猛攻,121师急行军80公里,一路上翻山越岭,从偏僻难行的山间小路行军,地形极其复杂并且还夹杂着越军骚扰,导致部队虽然达到预定目的地,截断了高平敌军的后退之路,但部队伤亡较大。

123师则部署一个团的兵力牵制茶灵方向的越军,坦克部队以及2个步兵团向高平行进。在打兰地区遭遇越军阻击,部队指挥官因错误理解上级命令,导致己方部队贻误战机,没能行至高平外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