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凌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凯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钛媒体APP注意到,疫情红利消退后,凌凯科技支柱业务收入大幅下滑,公司旋即将重心转移到新材料领域,境况也随之转变。2023年,公司不仅顺利打开市场,而且迎来了高毛利业务的全面爆发,业绩实现扭亏为盈。

然而,关联交易的助力、应收账款的激增,以及实控人连年占用公司巨额资金等现状,也在同时提示着,这场华丽转身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IPO前夕业绩、毛利大涨

凌凯科技成立于2011年,业务分为小分子化合物产品销售、小分子化合物工艺技术服务及技术授权、流动化学设备设计与销售三大类,产品主要应用于制药、新材料、新能源行业。

在招股书中,凌凯科技将其描述为“中国少有的从事化学合成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领导者之一”。不过,在2023年之前,无论是规模还是盈利能力,凌凯科技都没能拿出与之匹配的成绩。

2021-2022年,公司连续亏损,营收合计3.5亿元,85%以上收入靠的是毛利率不算高的医药产品销售。如果算上疫情期间抗病毒小分子化合物需求大增这样的背景的话,上述业绩似乎并不是一个“领导者”所应有的。

不过这一情况在2023年开始彻底转变,在公司的支柱业务医药产品销售收入从2.03亿元骤降至8509万元的背景下,公司业绩爆发:营收同比增长124%至4.85亿元,毛利率从3.8%升至48.3%,净利润暴增291%至1.36亿元。

业绩骤然改善主要得益于公司业务在2023年取得4项突破:沉寂数年的新材料产品突然放量、公司新能源行业产品收入实现“零突破”、技术授权业务实现“零突破”、流动化学设备设计与销售业务实现“零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司各业务营收情况,来源:招股书

以上业务中,除新材料、新能源产品外,其他三项均是高毛利业务,其中,技术授权及技术服务业务的毛利率是83.5%,流动化学设备设计与销售业务的毛利率是74.6%。粗略计算,这三项业务贡献毛利合计约1.7亿元,占公司当年毛利的7成。

业务突破带来的业绩可观,具体来看,新材料及新能源产品销售收入从去年的765万元增至1.52亿元,技术服务收入从去年的591万元攀升至1.73亿元。而流动化学设备设计与销售业务,以及技术授权业务收入分别从0变为3716万元、3698万元。

不过,从宏观上看,凌凯科技的爆发式增长与行业逆向而行,根据招股书中灼识咨询提供的信息,2023年,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约5.9万亿元,同比增长18%,较于2022年,增速有所放缓。细分来看,在公司取得业务突破的中国化学合成新材料市场,灼识咨询信息显示,2023年市场规模约1.6万亿元,同比增速亦有所放缓。此种背景下实现业绩暴增,不禁让人思忖,是否过于巧合?更何况,此次凌凯科技业绩扭转,关联交易起到了助力作用。

关联方化身客户与供应商

由于两大上市公司富祥药业(300497.SH)和华神科技(000790.SZ)先后入股,近两年凌凯科技在资本市场频频露面。2022年,凭借与凌凯科技的合作关系,富翔药业沾上新冠治疗药物概念,当年还曾因此上演轰动一时的资本闹剧:在6个交易日内公司股价暴涨49%,并在此后5个交易日内暴跌55%,穿插其中的是,股东精准减持套现逾1亿元。

招股书显示,富翔药业和华神科技全资子公司海南华神星瑞药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华神”)分别在2022年和2023年战略投资凌凯科技1.17亿元、2亿元,目前富翔药业及其实控人包建华合计持有凌凯科技7.75%的股权,海南华神的持股比例是5.4%。

这两家上市公司与凌凯科技不仅有持股关系,还保持着业务往来。

富祥药业对于凌凯科技而言,既是供应商又是客户,2021-2022年,富祥药业连续两年为公司第一大供应商,其中,2022年,凌凯科技向富祥药业的采购额为1.3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成。公司提到,2022年与富祥药业进行外包生产合作,主要是基于疫情期间对一种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关键中间体的需求旺盛且迫切,而富祥药业产能充足。

此外,招股书显示,2022年,富祥药业的关联方客户F是凌凯科技第四大客户,贡献收入1058万元。

而凌凯科技与华神科技的合作主要是通过山东凌凯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凌凯”)进行,山东凌凯曾是凌凯科技的控股子公司,目前已变为联营公司,华神科技的持股比例是80.66%。

正是山东凌凯为公司业绩扭转贡献了一份力。2023年,山东凌凯化身凌凯科技第四大客户,当年为凌凯科技贡献收入7430万元,占总营收的15.3%。

与山东凌凯的合作正好促成凌凯科技实现两项业务“零突破”,首先,山东凌凯向公司采购了流动化学设备设计与销售业务,该项业务由此创造收入。其次,2023年,凌凯科技开始通过授权山东凌凯非独家使用其双氟磺酰亚胺锂及硫酰氟加工技术而获得授权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招股书

结合这两项业务的毛利率来看,合计贡献毛利约5572万元,占公司总毛利的24%。对于与关联方的合作,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化学合成行业的参与者与其关联公司进行交易并不罕见。

应收账款激增

钛媒体APP注意到,高毛利业务助推业绩暴涨,却没有多少真金白银流入公司。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净现金流量为-1.08亿元,已连续三年为负,问题出在公司当年应收款项净额激增3倍,2021-2023年,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净额分别为2910万元、1560万元、2.03亿元。

矛盾的是,2023年公司并没有明显放松信用政策,当年高达1.94亿元的应收款项的信用期在90天以内,但根据招股书,截至2024年4月30日,公司已结算的贸易应收款项仅5420万元,占2023年期末未结清贸易应收款项的26.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金流承压之际,公司还通过员工借款进行资金周转,招股书显示,实控人表妹匡逸和公司常务副总裁肖新强分别向公司提供个人贷款5000万元、6000万元,用于公司一般业务营运资金。截至2023年末,这两笔借款未归还。

尽管现金流如此紧张,凌凯科技依然向实控人陆茜提供巨额借款,用于个人投资或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招股书

据招股书,2021-2023年,公司应收关联方款项2309万元、2.74亿元、2.25亿元,直到2024年4月末,应收关联方款项依然高达1.08亿元。其中,2022年、2023年,陆茜分别欠公司2.74亿元、1.84亿元。(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张孙明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