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见一个新闻,就是张海迪参加中国康复大学的成立仪式,并在成立仪式上讲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卸任中国残联主席的张海迪,这次是以“康复国际主席”的身份出席康复大学揭幕以及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论坛的。

据公开资料介绍,康复国际于1922年成立,是一个跨领域、跨残疾类别的非盈利国际非政府组织,致力于维护残疾人权利和促进残疾人融合,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享有咨商地位,在全球五大洲均拥有会员组织。

她说在中国建立康复大学,这是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现在终于梦想成真了。康复大学坐落于山东青岛,是全日制本科院校,今年将招生三百名学生。该院校的成立,对培养中国康复事业人才,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见69岁的张海迪,依然神采奕奕,很多网友又旧话重提,想起了网络上的那些攻击和谣言。

经常在网络上看见这样的质疑:不是说活不了多长时间吗?怎么快到70了还活的好好的?

不是说得过十几种癌症,怎么到现在还能够像健康人一样,满面红光的?

更有人说的离谱:她的残疾本来就是装的。有人亲眼看见她站起来。

没错,大家说的这个人,就是被称为中国保尔柯察金的张海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说起网络上的这些谣言,张海迪也表示非常无奈。但是因为谣言的类型花样百出,不绝于耳。绝大部分的时候她只能听之任之。因为百口莫辩,说多无益。

但是遇见特别离谱的她也会进行说明。比如有网友说她患过十几种癌症。而且说的有鼻子有眼。

遇见这样特别不靠谱的张海迪也会发文回应:

我只在30年前得过一种皮肤癌,做了手术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为什么以讹传讹,成了得了十几种癌症。谣言真的很可怕。可怕到已经脱离了基本常识的程度。不知道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没有人得过十几种癌症?我相信是少之又少。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把它安在一个本来就先天残疾的人身上?是嫌她遭受的苦难还不够多吗?

面对有人说看见她站起来过这样的谣言。她只能一笑而过的说:那个照片上的人根本不是我。

可是谁又能相信她说的话呢?大家宁愿相信那些没有根据的谣言,也不愿意相信本人出来告诉你的真相。

说到为什么快70岁了还能保持如此健康。她说医生也表示惊讶:问我为什么病了60多年,还能保持这么好的精神状态。我说学会自我鼓励,自我认可,克服困难,积极创造,百折不挠,想做的事情努力做到,并且争取好上加好。我笑起来,我说就是掉进泥淖也要使劲爬出来啊!

面对这样的网络环境,她和先生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就是不要理会外界的风风雨雨,保持初心,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积极为慈善事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同时不忘进行学术研究,著书立说。张海迪的文学作品可是相当丰富!

下面我给大家归纳一下:

长篇小说:

《轮椅上的梦》:这部作品讲述了残疾少女面对残酷命运的挑战,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的故事。这本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绝顶》:这部小说的具体内容暂时不清楚,但看名字就感觉非常有深度和寓意。

散文集:

《鸿雁快快飞》:收录了张海迪的散文作品,内容涵盖了她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向天空敞开的窗口》:同样是一本散文集,通过文字展现了张海迪的内心世界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生命的追问》:这部作品以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文字,探讨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翻译作品:

《海边诊所》:这是一本张海迪翻译的书籍,具体内容暂时不清楚。

《丽贝卡在新学校》:同样是一本翻译作品,展现了张海迪在翻译领域的才华。

《小米勒旅行记》:这本书的内容可能是关于一个孩子的冒险故事,通过张海迪的翻译,让更多的读者能够领略到其中的乐趣。

《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这部作品通过讲述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展现了动物世界的温情和人性中的善良。

她的作品在文学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激励着人们勇敢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珍惜生命,追求梦想。

张海迪曾经获得过多项学士学位。

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3年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13年,因为在文学创作领域的杰出成就和为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进步所作的贡献,被授予此荣誉博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艺术与人文荣誉博士学位:

2015年5月29日,因为张海迪的坚强、勤奋的品格和学术包容精神为社会树立了杰出的榜样,获得艺术与人文领域博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张海迪的这些学术成就,不得不提到她的先生张佐良。对她的一生影响帮助非常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张海迪和张佐良这对夫妻,他们的相识与相恋可谓是一见钟情,彼此性格、志趣相投。

经过朋友介绍相识后,两人一直保持通信,深入了解对方,最终在1982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算起来至今已经有40多年,属于相濡以沫的老夫老妻了。

当年他们的婚礼非常低调,没有举办声势浩大的庆典,一切都在平静中度过。 张海迪,这位被誉为“当代保尔”的女性,在1955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却在5岁时遭遇了脊髓血管瘤的打击,导致她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需要依靠轮椅生活。但她的坚韧不拔和对知识的渴望让她自学完成了小学和初中课程,并专心研究针灸,为偏远山区的人们治病。

而张佐良,这位山东师范大学从事翻译工作的学者,一直是张海迪最坚实的后盾。他不仅陪伴着张海迪度过了脊髓血管瘤的艰难时期,还在1991年张海迪被诊断出患有基底细胞癌时 ,陪伴她赴上海中山医院进行了无麻醉手术。手术期间,张佐良的陪伴和关爱给了张海迪极大的勇气和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的夫妻共同生活也充满了温馨和默契。张佐良没有特别的爱好,除了做学问之外,最大的优点就是爱干净,打扫卫生洗衣服都是他的事。而张海迪则有许多书,其中很多书都是张佐良给她买的。他们还会一起唱歌、画画,共同翻译了美国当代作品《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这本书还获得了第四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

因为身体原因,两个人无法生育子女。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张海迪曾经收养了一只狗,给它取名为“板凳”。但不幸的是,这只狗陪伴了她一段时间后还是离开了人世 。

现在夫妻两个人一起翻译作品已经成了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两个人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抱团取暖。在安静的书桌前,一起抵抗外界的流言蜚语和造谣攻击。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张佐良还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女婿,与张海迪一起照顾高龄的岳父岳母,两位都已经90多岁高龄的老人。尤其是张海迪的妈妈也已经与病魔抗争了3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的母亲16岁就参加了革命队伍,1949年,所在的文工团参加了开国大典,她就在第一排打腰鼓。母亲说那一天她看见了毛主席,这是她一生的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7年前她母亲患了脑血栓,右侧身体瘫痪,也不能说话了。但是半个月后她就开始练习走路,学习说话。看来她顽强的意志品质真的有遗传基因,妈妈就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

母亲说,我要在春节给你们做饭。那一年母亲真的给我们做了年夜饭,我们和父亲都被深深感动了,也被母亲顽强的品格震撼了!这就是我亲爱的母亲!8年前,母亲患了渐冻症,与我们的交流只能靠眨眼睛表达是或不是。但是母亲内心平静,见到我们总是尽力露出微笑的样子。母亲在病痛中坚持了37年。

张海迪自己身患残疾,还要照顾同样残疾的妈妈。她和张佐良这对夫妻共同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但他们的爱情却越发坚定。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夫妻间的相互扶持。

最最重要的是他们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从来没有被任何困难吓倒,张海迪坐着轮椅一个人坐高铁,坐飞机出门儿旅行完全没有问题。她可以做任何正常人可以做的事情。而且有的时候还会做的更好。

张海迪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更是一位充满爱心的社会活动家。她以高位截瘫的身体,克服了重重困难,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积极推动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敬佩。

面对这样的一个女人,我们有什么理由恶意的攻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