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通知,2024年的养老金将整体上调3%,要求进一步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合理确定具体调整办法。

而今年养老金的调整还是沿用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三步走的方式。

定额调整:这是为了体现地区内公平,每个省份的参保人员都会按相同金额进行上调。

挂钩调整:这一部分是基于“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与个人的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挂钩。

倾斜调整:针对一些特殊人群的额外照顾,比如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的退休人员以及企业退休的军转干部。

这些机制旨在确保养老金调整的公平性和激励性,同时照顾到那些在特定条件下需要更多支持的群体。

那么,哪些退休人员可以享受2024年养老金倾斜调呢?

第一,高龄退休人员

高龄退休人员的界定标准并未全国统一,多数省份定义为70岁以上,而北京市和浙江省女性的定义标准更低,分别为65岁。

对此,高龄退休人员可以享受倾斜调整带来的更多养老金增长。

年龄门槛:在2023年12月31日前满70岁(或65岁)的退休人员。

调整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统一金额增加,另一种是按照年龄梯度进行倾斜增加。

例如,有些地区按10年为一个档次进行调整,年龄越大,增加的金额也越高。

这种细分模式能够更好地照顾到年长人员的生活需求。

第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

所谓艰苦边远地区,有一个国家认定的艰苦边远地区名单。

只有在艰苦边远地区名单里的退休人员,才能享受艰苦边远地区倾斜调整。

比如青藏高原的退休人员,就属于艰苦边远地区。

而且艰苦边远地区有明确的名单和等级划分,从1到6类不等。

艰苦边远地区的等级越高,养老金的倾斜调整幅度越大。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某位退休人员既符合高龄标准,又属于艰苦边远地区,那么可以享受双重的倾斜调整。

第三,企业退休军转干部

这一群体的待遇在本次调整中也得到了特别关注。

根据2024年的养老金调整通知,指出安置到地方工作且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基本养老金不得低于当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平均水平。

如果调整后养老金仍低于平均水平,则通过补齐方式保证他们的权益。

比如当地的企业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是3500元,安置到地方工作且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的养老金是3000元,会直接增加500元。

这类倾斜调整不仅体现了对这部分退役军人的关怀,也有助于维持社会公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从2024年的养老金调整来看,国家在保障退休人员福利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金的保障和调整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需要持续调整机制,如何更加科学、公正地制定定额和挂钩标准,还需长期考量。

其次,要扩展受益群体,目前的倾斜调整范围涵盖了一些特殊群体,但还有一些人群,如低收入退休人员,这部分人群的保障力度有待增强。

最后,不同地区的养老金调整标准不一,下一步应该考虑如何实现全国的统一标准,减少地区间的不平衡。

总结来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推进,如何进一步完善养老金调整机制,使其更具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将成为未来养老政策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