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听说过“烟卡”吗?我家孩子最近太痴迷收集“烟卡”了,为此找到家里每个抽烟的亲戚要烟盒”。

“可不是嘛,我家孩子也是,老是拉着我去买烟,还必须是买价格高的烟,就为了要烟盒折烟卡”。学校门口两位被“烟卡”问题所困扰的学生家长正热烈讨论着。

2024年6月4日,苍溪县烟草专卖局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投诉反映:“学校旁边有商店正在向学生售卖‘烟卡’,请相关部门进行监管”。

苍溪县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闻讯立即前往,经过调查发现,校园周边确实存在部分文具店、食杂店等商店售卖“烟卡”的行为。执法人员立即对相关负责人开展了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商店负责人停止售卖“烟卡”的行为。

“烟卡”虽小,危害却大

那么什么是“烟卡”?为什么“烟卡”会使学生沉迷其中?

“烟卡”即是取废弃烟盒的部分结构,通过裁剪、折叠的方式,制作成小卡片。“烟卡”根据其对应卷烟品类的价格不同,其稀有程度和市场价值也不同,越是高档烟制成的“烟卡”价格越高,也越受收集者的喜爱。

学生在收集“烟卡”的过程中,还会通过“拍烟卡”、“扇烟卡”等游戏方式赢得其他同学的“烟卡”。不知不觉中,本身毫无价值的废弃烟盒摇身一变成为“烟卡”,并被赋予“可交易”、“可收藏”的价值属性,使得学生们沉迷于收集稀有“烟卡”,逐渐形成“攀比”“赌博”之风。

“烟卡”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的蔚然成风,让不少学生家长和老师伤透了脑筋,同时也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威胁。

开展问题调查,达成明确共识

苍溪县烟草专卖局高度重视“烟卡”带来的社会问题,“由于事关未成年人保护,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苍溪县烟草专卖局副局长徐梓荐如是说到。

2024年6月12日,“烟卡”专项调查小组成立,负责全面调查摸排校园周边销售“烟卡”情况。4天时间,苍溪县烟草专卖局共出动执法人员20余人次,全面排查城区10个中小学周边共计40余家商户,发现其中8家商店存在售卖“烟卡”的行为。

“售卖“烟卡”的行为究竟有没有违法?”这是来自一名商家的询问。

”答案是肯定的,向未成年人销售“烟卡”的行为容易误导未成年人过早接触烟草制品,产生对吸食卷烟的好奇和兴趣,这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涉嫌违法;同时,售卖“烟卡”属于变相的烟草广告和促销,违反了《广告法》中禁止向未成年人宣传烟草制品名称、商标、包装、装潢以及类似内容。“苍溪县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谢亮向商家解释道。

建立长效机制,共筑校园无烟墙

在做好统计校园周边售卖“烟卡”情况统计的基础上,一场关于校园周边售卖“烟卡“的集中整治行动也随之而来。

2024年6月11日,苍溪县烟草专卖局围绕校园周边便利店、食杂店、文体用品店等商店开展法律法规宣传行动,对存在向未成年人售卖烟盒、烟卡等物品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通过普及《烟草专卖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积极引导商家主动下架“烟卡”,配合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当前,经过前期调查发现存在销售“烟卡”行为的8家商店已经停止了销售“烟卡”行为,并主动销毁待未售的“烟卡”。“我也有孩子,保护未成年人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都该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中一名商家感叹道。

“由于“烟卡”背后存在着利益驱使,我们必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遏制商家暗中销售“烟卡”的行为。”苍溪县烟草专卖局专卖科科长李瑜表示到。为此,苍溪县烟草专卖局把“烟卡”列入专卖执法日常检查工作范畴,时刻紧盯“烟卡”销售行为,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做到立查立纠;同时畅通举报渠道,邀请社会群众、学生家长共同监督,齐力共筑未成年人保护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苍溪县烟草专卖局将积极联合县市管局、教育局等部门,建立联合监管机制,继续深入开展“烟卡”治理行动;同时持续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多措并举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制诱惑能力。(供稿/苍溪县烟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