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广绣、看广彩、体验广钟手工制作、参与非遗解谜……6月23日,由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广州奇谈·迷失的非遗宝藏”——粤港澳青年非遗研学活动在广州举行,近30名来自暨南大学的粤港澳大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探寻湾区“非遗宝藏”,感受广州非遗的独特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密探寻非遗宝藏研学活动丰富多彩。

非遗体验,增强湾区青年文化认同

本次研学活动分为非遗体验与沉浸式实景解谜两个环节,分别在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与广州市文化馆进行。活动当天上午,研学团成员根据“非遗宝藏”游戏的剧情线索,首先来到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分别探访了广绣、广彩、广钟三个非遗传承人工作室,观赏精彩非遗展品,并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学习交流,参与非遗知识问答,并亲身体验手工制作。

广绣非遗工作室中,一幅幅细腻传神的刺绣作品似乎在静静地诉说着广绣技艺传承与发展的故事。研学团成员围站在老师身边,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讲述每一幅代表作品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了解广绣的发展历史、种类特点、制作流程、基本针法及技艺的独特之处,感受广绣技艺的无穷魅力和特有的文化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学团成员聆听老师讲述广绣技艺传承与发展的故事。

转至广彩非遗工作室,讲解老师带领研学团成员穿梭于釉彩与金丝织就的瑰丽瓷海之间,向大家细致详尽地介绍广彩的历史变迁、艺术风格、题材范围及工艺特色。研学团成员在老师的引导下,细细观赏每一件展品,感受那独特的岭南风情与时代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为研学团成员介绍广彩特色。

随后,一行人进入广钟非遗工作室,在叮叮当当的钟声中,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精巧机械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年代,随着广钟非遗传承人魏广文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解,广钟的奥秘逐渐展开。此外,研学团的成员还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组装机械钟模型,探索机械计时的原理,感受传统钟表的特殊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学团成员亲身体验制作广钟模型。

“听完老师讲解后亲自动手制作钟表模型,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广钟技艺的震撼,这种体验比任何文字描述和视频展示都来得真切。”一位参与的学生如是说。

粤港澳三地一衣带水,文化同根同源,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把粤港澳三地紧紧连成一体。本次非遗体验环节旨在通过广彩、广绣、广钟等非遗项目的展品导赏、讲解、知识问答及制作体验等活动形式,让港澳湾区青年在体验与解谜的双重乐趣中,不仅能学有所获,更能从中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增进对广州非遗的认知与兴趣,进而增强其文化认同和归属感。

实景解谜,解锁非遗传播新生密码

当“非遗”遇见沉浸式剧情,传统文化和潮流的惊喜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本次沉浸式实景解谜游戏充分利用广州市文化馆古风园林环境的优势,立足馆内中心阁、曲艺园、广绣园、翰墨园及广府园五大实景场景,采用“非遗+互动解谜+沉浸式剧本”的创新形式,通过剧情及谜题把馆内各类非遗展品、展览、多媒体互动设施等丰富的非遗资源和各园区内的文化业态进行有机结合,还原多种非遗传统展示,让体验者在探寻“非遗宝藏”的过程中体验及了解广东音乐、广府饮茶习俗、榄雕、灰塑、珐琅技艺等数十项代表性非遗项目,让粤港澳青年学子深刻感知广州非遗的厚重和浪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学团成员参与体验非遗主题的沉浸式实景解谜游戏。

本次全新推出的沉浸式实景解谜故事,以“广州奇谈·迷失的非遗宝藏”为主题,围绕一群年轻的探险家因为一封神秘的信函而踏上寻找“非遗宝藏”的冒险之旅的剧情进行展开,整个游戏以团队任务闯关的形式进行,平行剧情与主线剧情相互交织、并行发展,玩家们需要运用智慧与勇气,破解重重谜题,逐步揭开非遗宝藏的神秘面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学团成员组队闯关。

在设计上,游戏采用了“非遗解谜+实体道具+NPC互动”的新颖方式进行呈现。根据广州市文化馆的各个文化空间和非遗项目,精心策划了10余条与非遗息息相关的谜题,形式多样且富有趣味性,既有传统的字谜、图形、推理,也有需要玩家动手操作的拼图、解密码锁、按图寻物等挑战,整个解谜过程环环相扣、充满趣味。同时还设计了各式道具共20余件,包括广彩、广钟、广绣特色非遗明信片、游戏剧情指南、解谜手册、铜钱等,为玩家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游戏体验,极大地增强了非遗研学活动的趣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戏中的密室宝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戏中的谜题卡片道具。

同时,游戏还特别安排了数位NPC角色分布在各个园区,他们不仅负责引导玩家推进游戏剧情,还会与玩家们进行互动,使玩家们能够更深入地沉浸于游戏剧情之中。这些NPC角色的设定,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与沉浸感,也能让玩家在解谜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非遗。

此外,游戏还更巧妙地将《花城百花开——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非遗沙河粉传承·沙河粉传统制作技艺文化展》《海丝茶路互动体验展》以及《岁月陈香陈皮茶展示》等众多非遗展览、展陈融入剧情之中。让玩家在娱乐的同时,在无形中引导他们深入观赏非遗展品、展览,让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非遗的历史与内涵,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真正地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各位年轻的探险家们,想要获得最终的‘非遗宝藏’,请即刻启程,解开各关卡的谜题,一展你们的智慧与勇气吧!”随着主持人介绍完毕,粤港澳青年们散入广州市文化馆之中,穿梭于馆内各个园区和非遗展览之间,搜集线索、发挥巧思、推理查证、解谜答题、闯关解密,完成剧本任务。

参与游戏的研学团成员直呼上头:“谜题太烧脑了,让人欲罢不能,原来非遗也能这么玩!”“通过游戏剧情把整个文化馆各个园区和非遗展览都串联起来了,就是馆区太大了,走得太累了。”成功通关的研学团成员们更是难掩兴奋之情:“跟着剧情成功通关了,不断解锁新奇体验,每一次都是一次惊喜。全程只能说痛并快乐着,体验出乎想象地惊喜。”此外,还有许多研学团成员表示,这样的研学活动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不仅让他们对广州非遗的丰富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他们收获颇丰。

在这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中,湾区青年们不仅解开了“非遗宝藏”的最终密码,也解锁了一条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播的新途径,为非遗的传播找到了“新生密码”。

活化利用,讲好“沉浸非遗故事会”

近年来,广州非遗保护工作始终坚持以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为动力,不断在非遗的活化和利用方面开拓创新,为人文湾区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

“粤港澳青年非遗研学活动”作为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近年来精心打造的非遗品牌项目,致力于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深化“非遗+”策略,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讲好“沉浸非遗故事会”。目前已研发推广了沙湾古镇沉浸式实景非遗剧本杀、岭南印象园和广州奇谈沉浸式实景解谜三个专题研学游径,受到了广大粤港澳青年和社会各界的热烈追捧和高度评价。

广州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以广州市文化馆这一富有岭南文化特色、体现广州文化活力的城市文化新地标为依托,充分发挥文化馆在繁荣群众文化、开展非遗保护等方面的独特资源优势,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还将深入挖掘和整合岭南地区的非遗资源,促进原创沉浸式IP互动剧本的开发与创作,讲好“沉浸非遗故事会”,以创新形式赋能非遗传播,深耕湾区文化建设,构筑起粤港澳湾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为建设人文湾区,赓续中华文脉,贡献出卓越的广州力量。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马玉尘 通讯员 陈浩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